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越軍地道最令美軍膽寒,曾挖到美軍基地附近,雙方士兵在地底廝殺

越軍地道最令美軍膽寒,曾挖到美軍基地附近,雙方士兵在地底廝殺

1965年2月17日凌晨,在位於越南古芝的美軍第25步兵師一部的「阿爾法」前線基地里,除少量警戒人員外大部分人都已睡熟。他們奉命在這裡修建一個火力基地,作為下一次掃蕩的根據地。持續近一個月的基地修造已經讓他們精疲力竭。因為基地位於敵後,補給都需要直升機空運過來,幾天才能有一次。美軍天天吃義大利麵條,被蚊蟲侵襲不說,還要提防北越軍的頻繁騷擾。大家苦不堪言,士氣低落。

他們不知道,其實北越部隊早就盯上了這裡,並決心除掉這個威脅。「阿爾法」基地外圍防禦堅固,地面強攻勝算不大。為此北越軍派出工兵進行土工作業,硬是把地道挖到了距離最外圍鐵絲網不足100米的地方。

美軍第25步兵師在古芝的基地。

凌晨2時,越軍炮兵突然猛轟美軍基地,成功將戰壕內的美軍逼回地堡內。15分鐘後,早已埋伏在地道中的越軍衝出地道,越過戰壕進入基地內部,一時間一片混亂。雙方短兵相接,許多美軍根本來不及拿槍,只能用刺刀或者匕首與越軍肉搏。基地指揮官摩爾上尉所在的地堡在炮火中被轟塌,他掙扎著爬出來後正好遇上一名越軍。此時他手裡只有一枚手雷,卻來不及扔出,就用它猛砸越軍腦袋,將其砸死。

在最初的驚愕後,美軍緩過神來呼叫炮火支援,強大的彈幕把越軍支援部隊擋在了基地外。基地內的越軍則被逐個消滅,戰鬥持續到早上7點結束。美軍陣亡50人,越軍陣亡37人。多虧了炮火支援及時,否則基地不保。

此前,美軍也曾注意到越軍的地道戰術,但並不放在心上。這次突襲終於讓美軍意識到,這群死神不光來自於地面,還會潛藏在地下。

地道戰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游擊戰法,早在古羅馬就已經出現。越南的地道戰始於20世紀40年代末,用來對抗法國殖民者,在美國入侵越南期間達到頂峰。地道戰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防禦措施,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但越軍深知己方在正面戰場上無法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抗衡。所以把地道戰發展到了「戰略層面」。力求貼近敵人,甚至和敵人混在一起,讓對方無法發揮火優勢力。並且讓敵人防不勝防,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為達到這一目的,越軍在越戰期間修築了上百公里地道,形制上也頗具越南特色。

首先,越軍地道的構造往往因地制宜,沒有統一的規範。

其中規模較大的地道工事長達幾公里,根本摸不到邊兒。直到越戰結束美軍也沒有搞清越軍到底挖了多少隧道,構造上也千差萬別。就已探明的地道來說,深度普遍在1.2米到12米之間,寬度0.8至1.2米,高0.8至1.5米。地道頂部一般會用圓木、硬質黏土以及各種繳獲自美軍的金屬板做厚度不超過1米的防護頂蓋。它可以起到支撐作用,所以較小的地道內部並不需要額外支撐,如果規模較大則要設置額外的支撐柱。

地道里生火做飯的煙氣會暴露地道方位,但是沒有太好的辦法來規避,直到1967年發明了「奠邊府爐」,通過加長煙道,稀釋煙氣的方式增強隱蔽性。圖為該裝置示意圖。

較長的地道往往呈「Z」自形,這是為了削弱爆炸衝擊波對地道內的影響。並且越南多雨,所以地面會稍微傾斜,以便將滲水排入蓄水坑中。處於「U」字型拐角處的蓄水坑還可以作為水關,既可以當做水井,也可以擋住毒氣並遲緩敵軍的行動。

地道通氣管用直徑為0.1米左右的竹子製成,它的設置可是一門學問。第一要傾斜安裝,防止雨水灌入。第二要掌握好朝向,以便讓溫暖的空氣吹入陰濕地道。第三還要把露出地表的部分藏好,防止美軍順藤摸瓜,有些地道的通風管甚至會模仿成房屋的支撐梁。

