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類玩具,幾乎所有家庭都有,還是少玩吧!對孩子有壞影響

這類玩具,幾乎所有家庭都有,還是少玩吧!對孩子有壞影響

你家有嗎?

一個小女孩,每天幼兒園放學後,都會花很長時間玩一個聲光玩具,被標榜為「益智」。一個會講故事、會唱歌、會教英文……還會教算術的玩具娃娃,「臉上」有個小屏幕(有些聲光玩具沒有屏幕)。媽媽說「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可是,小女孩的爸爸表示懷疑。他問我,這樣的玩具是否真的有用。

我問他:「這樣的玩具,跟一個會講故事、會唱歌、會教英文,還會教算術的電視機,有什麼區別?」

他恍然大悟:「似乎比電視機還糟糕……」

現狀:父母的焦慮無處安放?

如今很多玩具標榜「可以讓孩子一邊玩一邊學習,越玩越聰明」——切合了父母焦慮的心理,連「玩」也要「贏在起跑線」。不過,這種想法很可能只是美好的願望罷了,並且還可能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小寶寶可能會因為聲音和閃燈而受到不良的影響

有些父母很「信任」這樣的玩具,從寶寶出生後就一直擺在嬰兒床旁邊播放,認為「寶寶聽多了就會說話」,事實上結果相反。這種「學話方式」反而會妨礙寶寶學話。為什麼?

如果寶寶被長時間安排聽這樣的聲光玩具,親子交流便減少了。親子真實互動的缺失,也會給寶寶的安全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另外,我們知道,小寶寶在1歲前是眼睛發育的重要階段,有些聲光玩具的燈光非常刺眼,長期接觸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

這些不良影響,在北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玩具研究中得到證實:寶寶學話階段,會頻繁發出牙牙學語聲,可是如果寶寶長期玩聲光玩具,寶寶牙牙學語會大大減少,最終帶來了語言發育遲緩。

小朋友也可能會因這種「學習方式」而耽誤成長

有人把這種「標榜學習」的聲光玩具,稱為「稍微先進一點的DVD播放機」。為什麼?原因是在過去,DVD也曾經被「宣稱」能幫助孩子學習,可真相卻是相反。針對聲光玩具被焦慮父母盲目使用的新一輪的「追逐潮」,英國一位生物博士Emily Willingham通過研究告誡父母:使用過這些玩具的嬰幼兒,認知、文字、閱讀、語言能力等發展,並沒有比沒玩過的孩子好。如果父母把孩子「丟給」這些所謂的「益智玩具」,長期讓孩子接觸,以為孩子可以學習得很多,那就錯了。

看來,聲光玩具只不過是穿了玩具的外衣,配合語音識別的功能,讓孩子更喜歡的同時,符合了父母「望子成龍」的焦慮需求罷了。

具體原因大概有三個:

1、聲光玩具缺乏了完整的「學習過程」

我們知道,一個孩子的學習,需要經歷「思考-解釋-運用-反饋」等過程。例如學一道算術題,「1 2=?」,首先,小朋友需要自我思考,接著老師會對這道算術題進行解釋,小朋友把「1 2=?」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他和媽媽到菜市場買菜,當媽媽買了兩隻蘋果,付錢後覺得兩隻不夠,又買多了一隻蘋果,小朋友就知道「1 2=3」,媽媽共買了3隻蘋果。下一次,小朋友和爸爸買衣服,小朋友錯誤把「1 2」算成了4,爸爸告訴他算錯了,這就是反饋。

很明顯地,聲光玩具缺乏了孩子完整的「學習過程」。

2、聲光玩具減少了父母的陪伴互動

小朋友的成長,父母需要重視陪伴,因為在陪伴中,親子接觸不僅能提升親子情感,並且在親子陪伴中,小朋友表現出來的情緒、品格道德、價值觀、行為習慣等,需要父母的及時引導和教育。這些成長,小朋友是不能從一個聲光玩具學會的。

