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中庸》原文誦讀·第五

《中庸》原文誦讀·第五

《中庸》原文誦讀·第五

【原文】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蕅益大師解】

世人安於卑陋,妄以君子之道為遠,猶眾生妄以佛道為遠,而高推聖境也。詎知法界不離一心,何遠之有?

【原文】

「《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蕅益大師解】

人人本具,故云「以人治人」,即指自治之法,非謂治他人也。改者,去逆修而成順修。

【原文】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蕅益大師解】

忠者,無人無我,道之本體也;恕者,以人例我,以我推人,修之方便也。故曰「違道不遠」。

【原文】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蕅益大師解】

為子止孝,為臣止敬,為弟止恭,為友止信。總一中庸,隨境各有異義,義雖差別,體即無差。無差而差,故名「庸」;差即無差,故名「中」。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蕅益大師解】

一切富貧等位,皆是自心所現境界,故名「其位」。心外別無少法可得,故不願其外。

【原文】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蕅益大師解】

觀一切境,無非即心自性,富貴亦法界,貧賤亦法界,夷狄患難亦法界。法界無行,無所不行;一心三觀,觸處圓明。不離境以覓心,故無境不入;善即境而悟心,故無不自得。

【原文】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蕅益大師解】

下合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故不陵。上合十方諸佛,與佛如來同一慈力,故不援。知十法界,皆即我之本性,故正己而不求人。

【原文】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儌幸。

【蕅益大師解】

居易即是慎獨,不慎獨便是行險。

相關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蕅益大師:超生脫死,舍凈土一門,決無直捷橫超方便
《千字文》原文誦讀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