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跨上摩托,找回自我

跨上摩托,找回自我

圖/肖振鐸

「真正的人」都是瘋瘋癲癲的

文/青絲

我有個朋友最近加入了摩友俱樂部,到了周末,他就身穿嵌滿鉚釘的皮夾克,腳蹬帶有金屬轉輪的牛仔靴,與一眾摩友到周邊鄉村騎行。熟悉的人都笑他遭遇了中年危機,就像美國電影《荒野大飈客》里的四個男人,失去了生活的動力與火花,希望用摩托車帶來的激情治癒自己的「廢柴」人生。心理學家埃利奧特·傑奎斯說,很多中年人對過往的決定及生命意義不滿,會用飆車和不當穿著來表達質疑。摩托車和吉他一樣,都能讓人產生下意識的腎上腺素,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

摩托車常被與狂放、野性、叛逆等標籤聯繫到一起,是垮掉派的象徵。其實,只要跨坐到一輛外觀別緻、馬力強勁的摩托車上,從飛揚在空氣里的活力,就會明白切·格瓦拉騎摩托車穿越南美大陸之旅,為何會被文藝青年視為人生修行的聖經。最典型是演藝界很多明星,擁有名車無數,卻偏偏對日晒雨淋的摩托車難以忘情。如果說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這些放蕩不羈的浪子,喜歡摩托車還容易理解,但像伊萬·麥克格雷格、葛優這些纖纖弱質的「悶騷」男人,也是摩托發燒友,就需要一點想像力了。也難怪凱魯亞克的《在路上》這樣寫道:「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瘋瘋癲癲的!」

我少年時對摩托車的心馳神往,是受《羅馬假日》格利高里·派克開「小綿羊」載著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城內走街串巷的場景感染。其後,港片《阿郎的故事》《天若有情》,開摩托車的浪蕩青年總能獲得富家女的垂青,也是很常見的套路。當時在我的心目中,摩托車是最招搖拉風、瀟洒率性的時尚玩具。

但就像漢武帝與大宛交戰四年才獲得汗血寶馬一樣,追求速度總是有代價的,開摩托車的人都免不了摔跤。我十幾歲的時候,認為開摩托車和騎自行車差不多,我哥的同學有一輛100CC男式摩托車,寶貝得不得了。我試問他借車過一過癮,結果車一啟動,我心裡就慌了,扭油門的手變得僵硬,無法回位,才開出幾百米遠就一頭撞到牆上。幸好人沒摔傷,我偷偷把摔歪的排擋桿扳直,又開回來矇混交差。

「萬人迷」貝克漢姆也出過糗,他在洛杉磯開摩托車不慎摔倒,且因摩托車太重,獨自一人扶不起來,靠路人支援才得以脫困。基努·李維斯就更尷尬了,他開摩托車出車禍,磕掉了兩顆牙,滿嘴是血,但影迷仍然認出是他,對躺在地上周身是傷的基努·李維斯索要簽名……

雖然摩托車充滿了危險,但每個自幼就被社會規則馴化的人,內心都承受著被理性束縛的苦。摩托車迷的快樂及滿足,即來自騎行這一擺脫理性負擔、放飛自我的過程。正如凱魯亞克所言:「因為出發的感覺太好了,世界突然充滿了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ICU里的抉擇:與死神作戰的尊嚴和代價
他們火得一塌糊塗:華農因為竹鼠,手工耿因為「沒用」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