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記旅日華僑華人「泉二代」教育座談會

◆《日本新華僑報》記者 葉曉泉 蔣豐

6月1日,國際兒童節。由《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與日本泉州商會聯合主辦的「旅日華僑華人『泉二代』教育座談會」在位於東京池袋附近的《日本新華僑報》社會議室舉行。日本泉州商會會長王秀德與《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日本泉州商會顧問蔣豐共同主持了這次座談會,大約40餘名日本泉州商會成員及其子女參會。這次座談會旨在就旅日中國泉州人子女教育問題展開討論,分享各自的經驗以及困惑,給「百年樹人」華僑華人子女教育事業更多的投入。

在當今日本社會,孩子們只知道公曆3月3日是「女兒節」、5月5日是「孩子節」(主要是男孩子參與)。正因為是這樣,在日本出生長大的中國泉州人的「泉二代」已經對「六一國際兒童節」不熟悉了。今年6月1日,恰逢周末,一向關注旅日華僑華人子女教育問題的《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和《日本新華僑報》與知名旅日實業家王秀德為會長的日本泉州商會聯合舉辦了本次座談會。

為了舉辦好本次活動,主辦單位精心布置了會議室。王秀德會長也帶著10歲的兒子王嘉源小朋友早早地來到會場。座談會於下午15時30分正式開始,第一部分是家長代表發言,分享對於子女教育的體會。第二部分是青年代表發言,邀請在日本名校就讀或剛畢業的泉州青年為弟弟妹妹們傳授學習經驗。第三部分是小朋友分享自己回家鄉泉州的有趣經歷,並進行佳作朗讀。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蔣老師與演講嘉賓(圖片)

蔣豐總編輯表示,我們今天到會的許多家長是在六一國際兒童節的記憶里成長起來的。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裡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兩代旅日華僑華人第一次聚在一起歡度「六一」國際兒童節;這是日本泉州商會第一次以座談會的方式討論「泉二代」的教育問題;這是日本華文媒體第一次與僑團聯袂討論華僑華人子女教育問題。這三個「第一次」,讓這次活動有了特殊的意義。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蔣老師主持會議(圖片)

王秀德會長表示,中國泉州具有悠久的歷史,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新的形勢下,在新的環境下,如何讓我們的「泉二代」能夠健康成長,能夠一方面傳承中華文化和家鄉文化,另一方面吸收日本文化和國際文化,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今天舉辦這樣的座談會,就是希望旅日中國泉州人能夠展示自己的教育成果,同時也提供更好的教育路徑。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日本泉州商會王秀德會長(圖片)

第一位發言的家長代表是日本泉州商會副會長孫虹虹女士。她的兩個兒子現在分別在日本國立三重大學醫學部和東京大學醫學部就讀。說到對於孩子的教育,孫虹虹副會長主張用心「放養」,努力讓孩子做到早睡、每天按時吃早餐,讓「早」字成為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她還認為作為父母,不要總看孩子玩的好不好,而是要做到父母陪著孩子一起玩。記者在座談會現場看到,孫虹虹副會長在與一個小朋友交流的時候,蹲在地上和他說話。孫虹虹副會長說:我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總是做到視線平行,讓孩子感受到平等,由此追求更好的交流效果。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孫虹虹副會長(圖片)

為了參加這次的座談會,家長吳翠英沒有去觀看兒子參加的足球賽事。吳翠英在日本結婚後成為全職家庭主婦,牢牢地掌握了對孩子的「教育權」。為使孩子在與日本同齡人競爭中脫穎而出,她十分重視兒子綜合素質的教育,並為此儘可能多地收集各種各樣的教育信息。她的孩子正在日本關東地區最大的補習學校讀書,最近一次考試的時候,在7000多名考生中位居第15名。吳翠英認為,日本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的教育體系是完全不同的,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決定好是走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的路線。她發言結束的時候,足球場上傳來小朋友取得兩戰全勝的消息,全場為她鼓掌。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吳翠英老鄉(圖片)

日本泉州商會常務副會長中原愛表示,自己的理念不是孩子優先,而是要讓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為了做好父母,首先應該做好自己。中原愛平素喜歡培養花草,在忙碌中為生活增添情趣。她這樣將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孩子也從中受到感染。他們一家居住在位於鎌倉的「一戶建」,孩子們由此學會了怎樣與日本鄰居和睦相處。中原愛特彆強調,教育子女第一要學會借力,藉助老師、鄰居以及社會各種力量幫助孩子;第二在做好父母之前要先做好自己;第三要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讀書、一起迎接各種挑戰。第四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多和孩子一起外出行動。他兒子目前已經從橫濱市立大學畢業,女兒則就讀於東京工業大學。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中原愛常務副會長(照片)

