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看了就會用的「針灸處方」,針對初學者(值得收藏)

看了就會用的「針灸處方」,針對初學者(值得收藏)

看了就會用的「針灸處方」,針對初學者(值得收藏)

導讀: 今天學習一下明代著名針灸醫家楊繼洲的「針灸處方」。

1

治手臂疼痛方

【癥狀】

手臂冷風酸痛

【處方1】

肩井、曲池、手三里、下廉

【處方2】

手五里、經渠、上廉

【按語】

本症系由「寒邪之氣,流入經絡」引起。寒主收引,氣血凝滯,不通則痛。

上述二方可交替使用或兩方合用

曲池、手三里、手五里、上廉可通調手陽明大腸經經氣,肩井可通足少陽膽經經氣,經渠可通肺經經氣,諸穴均為循經局部取穴。取穴精當,效果必佳。

2

治腹內疼痛方

【癥狀】

上腹部或下腹部疼痛

【處方1】

內關、足三里、中脘

【處方2】

關元、水分、天樞(寒濕饑飽)

【按語】

腹痛多因「失飢傷飽」、「寒濕中得」、「冒風被雨」、「飽醉行房」等原因引起。

內關是八脈交會穴,通於陰維脈,又是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善治胃、心、胸部病症;中脘是胃的募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故二穴可行胃氣而止痛。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天樞是大腸募穴,二穴均可行氣止痛,消食化滯。水分可利濕分清,使脾胃健運。

3

治腎虛腰痛方

【癥狀】

腰部酸軟疼痛,兩足無力

【處方】

腎俞、委中、太溪、白環俞

【按語】

本證多因房事過度,精血枯竭,勞損腎經所致。

腎俞為腎的背俞穴,太溪為腎經原穴,二穴合用可補腎益陰;白環俞平第4骶後孔,督脈旁1.5寸處,善治腰骶部痛,委中為「四總穴」之一,善治腰背部病症。

4

治小便不通方

【癥狀】

小便點滴而出或完全不能排尿

【處方1】

陰陵泉、氣海、三陰交

【處方2】

陰谷、大陵

【按語】

小便不通稱為癃閉,多由「膀胱邪氣」、「勞役過度」、「婦人轉胞」等原因引起。

膀胱濕熱可使膀胱氣機阻滯而發生尿閉。勞役過度則腎氣受損,命門大衰,膀胱氣化不利,可引起排尿困難或尿閉。孕婦胞胎擠壓膀胱亦可發生小便不利。

陰陵泉、三陰交可利濕分清,氣海可以益氣,陰谷是腎經合穴,亦可利尿,取大陵意在清熱除煩。

5

治久嗽不愈方

【癥狀】

咳嗽經久不愈,喉間發癢,咳吐白痰

【處方】

肺俞、足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

【按語】

久咳不愈多因「傷風不解」、「酒色不節」、「食咸物傷肺」等引起。

肺為嬌臟,感受風寒不解,肺氣失於宣降,每易久咳不愈,咳吐白痰等症,酒色過度則耗傷腎精,正氣不足則邪氣易於侵犯人體。過食咸物亦可引起咳嗽。

肺俞是肺的背俞穴,臟病取俞,善治咳嗽,風門可祛風散寒而止咳,膻中、乳根、缺盆可宣降肺氣,足三里可健胃化痰,扶正祛邪。

6

治赤白帶下方

【處方1】

氣海、中極、白環俞、腎俞

【處方2】

氣海、三陰交、陽交(補多瀉少)

【按語】

赤白帶下多出「恣意房事,傷亡精血,或經行與男子交感」而成。

帶下的病機是任脈不固、腎氣不足、水濕濁液下注。

本方用氣海、中極調補任脈,腎俞益腎氣,白環俞清利膀胱濕熱,三陰交健脾利濕,氣海益氣補中,膽經陽交協助清利濕熱。

處方1與處方2交替運用或合併運用。本證腎虛為本,故針法應補多瀉少。

7

治月水斷絕方

【處方】

中極、腎俞、合谷、三陰交

【按語】

閉經多因多產、素體虧虛、思慮過度、脾胃生化功能不足、血源枯竭,或由受寒飲冷,邪氣客於胞門,瘀血凝結而成。

中極可理沖任而調下焦,腎俞益腎氣,使精血充足,則經血自通。合谷、三陰交可使氣血下行而達到通經的目的。

如系寒凝經閉,應適當運用灸法;如系瘀血經閉,可加血海,以通經活血,須加以辨證,靈活運用。

臨床中屬血虛經閉應以補法,屬瘀血經閉者則當用瀉法。

8

治傷寒大熱不退方

【處方】

曲池、絕骨、足三里、大椎、湧泉、合谷(俱宜瀉)

【按語】

感受風寒發熱,一般大椎、曲池、合谷針刺用瀉法,即有良好的退熱效果。若高熱不退可考慮用本方。

足三里可瀉陽明之熱,絕骨瀉少陽之熱,湧泉為腎經井穴,可滋陰清熱,故退熱之力更強。

本方針刺均用瀉法,是一張良好的退熱處方。

9

治大便不通方

【處方】

章門、照海、支溝、太白

【按語】

便秘多由大腸傳導失司所致,臨床中有虛實之分。

通常用大腸的募俞穴加足三里或上巨虛治之。

楊氏處方著眼於脾,脾主運化,運化功能不足,則氣機郁滯,可產生便秘。

故取脾經原穴太白健運脾氣,章門為脾之募穴,亦可健脾行氣,支溝是三焦經穴,可通三焦之氣而通便,照海可治療虛性便秘

上方是治療虛性便秘的較好處方,用常法治療無效時,可考慮用本方治療。

10

治小便淋瀝方

【處方】

陰谷、關元、氣海、三陰交、陰陵泉

【按語】

淋證主要癥狀是小便頻數、尿急、尿痛,多由膀胱濕熱引起;亦與房事過度,郁怒傷肝、久病體虛等原因有關。

臨床上可分為氣淋、血淋、膏淋、勞淋、石淋,總稱「五淋」。治療應以清利濕熱為主。

本方瀉關元、氣海,可清下焦濕熱,陰谷為腎經合穴,陰陵泉為脾經合穴,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三穴合用利濕清熱之力頗強。

本方各穴均應以瀉法,本方是治療淋證的較好處方。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針灸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看了就會用的「針灸處方」,針對初學者(值得收藏)

拜明師,跟名師,成名醫(6月13日北京報到)中醫針灸名家臨床經驗傳承招生中。

邀請專家:田從豁、谷世喆、劉文龍、趙百孝、楊光、趙宏、楊濤、彭冬青教授授課。

課程招生:

王老師:18618281676(微信同步)

18618281689(微信同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夏天太熱怎麼辦?這12種消暑茶讓你神清氣爽|M.news生活
針灸美容的三大好處,遠離激素美容品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