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14歲少年被毆打致死,面對霸凌,「打回去」就夠了嗎?

14歲少年被毆打致死,面對霸凌,「打回去」就夠了嗎?

-01-

14歲,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正是人生畫卷徐徐展開、廣闊天地大有所為的時候。

然而,甘肅隴西一名少年張凱的生命,卻在14歲的年紀,戛然而止。

他是被同學活活打死的。

2019年4月23日,一個晴朗無風的日子,張凱中午回家吃了飯,返校途中,被同校五個學生圍在了一條巷子里。

他們挑釁了幾句後,就對張凱你一拳我一腳地進行圍毆。

毆打持續了七八分鐘,根據被送醫後的檢查報告,張凱的頭骨被打裂、全身多處骨折、下體腫成兩個拳頭大……

看著這些可怕的字眼,桌子感到心都疼得揪成了一團。

我不敢想像,在那漫長的七八分鐘里,張凱歷經了怎樣的煎熬。

他該有多痛?

拳腳如石頭般落在身上,彷彿要把他的五臟六腑全部敲碎。

他該有多恨?

他和這些人無冤無仇,為什麼他們要下這麼重的毒手?

他該有多絕望?

圍觀的同學那麼多,為什麼沒有一個伸出援手?

可是他永遠等不到答案了。

當天晚上,張凱因顱腦嚴重損傷,不治身亡。

他的父親,一個質樸的民工,平生第一次坐飛機,竟然是為了趕著見兒子最後一面。

醫院裡,親戚們哭著攔住他,讓他不要看,「把孩子最好的印象留在心裡」

因為一場無妄之災,一個年輕的生命消逝了,一個家庭,崩塌了。

校園本是一個讓孩子感到安全、快樂的地方。

但是,在許多隱蔽的角落裡,卻屢屢上演一出出暴力事件。

一群野蠻的少年,帶著原始的粗糲和生猛,在校園裡橫衝直撞。

他們奉行著弱肉強食的遊戲規則,如捕獵一般尋找體力上不佔優勢的同學,用拳打腳踢、侮辱謾罵,來宣洩他們過剩的精力。

每個被家長捧在手心裡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02-

前段時間,「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的話題登上了熱搜。

5月6日,一名中學二年級男生從公寓樓上跳下;

5月7日,一名高二男生闖入鐵路道口,被疾馳而過的電車當場撞死。

是什麼讓這兩名學生如此恐懼,寧願赴死也不願上學?

是長期遭受的校園暴力。

每次假期之後,就是日本學生自殺率達到高峰的時候。

據統計,自1972年至2013年間,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的日本未成年人超過1.8萬,校園暴力是他們自殺的主要原因。

每年9月1日開學當天,平均自殺人數最多。

日本青森縣一名初中男生自殺之前留下了一封遺書,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很遺憾,如果沒有欺凌的話,我還是想活下去的。」

這些才剛剛開始拔節生長的孩子,何嘗不知道活著很美好?

那些綠的樹紅的花,那些悅耳的蟲鳴鳥叫,那些溫暖的食物,那些被愛的瞬間,他們還沒來得及一一看過、聽過、嘗過、感受過啊。

可是,所有的這些美好,都在他們所經受的殘忍、陰暗、屈辱面前,被輕易地擊潰。

「活著很好,但我真的不願再受苦了,生而為人,真對不起。」

日本電影《自殺俱樂部》開頭,54名中學女生站在新宿地鐵站,穿著整齊的校服,有說有笑。

可下一秒,她們就手拉著手,一齊跳入甬道。

列車駛過,留下一片斷臂殘肢。

這些集體自殺的女生,無一例外都曾遭受過校園暴力的摧殘。

當電影里的橋段,在現實中真實上演的時候,最讓我們感到不寒而慄。

看著那些孩子臉上與年齡不匹配的視死如歸,想像著他們是怎樣在巨大的絕望中做出自殺的決定,我心如刀絞。

-03-

校園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在桌子看來,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我們都嚴重低估了它的危害。

許多家長、老師在收到孩子的求救信號後,都不當回事,認為那只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重視一點的家長無非就是教孩子打回去。

甚至知乎上也有人問:校園暴力的嚴重程度被誇大了嗎?

而數據卻是血淋淋的,2017年至2019年,88.74%的校園暴力案件導致受害人傷亡。

其中,31.87%的受害人重傷,11.59%的受害人死亡。

學生下手之狠,家長和老師是想像不到的。

施暴者毫不手軟,彷彿面前的不是自己的室友,而是不共戴天的敵人:

花季少女本該天真爛漫,可她打向同學的耳光里卻全是狠厲和殘忍:

這個乾乾淨淨的男孩,被一群同學威逼著蹲在地上吸食糞便,周圍充斥著刺耳的笑聲:

這些立案的事件和曝光出的視頻,只是冰山一角。

更可怕的全貌,還隱藏在校園的各個犄角旮旯里。

遭受過校園暴力的孩子,身上的傷口可能會癒合,但心靈的陰影,卻一生都難以磨滅。

《奇葩說》里風度翩翩的黃執中,因為小學時被一群同學欺負,導致他後來極度厭惡小孩,決定一輩子不生孩子。

「神女事件」受害者王晶晶,從16歲到26歲,人生中最好的十年被校園暴力徹底毀掉。

成績優異的她被迫輟學去打工,變得十分自卑、敏感、不敢相信任何人。

看到這些血淋淋的例子,誰還能說校園暴力只是「小打小鬧」?

