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和呂后為何讓張良安然度過一生?張良的聰明之處在哪?

劉邦和呂后為何讓張良安然度過一生?張良的聰明之處在哪?

張良的結局是他自己選擇的,並不是呂后和劉邦給他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張良知進退,他懂得什麼時期,做什麼樣的事情。在劉邦需要他的時候,他選擇留在了劉邦的身邊,幫助劉邦建立功業。

在劉邦打下江山來之後,他知道這時候不能和劉邦繼續相處下去了。

因為此刻在和劉邦混在一起,兩人肯定是會發生矛盾的。

畢竟這時候是和平時期了,劉邦沒有了外部敵人,下一步他要懲治的肯定就是內部的這些功臣了。

因此,在劉邦建立大漢之後,張良就提出了辭職。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沒有遭受劉邦和呂后的算計的。

你看韓信在劉邦建立大漢之後,雖說被封為了齊王,後來又被封為了楚王,但是,最終還不是落了一個滅族的下場。

還有蕭何,蕭何做事一生謹慎,可是他還是遭受到了劉邦的猜疑,被抓進了監獄。差點被劉邦要了命。

你看被劉邦視為漢初三傑里的韓信和蕭何,都遭受到了劉邦的屠殺與猜疑。不得不說,這和他們貪圖榮華富貴有關。

張良卻成為了三個人中的那個唯一。

正是因為張良不貪圖名利,所以,劉邦即使想找他的事,也沒有理由。

張良留給劉邦的印象,都是關於張良的好。

在整個滅秦滅楚的過程之中,劉邦都是最尊重張良的一個。一般劉邦叫張良的時候,都是叫他子房。

子房就是張良的字,古代的時候,一般稱呼一個人的字,就是表示對這個人最大的尊敬。

劉邦對張良如此尊重,張良知道是劉邦有求於自己,並非處於劉邦的真心。

但是,劉邦建立了大漢之後,關係就發生了轉變。

這時候張良已經不是劉邦非用不可之人了。所以,為了不至於和劉邦鬧不愉快,他就選擇了退出政壇。

在劉邦分封功臣的時候,劉邦想讓張良在齊地自擇三萬戶,作為自己的食邑。

但是,最終被張良給拒絕了。

張良明白得到劉邦的賞賜越重,對自己的局勢越不利。

所以,他沒有在最富裕的齊地自擇三萬戶。而是選擇了最為貧苦的留縣,要了一萬戶,當做自己的食邑。

對於張良的這種選擇,劉邦當然很高興了。

在加上張良選擇了退出朝政,當了一個閑雲野鶴之人。所以,劉邦即使想找張良的事,也沒有理由了。

因此,張良能夠落得一個好的下場,也就不難理解了。

還是那一句話,張良之所以有這樣的下場,全部都是他自己給自己鋪的路,並非是劉邦和呂后不殺他。

若是張良在幫助劉邦建立大漢之後,繼續留在朝中認高職,做大官,恐怕他也是會受到劉邦的猜疑的。

正是因為張良猜到了這種下場,所以,他才淡出政界的。這就是張良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史趣聞 的精彩文章:

古代軍隊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論誰拿著都能調兵么?

TAG:漢史趣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