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劉邦身邊,對他最忠心的人是誰?若沒有他,劉邦根本得不到天下

在劉邦身邊,對他最忠心的人是誰?若沒有他,劉邦根本得不到天下

劉邦得天下後,說過這樣一句話:「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曾被漢高帝劉邦親口譽為「賢相」,司馬遷在《蕭何世家》中對其的記述,更是將蕭何這一千古名人的形象真實的展現在世人眼前。了解過他的生平事迹,我們就能知道為何稱其為「賢相」。首當其衝的,當屬蕭何身為臣子的忠心,無論是跟隨劉邦起義打江山,還是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以後,蕭何的忠心都是可見一斑。

當初,項羽「計功割地」將劉邦分封為了漢王,因有張良的謀劃,為其多爭取了漢中一帶封地。而後,再燒毀入蜀棧道,已決霸王猜忌之心,軍隊能夠修養生息。最終,劉邦率軍暗度陳倉東定三秦,實力越發壯大。有了後方基礎資源的漢王,理所當然的走上了更遠的征途,開始聯合諸侯反楚。同時,關中作為漢軍的「大本營」,自然離不開管理人員。

此時,蕭何便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侍太子,治櫟陽」。漢王征戰在外,蕭何在當地可以說的上是一個「土皇帝」,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身為臣子的原則,事事以漢王為重。針對關中制定的律法條文、關中行政區域的劃分等一系列國家大事,蕭何都一一上報漢王,得其回復准許後方才實施。如若遇到來不及請示的事件,也是遵循「便宜施行,上來以聞」(就是自己能做主的、確實合適的就先實施,待到漢王歸來時,再將其上報。)

可以說,在蕭何的治理之下,關中一切穩步發展,成為了漢王的堅實後盾。漢王在前線作戰多有「失兵遁走」的情況,也是多虧了蕭何及時調遣關中士兵前去支援。待到漢五年之時,漢王劉邦最終敗項羽於垓下,大漢初定論功行封,這第一大功臣就是蕭何。蕭何被分封為了酇候,所得食邑也是最多的,這甚至引起了部分功臣的不滿,不解為何蕭何能獲如此殊榮,最終,他們得到這樣的一番回答。

高祖問群臣:「你們知道打獵嗎?」群臣答之:「知之。」高祖又問:「知道獵狗嗎?」答:「知」。緊隨著,高祖說到:「獵狗是追殺獵物的先行者,但是,發出指令的卻是人,兩者缺一不可。如果說,你們是最兇悍的『獵狗』,那麼,蕭何就是發出命令的『人』」。聽及此,群臣皆不敢再言其他。值得一提的是,高祖還給蕭何多加兩千戶食邑,這其中緣由,與高祖尚為平民之時的一件事情有關。

當初,高祖尚為布衣,曾被徵召前往咸陽服役,臨行之時,當地縣吏皆以三錢送之,唯獨蕭何送了五個錢。這對蕭何來說,可能只是區區小事,卻一直被高祖放在心裡,甚至,得天下後以食邑回贈之,足可見,高祖對蕭何的信任。

並且,蕭何能被高祖信任,被稱為「賢相」,關鍵的第二點就是:進退有度、巧釋君疑。

漢三年,高祖此時長期在外征戰、與霸王項羽相持,「暴衣露蓋」是常有的事兒,條件可謂十分艱苦,但是,即便如此、高祖仍多次派遣下屬前去慰問關中的蕭何。這一行為明面上打著關心蕭何的幌子,卻也未嘗沒有上位者懷疑之心在其中。面對這樣的情形,蕭何的做法卻是:將身邊所有能作戰的子孫都送往前線,跟隨高祖上陣殺敵,這一選擇使得高祖更加信任蕭何。