許多被傷害的孩子都想不明白:為什麼是我?

有時家長或者老師也會脫口而出:你應該找找自己的問題,怎麼人家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來自信任之人的「受害者有罪論」,會斷絕被傷害孩子的最後一條生路。

他們為什麼會成為被欺凌的對象?沒有原因。

東野圭吾的作品《惡意》中,當施暴者被問到為什麼要挑那個小孩兒欺負時,他們理直氣壯地說:

「沒什麼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而已。」

孩子的惡,比起成人,更加赤裸直白、不加掩飾,他們可以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理由,就輕易地毀掉別人的人生。

去年10月,雲南宣威一名14歲的初中女生劉麗仙,在遭到同學的毆打侮辱後,喝農藥自殺身亡。

而那幾個女生打人的理由,竟然是因為看不慣劉麗仙走路的姿勢。

校園暴力不僅僅是小打小鬧的問題,也不是簡簡單單要不要支持孩子打回去的問題。

大部分的校園暴力里,都是拉幫結派,一群學生欺負一個學生,一個學生如何打贏一群學生?

就算這一次打贏了,下一次他們還會拉幫結派地反撲。

而且被欺負的學生即使家長支持他打回去,但是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在氣勢上首先就輸了,大概率是不敢還手的。

那麼,面對校園暴力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不要對施暴者留有任何仁慈

我們總是說,他還是孩子,已經知道錯了,會對這個事情痛改前非的。

可是,如果欺凌者真的造成一條生命的逝去,他們會感到痛悔嗎?

多半是不會的。

他們會若無其事地畢業、長大、結婚生子,成為一個體面的社會人。

過去的事對他們而言,不過是風中的塵埃,早已煙消雲散。

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我以前所在的學校,一個學生被3個「校霸」打了,家長們都到了學校。

校長主持大局,受害學生的家長比較好說話,本來這件事情,承擔醫藥損失,道個歉也就過去了。

可是「校霸」們嘴硬得狠,不肯道歉,受害學生家長一下子被激怒,頓時把事情鬧大了。

最後反正是驚動了警察,鬧到了教育局,三個「校霸」通通開除,賠償一切損失。

後來這個事情全校都知道,這個學生也是全校聞名,最令人驚奇的是,沒人敢欺負他了,因為知道他的家長是一個不好惹的角色。

孩子被欺負了,我們總喜歡對施暴者留有仁慈,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但是這個思路是不對的,孩子遭遇校園欺凌事件,能「鬧」多大就「鬧」多大,鬧到沒有人敢欺負你的孩子為止。

這個道理不解釋,很多應該主持公道的人,都是喜歡「和稀泥」,最後屢屢被欺負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2、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小姑娘在學校的路邊遭遇霸凌,施暴者揪著她的頭髮狠狠地拽,一邊用手機錄視頻,凌辱了好久。

後來小姑娘的媽媽趕過來,為了替女兒討回公道,一把扯住施暴者的頭髮,也給她錄視頻。

直到那個施暴者崩潰、哭著說:阿姨,我錯了,最後才放手。

施暴的人,習慣了霸凌別人的滋味,一定要讓他們嘗嘗自己被霸凌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樣他們才會害怕。

3、用防身術提升信心

提升信心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防身或者格鬥術武裝自己,強健的體魄會給你底氣,也會震懾到那些色厲內荏的人。

知乎用戶「七七揚」分享過他的故事:

初中的時候,學校里小混混很多,他們經常在校園裡東遊西盪,看誰不順眼就是一頓揍。

他由於比較瘦小,被揍的次數是最多的,經常鼻青臉腫地回家。

後來他忍無可忍,就開始學習拳擊,打了幾場比賽後,那些混混竟然自動遠離了,再不敢招惹他。

以暴制暴當然不值得提倡,但總好過被欺凌時無力還擊、忍氣吞聲。

4、教給孩子兩個底線教育

第一,生命底線。

面臨校園霸凌,如果對方只是1、2個人,打得過去就打,打不過去就要跑,任何事情都無法與自己的生命相提並論。

當遇到生命危險時,最重要的是想辦法保住自己的生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命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第二,尊嚴底線。

有的女孩面對霸凌非常害怕,為了討好他們,出賣或者傷害自己的身體。

有的男孩,為了巴結他們,當起了舔狗,融入他們的團隊去欺負更弱小的人。

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教育孩子要自尊自愛,有尊嚴地活著。

最後,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重視校園霸凌事件。

校園,承載著我們民族的未來,各行各業的佼佼者,都是從這裡孕育。

它是汲取知識的樂土,是鍛造人格的聖地,絕不該被暴力所踐踏。

願所有孩子,都能在庇護下開心地展露笑容,願校園真正回歸寧靜與純粹。

-End-

給優媽最好的支持,就是點亮好看推薦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大師 的精彩文章:

岳雲鵬凌晨為1首歌失眠:每個聽哭的人,都有故事……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不能較真要這樣做!

TAG:育兒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