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張養浩,為何願為元朝鞠躬盡瘁?

寫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張養浩,為何願為元朝鞠躬盡瘁?

中國歷史上個,能夠以一個句子而聞名天下,流傳後世的人並不多,張養浩一定算是其中一位。他的作品大都不為人知,只有一首《山坡羊·潼關懷古》名垂千古,被世人傳送,曲中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多少辛酸的往事,沉痛的歷史?

再次糾正一下,《山坡羊·潼關懷古》並不是「詞」,而是元曲中的「散曲」,簡單來說這個散曲就是把宋詞「俗化」後形成的,比宋詞更接地氣。除了是一位元散曲的大家,張養浩的另一個身份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或者說名臣。他除了在文學上為人敬仰之外,其個人的品行操守,政治貢獻也都非常突出,在青史上為人稱揚。

張養浩出生於忽必烈時期,一生共經歷了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6朝,而且越往後走,張養浩的職位就越來越高,越來越受重視,在他死後,元文宗將其追奉為濱國公,追贈榮祿大夫等職位,賜其謚號「張文忠公」。

張養浩是山東濟南人,從小就富有才學,名氣很大,所以在他的仕途上常常有很多貴人幫助他,張養浩平步青雲,一路做到監察御史,監察御史這個官就是司法機關,身為監察御史的張養浩為官清白,常常直言指出朝廷的弊病,由此招來了很多人的記恨,張養浩憤然選擇辭官,回到了濟南老家,在大明湖畔蓋起了一座宅子隱居了起來。

後來,朝廷愛惜他的才華,前後7次下詔書請他出山做官,張養浩前六次都拒絕了,但是到了第七次時,關中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旱災,朝廷再次請張養浩出山,張養浩這時候坐不住了,他散盡家財,直奔陝西,在那裡擔任了行台中丞,根據蔣星煜的推測,《山坡羊·潼關懷古》就寫於這個時期。張養浩當時已經60歲,整日鞠躬盡瘁救災,最後累死在了任上……

從張養浩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出很多中國文人傳統的東西,透過他的故事,我們也可以知道,無論朝廷是清明的還是昏暗的,是漢人政權還是少數民族政權,老百姓始終都需要張養浩這樣肯干實事的人,有時候,朝廷是誰的並不重要,反正它怎麼都是家天下,如果精英們都負氣出走了,那誰為天下的百姓謀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偌大的亞洲,為何只有日韓新以四個發達國家?是什麼限制了亞洲?
新加坡為何緊跟中國步伐,毅然放棄繁體字?這個選擇很明智!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