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自己組裝電腦怎麼省錢?DIY攢機小白必看省錢技巧

自己組裝電腦怎麼省錢?DIY攢機小白必看省錢技巧

自己組裝電腦,最大的特點在於裝機靈活,相比品牌機、筆記本性價比更高。而省錢是很多人選擇自己裝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今年內存、SSD、顯卡紛紛降價,DIY裝機性價比進一步凸顯。自己組裝電腦芝麻省錢?今天芝麻科技網小編主要和大家聊聊自己DIY組裝電腦如何省錢,分享自己在裝機中的一些心得,有興趣的同學不妨一讀。

自己組裝電腦能省錢嗎?

相比買品牌台式機或筆記本電腦,DIY裝機無疑更為便宜,可以少花錢,帶來同等性能體驗,唯一犧牲的就是便攜性了。不過,DIY裝機也是一門學問,只有合理的硬體搭配,適合自己,並追求性價比,才能實現省錢目的。

自己組裝電腦需要思考2個問題:一是,組裝電腦用來做什麼;二是買電腦的預算是多少

用途和預算是互相制約的,它們也有一定的對應關係。比如是普通辦公、上網衝浪,一般2000左右的主機可能就夠了,選擇一些雙核處理器,用核就夠了,可以考慮Intel奔騰或AMD APU系列處理器即可。如果是主要用來玩遊戲,必須是必要搭配的,遊戲電腦預算一般需要3000以上,具體還需要看玩的什麼遊戲。

下面,本文主要通過電腦配置中的CPU、顯卡、內存、主板、硬碟、內存、機箱電源與散熱器等核心硬體方面,教大家如何裝機省錢。

1、CPU

CPU即中央處理器,它是電腦最核心的硬體之一。首先需要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CPU,如果是入門用戶,選擇Intel奔騰/賽揚處理器或AMD APU系列處理器即可,然後再從中選出一些性價比高的處理器,比如AMD銳龍3 2200G或Intel奔騰G5400性價比就較高。

如果是3D網遊或普通設計用戶,一般選擇i3 8100或AMD銳龍5 2400G處理器即可,中大型遊戲用戶,則選擇i5或AMD R5系列以上處理器。性價比高的有,Intel酷睿i5 9400F、AMD銳龍5 2600等。

關於各型號CPU的性能,小白同學可以參考桌面CPU天梯圖,非常直觀。

2、主板

CPU和主板搭配上必須兼容,不同平台CPU對應主板是不一樣的,比如Intel和AMD處理器各自對應的是自家系列主板,兩者互補兼容。此外,即便是同一品牌,不同代產品搭配的主板也可能不一樣。

主板並不直接決定電腦性能,但作為一台電腦的母版,決定著電腦穩定性與擴展性,另外超頻CPU需要搭配超頻主板,才能滿足超頻需求。

一般來說,主板主要注意兼容和擴展性,主板尺寸大小並不會影響性能。對於普通非超頻電腦來說,一般搭配中端主板或入門主板即可;而如果是超頻用戶,如果需要超頻,才需要選擇一些高端系列主板。而為了保障主板穩定性,則建議最好選擇口碑較好的品牌主流型號主板。

舉個例子:

Intel八代i5 9400F,由於CPU不支持超頻,一般建議最佳搭配B360,甚至是H310主板即可(H310/B360均不支持超頻);

Intel八代i7 8700K,由於CPU支持超頻,一般最佳建議搭配支持超頻的Z370主板,以滿足用戶超頻(提升性能)需求。

最後教大家一個主板省錢技巧,那就是自己組裝電腦,主板和CPU能組合購買,就組合買套裝。近年來,CPU主板套裝流行,主要是因為它比你單獨買CPU和主板可以省錢不少,另外對於一些小白用戶來說,買套裝也不用擔心CPU和主板的兼容問題,一舉兩得。

CPU主板套裝為什麼便宜?

