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正確誇獎孩子?方式不當還不如不誇

如何正確誇獎孩子?方式不當還不如不誇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現在的父母們大多數已經不像以前我們父輩那樣採取「棍棒底下出孝子」那樣的理念了,相對於嚴厲式教育,現在主流理念都推崇鼓勵式教育,這種方式要求教育的著力點在讚譽並激勵孩子,以期使孩子更加自信成長,生活中不乏會有家長這樣評價孩子:

「寶貝你真聰明,媽媽真為你驕傲!」

「寶貝你考了100分啊!媽媽為你感到高興!」

「寶貝你做的太棒了!你居然能自己完成這件事,你真了不起!」

如何正確誇獎孩子?方式不當還不如不誇

按常理以為,誇獎將會給孩子帶來自信,但是上述這樣的誇獎真的能夠給孩子帶來自信嗎?我們來分析下上述誇獎孩子的潛台詞(假設我們自己被這樣誇獎):

「因為我聰明媽媽才覺得驕傲,可是如果我不聰明了呢?媽媽就不為我感到驕傲嗎?」

「我今天考了100分,媽媽很高興,可是我如果沒考到100分呢?媽媽是不是就不高興了?」

「我因為完成了這件事,所以我很棒,那我如果沒完成呢?是不是我就不棒了?」

如何正確誇獎孩子?方式不當還不如不誇

很多人認為給予誇獎就好,卻忽視了這樣簡單的話語背後的潛台詞。正確的誇獎應該是能給予孩子持續前進的動力的,如果不能成為成長路上健康的驅動力那還不如不誇。

為什麼會這樣呢?孩子不是都喜歡被誇獎嗎?的確孩子都喜歡被誇獎,他們尤其喜歡被誇他們的智力和天賦,誇獎給他們打氣,帶來喜悅感,可是然後呢?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呢?如果做得不夠好,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自己不夠聰明或者不棒?這給孩子心中埋下了自我懷疑的種子。

如何正確誇獎孩子?方式不當還不如不誇

最近一直在研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撰寫的《終身成長》一書,這本坐鎮美國亞馬遜心裡類暢銷書10年的心理學專著中提到了兩種思維方式:一類是固定型思維,一類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害怕失敗,認為失敗將會使他們失去「聰明」的標籤,害怕挑戰一些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失敗後會讓人們看低自己。

當固定型思維的人聽到別人有建設性建議時,首先想到的是「被挑戰」「被質疑」,而不是獲得有效的方法。

如何正確誇獎孩子?方式不當還不如不誇

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越努力越幸運,在他們看來事情的結果由自己主宰,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而非「聰明」或「不聰明」。

所以他們聽到一些建設性建議時,首先想到的是「這是成長的機會」,而非惡意的攻擊。

了解了以上兩種思維方式,我們來看如何理解誇獎孩子的行為,通過誇獎我們希望孩子獲得成長的力量,但是這種力量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對孩子成功的肯定會讓孩子陷入疑惑,到底成功是來自於聰明還是努力?這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對今後對成功的追求方式。

如何正確誇獎孩子?方式不當還不如不誇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的確是靠著聰明勁兒獲得好成績,那麼下次考得不好,就是自己不夠聰明,不夠聰明這個事情可不好改變,所以失去了長久的驅動力。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是靠著努力獲得成功,如果某一次成績不理想,那麼肯定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夠,那麼下次繼續努力就好了,一次的失敗不算什麼,這會是持續輸出的誘因。這是成長型思維。

所以,如何誇獎也是一門技術活,錯誤得誇獎方式可是會後患無窮,你可以這樣做:

1、誇獎孩子做出的努力

你可以誇獎某件事中孩子做出的努力,這個需要用心發現,並真誠稱讚孩子:「我看到你為這次繪畫比賽一直學習如何提高繪畫技巧,這次獲獎與你的不斷學習有很大關係!」

2、誇獎孩子的具體行為

誇獎不要籠統,盡量具體到某一行為。你可以這樣說:「寶貝今天看見媽媽不舒服了給媽媽遞水喝,寶貝真好!」,針對具體行為而誇,會讓孩子習得造成事情最終狀態的正確的因果關係,即:正確做法會帶來正面結果(父母表揚)。

如何正確誇獎孩子?方式不當還不如不誇

3、誇獎孩子的改變

這一條你可以結合上一條的具體行為說出你誇獎孩子的話:「寶貝真是長大了,以前晚上不敢一個人在屋裡,現在都可以待上10分鐘了!」,雖然孩子可能依然還是怕自己一個在屋裡,可是你肯定了他已經做出改變,這就給孩子一種正面刺激,他接下來15分鐘、20分鐘甚至不要媽媽陪著就可以期待了。

家庭教育是項複雜的工程,應考慮它的可持續性發展,孩子思維習慣的養成與父母的教育關係密切,如何給予持續增長的內在動力讓其建立自我鼓勵機制需要父母用心去考慮。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