越軍的大中型地道往往會構築多層並上下聯通,以便設置更多的儲藏空間。

地道的入口要儘可能地小,提高隱蔽性。最小的入口只有0.46米長,0.34米寬,一次只能容納一名身材瘦小的士兵進入。不過也有長寬均超過1米的入口,方便運輸大件物資。地道門一般是活板門,嵌在與地面齊平的位置,蓋上竹葉和樹皮後不留一點痕迹。為了達成突然性,地道門的位置常常設在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水塘岸邊緊貼水面的位置、佛龕下面、豬圈裡甚至設在廁所里。

一名美軍士兵正在查看越軍地道入口,開口尺寸很小。

在地道內部,越軍還會埋設大量機關。除了竹籤坑陷阱這樣的被動防禦措施外。他們還會把炸藥或者反步兵地雷埋在地道入口內外,通過觀察孔偵查敵人的行蹤。如果有人冒險進入地道,就遙控起爆。並在一些入口處挖掘較長的垂直坑道,在兩側設置射擊孔。當敵人爬下時用刺刀或者紅纓槍給予致命一擊。在地面上則設置有低矮的射擊孔,其上部覆蓋有圓木加固並用樹葉偽裝,射擊孔往往非常小防止被重火力摧毀。這些射擊孔偽裝良好,美軍往往難以發覺,他們的靴子甚至會踩在槍手眼前。

地道口附近的竹籤陷阱。

其次,構築地道的材料主要來自於當地。

越南境內樹林遍布,既有高大的樹木和竹子做建材,也有低矮的灌木和藤蔓做掩護。當地的紅土和黏土也適合開挖地道,就地取材就行。這樣也容易隱藏在自然環境中,不易被發現。至於繳獲自美軍的材料就更豐富了,各種金屬板材、彈藥罐,尼龍防水布,沙包等。美軍規定撤離時要嚴格清場,不留下半點物資。但實際執行的很粗放,留下了不少好東西。不過這一來源不夠穩定,所以北越並不怎麼喜歡用這些外來貨構築地道。此外有時還會通過賄賂南越軍官和黑市交易得到想要的材料。

然後,修築龐大的地道系統是名副其實的「全民工程」。

對於沒有重型設備的北越軍來說,挖隧道是一項困難且進展緩慢的工作。他們通過全民參與、分工協作的方式,儘可能提高挖掘效率。

以典型的「堡壘村」系統為例。北越根據地里,從小孩到老人都要參與地道建設,青壯年會被分為4至5人小組,負責隧道開挖。有人負責挖土,有人負責把土提升上來,有人則負責把土運走倒掉,每家每戶各承包一段,每人都有大約1立方米左右的挖掘任務。對於較淺的隧道,挖掘方式為「兩頭掘進」,即每隔10米左右挖一個深2至5米的豎井。然後從豎井內兩頭同時向中間開挖直至匯合。較深的隧道就不能用這種方式了,因為挖出的土要靠豎井運出來,豎井越深效率越低。老人負責做飯和處理竹子,編製竹筐等,小孩子就跑腿打雜。

越軍地道示意圖,最右側的豎井既是出入口也是水井。

最後,雖然一些大型地道系統,例如規模最大的古芝地道擁有地下手術室、指揮員專用辦公室、電影室、彈藥工廠等「豪華」設施。但地道內的生活實際上是非常「憋屈」的。

在地道內生活要長期面對空間狹窄,空氣稀薄,陰暗潮濕的環境,很多人都患上了幽閉恐懼症。個人衛生得不到及時清理,排泄物只能排在廢棄彈藥罐里再扔出去。各種蛇、蜘蛛、跳蚤等通過活板門進入地道,大肆傳播疾病。地道內落後的醫療條件又無法及時提供治療,大家只能坐以待斃。為了防止美軍統計傷亡人數,死去的同伴要像胎兒一樣蜷曲起來,埋在地道壁內,再用黏土封起來。時間一久,整條地道內的氣味可想而知,有時美軍都可以聞到透過活板門散發出來的臭味。