其實很簡單,組合購買有優惠,商家會讓利。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想要買i5 9400F處理器搭配B360主板,則可以在電商平台上搜索「i5 9400F套裝」,一般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產品,之後選擇一些價格適中,搭配品牌主流型號主板的產品入手即可。由於組合購買,商家可以放開一部分利潤,因此買套裝一般比單獨買CPU,然後再單獨買主板,要便宜一兩百元,甚至更多。

3、顯卡

顯卡也是電腦核心硬體之一,主要決定圖形顯示,尤其是遊戲玩家,顯卡的重要性不亞於CPU。自己組裝電腦買什麼顯卡,主要還是看需求。

比如,如果是辦公或入門用戶,一些CPU自帶的核心顯卡就能滿足需求,無需購買獨立顯卡;而對於一些主流3D網路遊戲,一般千元級顯卡就夠了,如GTX1060或RX480就夠了;中大型遊戲玩家,則建議選擇一些GTX1660Ti/RTX2060或VEGA56更高級別的顯卡即可。

顯卡方面,省錢沒有什麼別的絕招,主要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一些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檔次顯卡就可以了。此外,如果不是預算明顯不足的話,一般建議買新不買舊。

4、內存與硬碟

今年內存和固態硬碟都降價了不少,而傳統的機械硬碟價格則波動不大。SSD則成了新裝機的標配,尤其是M.2 NVME固態硬碟,在速度上體驗更有優勢,相比機械硬碟,速度優勢非常明顯。

內存方面,如今主流裝機基本標配就是8GB,預算相對充裕的話,還可以考慮用上16GB雙通道內存,甚至是高頻內存。而如果要省錢,則建議先上8GB,後期可以根據需求再升級,另外還可以適當選擇一些二線品牌內存,如威剛、影馳、海盜船、十銓等,相比金士頓內存會略微便宜一些。

硬碟方面,SSD是新裝機的標配,如今起步建議240GB以上,如果主板有M.2介面,建議優先考慮速度更快的M.2 NVME固態硬碟。

至於是否還有加傳統機械硬碟,主要看用戶對硬碟容量的需求,如果要求不高,可以暫時不購買機械硬碟,預留未來升級。如果存儲要求比較高,則可以再加一塊機械硬碟組合使用即可。

5、機箱電源

機箱方面,沒什麼好說的,因為它不決定電腦性能什麼的,一般主要看風道設計、擴展和顏值。當然太便宜的山寨機箱也是不推薦的,機箱太差,也容易出現各種變形、短路、無法走線,甚至影響散熱等問題。因此,機箱主要建議選擇一些品牌親民級,自己覺得好看一些的電源,注意要支持走背線,加裝散熱風扇什麼的,方便理線、維護與加強散熱等。

電源作為電腦心臟,決定電腦供電穩定與使用壽命,穩定性則顯得至關重要。不建議在電源上省錢,因為偷工減料上的電源,穩定性較差,容易損壞,甚至燒壞其它硬體。

買電源,還需要注意一點的就是額定功率,這個主要根據電腦配置去選。比如普通核顯入門電腦,電源一般額定250W就夠用,主流獨顯電腦,一般額定400W功率就夠,中高端配置電腦,尤其是超頻用戶則建議搭配額定500W以上電源。

一般電源瓦數越高越貴,因此電源上更具自己電腦配置情況加以選擇適合功率的電源即可,不要盲目追求用不到的大功率,夠用、適當留有餘地就好。

6、散熱器

最後簡單說下散熱器,一般CPU都盒裝自帶散熱器,很多人都擔心自帶的散熱器差,又單獨再買散熱器,其實大多時候是沒有必要的,除非是追求光污染或高端超頻水冷散熱用戶。

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CPU盒裝自帶的散熱器設計上都是經過驗證的,都滿足主流用戶(非超頻)需求。如果非喜歡自己單獨買散熱器,CPU建議買散片,這樣不會造成盒裝自帶的散熱器浪費,也能更好的省錢。

以上就是小編帶來的自己組裝電腦省錢的一些小技巧,在實際自己組裝電腦過程中,不同平台、不同檔次、不同需求的配置,還會涉及到不少細節技巧,這些並不在本文討論之列,感興趣的小夥伴,請點個「在看」和「留言」,今後小編為大家繼續分享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電腦通 的精彩文章:

2019款iPhone淘汰3D Touch 支持雙藍牙 iPhone SE2有消息了
SSD用久了變慢怎麼辦 固態硬碟變慢的解決辦法

TAG:手機電腦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