無獨有偶,漢十二年,黥布謀反,高祖親自帶兵前去鎮壓,被封為相國的蕭何,則在關中倡導百姓積極生產,為高祖提供物資基礎。在這之前,就曾有人與蕭何說道:「君離滅族不遠了啊!你作為相國,從當初入關至今、已有十餘年,關中百姓皆以你為首,可謂深受百姓愛戴,可是,你越是這樣就越要注意、切莫功高蓋主。今上多次遣人問候你,怕是擔心你有傾覆漢朝之心。你倒不如在關中多買田地,讓百姓耕作,為朝廷提供糧食支援,即便自己名聲虧損些也無妨。」之後,蕭何採納了這個建議,高祖得知後十分滿意。

高祖平定叛亂後返回長安,途中就有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何強取豪奪、以低價購買民間土地,其價值數以千計。當然了,得知前因後果的高祖,自然不會因此而發怒,反而,回宮後將所有的狀書都給了蕭何,笑道:「身為相國,竟然侵奪百姓財物,為己謀私,你親自去向百姓謝罪吧!」在這件事中,蕭何採取了一種「自污」的方式,以降低自己的威望,突出皇權,同時,也打消了高祖對他的猜忌,這可能就是「巧釋君疑了」!

最後,就屬蕭何的一顆愛民之心了。

就如剛剛提到的,蕭何低價強買百姓土地房屋,為國家收取更多資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為避免君臣相隙,目的達到了,了解百姓疾苦的蕭何又有了另外的想法。他為百姓請求道:「如今長安雖為都城,但始終地勢狹窄,耕地不足。反之,上林苑空地極多,就這樣拋荒不是太過於浪費。希望陛下能下令准許百姓進入耕種,禾秸還可留下作為苑中禽獸食料。」

誰知,高祖聽後卻勃然大怒,脫口說道:「你收取商賈財物,現在卻還來討要我的上林苑!」隨即,就下令將蕭何拘禁起來,甚至上了刑具。蕭何官高至此,朝堂中自是少不了為他求情之人。其中,隨從王衛尉就問高祖:「相國是犯下何等大錯,竟然,讓陛下將其拘禁?」高祖說:「我聽說前朝李斯作為丞相輔助秦始皇處理事務之時,有益於收服民心的都歸功於主子,不益的就歸於自身。如今,相國卻因為收受商賈錢財而為百姓討要上林苑,損皇家利益,這就是自媚於民,所以抓了他。」

王衛尉聽了卻說:「相國為民請命,要上林苑,是他為官該做的,您怎麼能懷疑他收了錢財?要想當初,陛下在外平叛諸侯,由相國駐守打理關中事物,若他真有動搖之心,關中以西恐怕早已不是陛下的囊中物了。那時相國不謀私,如今還能收區區商人之物?」就是這麼一席話,改變了高祖的想法。之後,高祖召見蕭何說道:「相國為百姓請上林苑,我不許,是我如桀、紂狹隘了,但相國當真是為賢相。」

到了這裡,蕭何也就有了「賢相」這一美稱,可謂是史上第一人。漢十二年,劉邦病逝於長樂宮,享年62歲。同年,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惠帝。蕭何繼任丞相。不過這時,蕭何年事已高。這期間,蕭何在「約法三章」的基礎上,參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當時社會情況的內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這是漢朝製作律令的開端。蕭何制定的漢律九章,刪除了秦法的苛繁、嚴酷,使法令更為明簡。公元前193年,年邁的蕭何,由於常年為漢室操勞,終於卧病不起了。

可以說,自秦始皇設立三公制、到朱元璋廢丞相、設六部,丞相制一直沿用了一千五百餘年,但作為官名的丞相,在歷史上存在時間並不長。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這其中,有秦檜、楊國忠這樣的奸相,但是,也不乏蕭何的這樣「賢相」,比如說:唐朝的姚崇、宋朝寇準。這些人才智過人、進退有度,同時又心懷天下,有一顆忠君、赤忱之心,理應名留青史為世人傳頌。

參考資料:

【《史記·卷五十四·蕭相國世家》、《漢書·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第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和珅一生貪污無數,為什麼房產卻不多?其實,這就是他的精明之處
江南第一清官:我不拼爹,我兒子也不能拼爹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