在前述基地突襲戰中,美軍被打的措手不及。之後痛定思痛,立即著手研究反地道戰術。主要摧毀方式有兩種。第一,直接用炸藥爆破或往地道里灌水、催淚瓦斯使其中人員窒息死亡或灌煤氣再用火箭筒引爆等,對於地勢平坦的區域也可以用坦克壓塌地道。第二,派人下地道清場。

對於美軍來說,前者「用技術換人民」顯然更符合其一貫的作風。例如,1967年1月,美軍對邊水地區掃蕩時發現地道網路。隨後在地道系統的中心位置用推土機推出一個大坑,裡面對了4536公斤炸藥,直接把方圓幾公里內的地道炸上了天。

美軍士兵從地道口拉出同伴。

不過這些簡單粗暴、火力十足的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想清理乾淨往往還是要派人下去。1966年1月,美軍發動了針對地道系統的「壓榨」行動。美軍的斯特瓦-格林少尉成為第一個進入越軍地道的美國軍人,不過他沒有摧毀地道反而還被黑槍打傷。以此為開端,美軍開辦學校訓練地道戰部隊。該部隊的人員全部從戰鬥工兵中挑選,因為他們要學會習慣在黑暗狹窄的環境中摸索前進,熟練使用匕首、手槍等近戰武器,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黑暗中熟練地安裝爆炸物。

在地道密閉空間內使用火器聲響極大,士兵不得不戴上耳塞。而一部分士兵則選擇用匕首等冷兵器防身。圖為地道工兵,手持轉輪手槍。

1966年6月,首支地道戰部隊開始執行任務。他們大多身材矮小,又在地下「工作」,所以被戲稱為「地鼠軍」。這一綽號在後來越叫越響,最後乾脆成為了正式代號。

「地鼠軍」徽章:一隻拿著手槍和手電筒的老鼠。

剛開始他們的裝備只有一把M1911A1手槍和一支手電筒。後來專門配發了地道作戰套裝,包括頭戴野戰電話、消音轉輪手槍、紅外手電筒、護膝、防毒面具、催淚瓦斯、C4炸藥和防彈衣等供選擇搭配。

發現地道後,首先向地道內泵入空氣。然後1-3名「地鼠軍」腰上纏上繩子進入地道,邊走邊用羅盤記錄地道走向。在此期間要時刻準備近身肉搏,並仔細檢查是否有陷阱等危險,有時還要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里安裝爆炸物,心理壓力可想而知。所以一次一般只會進入大概100來米就退出,並且從哪個洞口進去就一定要從哪個洞口出來,否則很可能會挨自己人的槍子。而剩餘洞口的尋找,則由地面上的人員按照他們繪製的走向圖來完成。確定地道大致範圍後,再一次性爆破。

一名全副武裝的坑道戰工兵,手中拿的是M1917式9毫米轉輪手槍,加裝了消音器,但這破壞了手槍配重,並不受到士兵的歡迎。專門配發的大槍套也礙手礙腳。

雖然美軍用盡各種辦法來摧毀地道,但越南地道的總規模卻在一路上漲。第一任駐越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上將曾把地道稱為是:「最棘手的難題」。在著名的古芝地道里,生活著北越軍第18師和多個營,而他們的正上方,就是美軍第25師的主要駐地。地道游擊戰給美軍造成巨大麻煩的同時,越軍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古芝地道內前期有約1.6萬人,最後只剩下了不到6000人。

古芝地道內部,頂部呈拱形。為了方便遊客,加高了約半米。但走在其中不一會兒就會腿酸缺氧。

戰爭結束後,鑒於古芝地道的歷史紀念價值。越南政府特地保留下大部分地道設施。進行旅遊開發並作為愛國教育基地。不過絕大多數地道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缺乏維護的地道很快就被水淹沒坍塌,永遠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ing 的精彩文章:

中國稀土儲量全球第一!若沒有稀土會怎樣?部隊戰力分分鐘掉級
比功夫更厲害的槍功是啥?基努里維斯用上萬子彈把自己變成高手

TAG:談兵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