座談會的第二部分是「泉二代」優秀大學生代表發言。在東京大學農學部就讀的吳雅珊同學告訴小朋友四點體會,第一是要永遠保持強烈的好奇心;第二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是積極主動適應新的環境;第四是做到勞逸結合。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吳雅珊同學(照片)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商學院的洪冰冰同學介紹說,自己本是一名「學渣」,從國內一所二本大學畢業。後來想報考日本的早稻田大學,但由於家庭經濟條件限制,父母不支持她赴日留學。但是,她通過不懈地堅持與忍耐,最後靠自己的努力來到日本並考上早稻田大學。話到深情處,洪冰冰同學落下了曾經苦澀而現在幸福的淚水,畢業後在跨國企業從事貿易工作。她說,「一個人要敢於在否定自己的過程中前進。」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正在東京大學讀研究生的王婧琦同學來自北京大學傳媒專業。她在泉州五中讀書備考時曾經「早戀」,以至於考入北京大學後躺在學生宿舍的床上仍然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到日本申請就讀東京大學博士學位時遭受挫折,但她堅信「人終其一生都是要成長的孩子」,努力讓自己保持自尊感,相信自己有價值。她特彆強調應該具有的「心理彈性」,不怕挫折,敢於追求幸福,同時要積极參加各項體育運動,讓自身的內啡肽協調自己的成長。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王婧琦同學(照片)

孫虹虹常務副會長的小兒子、正在東京大學醫學部就學的王思憶同學介紹說,學習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會什麼與不會什麼,並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讀書的時候不要糾結現在學到的知識有用還是沒用,只要認真學就能學好,掌握了就會有用。

更讓與會者欣慰的是,在日本出生的王思憶同學在整個發言中使用中文,其間幾經停頓,但在全場熱烈掌聲的鼓勵下,堅持用中文介紹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他的父母坐在旁邊露出了滿意、幸福的笑容。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王思憶同學(照片)

在千葉大學就讀的劉萍婷同學表示,自己本科學習的是園藝,由於希望到千葉大學學習自然教育,思考再三放棄了進入東京工業大學的機會。她把三點體會與大家分享:第一,進入大學之前要積極接觸社會;第二,要把握好進入大學之前的學習階段;第三,要敢於做「小眾專業的選擇」。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劉萍婷同學(照片)

接下來是座談會的高潮部分,「泉二代」的小朋友們分享了自己回到家鄉以及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印象」。王秀德會長的10歲兒子王嘉源小朋友如數家珍一般介紹了《三國演義》、《西遊記》裡面的主要人物,當他講到自己最喜歡「瞞天過海」和「美人計」的時候,全場捧腹大笑。他還說自己對漢字、圍棋、象棋都有興趣,每次回泉州老家都會去買著名的「五大零食」。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王嘉源小朋友與王秀德會長(照片)

林宇涵小朋友參加完學校運動會後立刻趕到座談會現場。在他的印象中,泉州是一個很美麗的城市,還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他最喜歡的則是泉州的螃蟹。許多家長為此生髮感慨,一定不能讓孩子忘記「舌尖上的故鄉」。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林宇涵小朋友與林文海理事(照片)

林宇軒小朋友即席朗讀了自己的小作文《螢火蟲》,回憶了每年夏天回老家捉螢火蟲的場景,這是暑假最開心的事情。林俏陽副會長告訴大家,自己的兒子林宇軒小朋友害怕說不好中文,事先還準備了日語版的作文。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在用中文演講,他毅然決定放棄了日語版作文,勇敢地用中文演講。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林宇軒小朋友(照片)

三位在日本出生長大的小朋友全部用中文完成了演講,折射出父母對孩子辛勤教育的成果,培養出小朋友們對故土家園的熱愛。

座談會結束的時候,主辦單位向與會者贈送了《日本新華僑報》主編的《講中文讓我更快樂》、蔣豐總編輯的《日本的細節》以及日本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日語版《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願書香伴孩子們永遠同行!

旅日愛拼的泉州人重視後代教育

集體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訪日背後意味著什麼?
外國人持有什麼類型的簽證,才能久居日本?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