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邊軍四五十萬,為何屢被遼夏軍打敗?不是戰力差,是因為這個

宋朝邊軍四五十萬,為何屢被遼夏軍打敗?不是戰力差,是因為這個

自從趙光義兩次伐遼戰敗以後,就轉攻為守,不再著急收復燕雲十六州。遼國則相反,轉守為攻,經常向宋朝發起進攻,澶淵之盟後,遼國安穩了幾年,到了宋神宗即位的時候,遼國又不老實了,總是騷擾宋境,一步步向南吞食。宋朝西邊的西夏和遼國一樣,也不斷向宋朝進攻。當時宋朝邊境有四五十萬守軍,卻屢屢被遼軍和夏軍打敗,甚至遼軍夏軍一來,宋就撒腿就跑。是宋軍戰力差打不過遼夏軍嗎?不是,是因為這個。

宋神宗即位是在1067年,登基之後,宋神宗就憂心忡忡。為什麼呢?因為自宋真宗、宋仁宗以來,宋朝的情況越來越糟。特別是宋仁宗,到了晚年基本不理朝政,每天吃丹藥,導致國庫年年虧損,該花錢的時候拿不出來。

比如軍餉,宋朝就已經發不出來了。宋朝當時的軍隊有近百萬,其中邊軍有四五十萬。發軍餉一般要優先考慮邊軍,可宋朝中央府庫沒錢,地方府庫也沒錢,士兵領不到軍餉,哪還有心思打仗?遼軍、西夏軍一來,宋軍就跑,沒錢花再去送命,太冤了!

宋朝不給士兵發軍餉,是宋軍屢敗遼軍和夏軍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宋軍的戰鬥力還有的,折家將、種家將等邊將甚是勇猛,但打仗不能光靠將,兵才是決定最終勝敗的關鍵。沒有軍餉,軍心渙散,不少士兵逃亡,遇到遼軍、夏軍,宋軍不戰而逃,也在情理之中。後來王安石變法,使國庫充盈,士兵可以拿到軍餉,情況有所好轉,再出兵,就取得了熙河之役大捷,收降吐蕃兩萬餘人,佔據五州,對西夏形成了包圍。但好景不長,隨著新法被廢,宋軍又吃了敗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敬業福文史 的精彩文章:

宋朝皇帝軟弱,大臣卻很強硬,蕭太后索地求和,被他拿話懟得臉青
遼國大兵壓境,寇準卻在家喝閑酒,皇上召他問策,他說五日可退兵

TAG:敬業福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