可是,如果孩子把大量時間花在上面,一定會減少了父母的陪伴互動時間,除了幼兒說在前面提過的,聲光玩具除了妨礙寶寶的學話外,還會減少父母對孩子的陪伴,以及孩子與父母的親子交流時間。

3、孩子可能會因聲光玩具變得專註力不好

很多聲光玩具,通過強光或高分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孩子會長時間地圍著聲光玩具轉。小兒行為發展專家Susan Johnson等人發現,這種強光和高分貝,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孩子腦部較原始的部分,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和專註力。

除此之外,如果小朋友習慣了高強光和高分貝的聲光玩具的刺激,他們就不會對普通的更具開放性的玩具感興趣,例如簡單的積木。在他們面前,繪本也變得索然無味。最後,「一按就響、一說就唱」的聲光玩具,因為孩子習慣了即時滿足,未來孩子就容易養成著急暴躁的結果,最終不能在一些平淡的學習上長時間專註。

看看幼兒心智發展的步伐,你便知道,不同年齡的小朋友更適合玩什麼:

12-14月齡,寶寶可以玩體積大的積木,鼓勵寶寶用手指疊加;這階段的寶寶,也喜歡把小球從瓶子里「倒出-塞進-倒出」反覆玩,能幫助寶寶練習精細動作。寶寶還可以玩擁抱類的玩具,例如洋娃娃或毛絨玩具,鍛煉粗大動作的發展。

14-16月齡,寶寶可以玩無毒的蠟筆,用於塗鴉;還可以翻硬紙書,辨認熟悉的日常物品;這時,寶寶也喜歡擁抱玩具。

16-19月齡,寶寶開始對小皮球感興趣;喜歡頻繁堆疊體積大的積木;塗鴉也開始變得頻繁。

19-21月齡,寶寶可能會頻繁玩皮球;大人可以陪同摺紙,例如摺紙飛機或紙動物;塗鴉行為還會繼續。

21-24月齡,寶寶可玩小腳著地的三輪車,雙腿劃地前進,不建議雙腳用力踩車上坡;玩球技能有進步;可堆疊較高的積木;可以翻較厚的紙質書;可以玩穿衣打扮的過家家玩具。

24-27月齡,寶寶的塗鴉發展到畫直線;可用積木排直線或其他造型;可以翻紙質薄一些的書。

27-31月齡,寶寶會堆疊更高的積木;可以在大人的陪伴下玩粘土。

31-36月齡,小朋友有騎行小三輪車的意願;會過肩投球;有些孩子開始喜歡用小剪刀剪紙;有模仿實物畫圖的意願;可玩較複雜的過家家遊戲。

4歲,會接較大的球;能靈活騎小三輪車;會畫出人物的身體細節;愛重複聽簡單的故事;開始玩假想遊戲。

5歲,能踢滾動的小足球;會用積木疊出複雜的造型;填色時不會過線。

6歲,會用剪刀、雙面膠做出簡單的手工;會複述喜歡的故事;開始愛聽笑話;愛和小朋友玩假裝遊戲。

所以,幼兒說總結一下,1-6歲的小朋友,合適的玩具大概有這些:大體積的積木、小皮球、擁抱類的玩具、蠟筆、硬紙書、繪本、小三輪車、過家家玩具、粘土、手工等。除此之外,多外出活動,跑跑跳跳、呼吸新鮮空氣,對小朋友的成長也很重要。

最近我又陪小朋友看動物世界。有一段影片說,小鳥從出生後需要每天與鳥媽媽接觸、聆聽鳥叫、模仿,才能最終學會「說話」。那些從出生後被人工餵養的小鳥,即使每天聽機器發出鳥叫聲,也學不會「說話」。

所以,對於聲光玩具,孩子們玩玩就好了。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因此變得更聰明,還是洗洗睡吧!如果你用這種玩具替代了大量陪伴孩子的時間,那你……還是別睡了吧!

關鍵字:玩具、養育環境、親子互動、親子情感、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誰說超齡不能過六一?紙巾也不能阻止我了!
孩子被小朋友拒絕分享玩具很可憐?媽媽的招式聰明又調皮啊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