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Live回顧 | 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

Live回顧 | 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

Live回顧 | 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咖Live】藍象資本專場,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先生帶來了關於「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的主題分享。目前,本期分享音頻及全文實錄已上線,「AI投研邦」會員可進「AI投研邦」頁面免費查看。

本文對本次分享進行部分要點總結及PPT整理,以幫助大家提前清晰地了解本場分享重點。

分享提綱

1. 教育行業研究+藍象的投資邏輯;

2. 教育+科技的發展趨勢;

3. 藍象投資案例介紹;

4. 藍象資本介紹。

以下為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先生的部分實錄,【AI投研邦】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做了整理和精編。完整分享內容請關注【AI投研邦】會員內容。

各位夥伴好,首先很感謝雷鋒網,有這麼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育科技的發展,包括我們對教育早期投資的這麼一個看法。我是藍象資本的創始合伙人。然後應該在今天分享之前,大家已經看到了我的介紹,然後我是從2014年開始進入教育投資領域,那麼截止到今天直接參与投資的項目已經超過了一百個。藍象資本目前主要是做最早期的風險投資,所以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投資了75個項目。

然後藍象跟其他的風險投資有一個差別是我們的出資人主要是教育行業的企業家和B輪以後的比較成功的創業者,那麼這些人不僅僅在藍象資本放錢,而且會提供很寶貴的認知和資源,包括與創業者的定期交流,所以我們的模式是比較特殊的。關於藍象資本,我最後花一點時間再跟大家介紹,那麼現在我就開始我的分享。第一部分是宏觀介紹一下教育行業。去年採訪的時候,我提了一個觀點,就是2013年到2022年是教育行業的黃金十年,在2013年的時候,其實11月份有一件在教育投資行業比較重要的事情。

那麼今天回頭看的時候是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美國有一家在線大學課程的錄播公司叫扣CL那麼融資之後估值達到了5億美金,在風險投資領域裡就10億美金叫做獨角獸,5億美金叫小獨角獸。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教育領域不被風險投資,認為是資本回報率可以支持風險投資的一個領域。但是2013年11月大家認為說教育投資領域相對來講已經準備好了。

Live回顧 | 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

這時候我們看一下2013年整個的情況。第一,2011年的時候,我們知道像小米一樣的智能手機開始普及,所謂的「天時」就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產生,在全球範圍之內,數據開始深度的介入教育。此時出現了很多新的應用,包括手機的拍照搜題、手機的題庫、在線的直播,這些在2013年進入我們視野的工具,能夠大量的記錄教育數據,所以這是天時,就是教育傳統意義上來講,比較文科的行業第一次有了理科化的趨勢。

Live回顧 | 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

Live回顧 | 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

第二個點就是在2013年的時候,我給大家看一下中國的人口趨勢。我們發現在2013年到2022年這十年間,中國的富裕階層和上中產階層的數目激增,尤其是到了2022年的時候,14億中國人有6億是城市富裕階層和城市上中產階層。那麼這些高收入人群在人均GDP達到數千美金之後,在教育領域的消費會大幅度提升,這是在全世界範圍之內GDP增長的一個必然的規律。

第三個維度就是說在2013年的時候,像新東方、好未來都已經完成了上市,那麼它的高管,包括事業部總經理都開始尋找新一村,比如說在2013年前後,新東方的總裁和執行和沙雲龍都先後離開了新東方,各自進行創業。我們今天也知道,當時他們創辦的普心教育和高徒教育就很快都要相繼在美股上市,也就是過去五年中發生的事情。

第四個,互聯網人才在經歷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兩波浪潮之後,包括BAT,當時的谷歌微軟裡面優秀的人才都開始先後進入教育行業。在2013年前後的時候,我們其實投資了當時騰訊的第四十幾號員工做的一個兒童陪伴類的一個APP,我們也投資了一個阿里的前100到200號員工,他們做的是兒童的繪本。所以你會發現像阿里騰訊這樣的頂尖公司,有人出來做教育,開始進入垂直領域,這是一個從創始人角度上來講一個巨大的供給的提升。

Live回顧 | 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

Live回顧 | 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

最後一個其實是制度的提升,這裡主要談兩點,第一點是資本市場的變暖,因為資金是公司成長的一個重要的血液性的東西,一旦資本市場向教育敞開通路,就會有大量的資金開始進入教育領域,那麼催熟這個領域的從技術一直到產品一直到市場,到成熟的商業模式,整個的過程。那麼也就是2013年,過去兩年,在2014年11月份一直到2015年年間一方面A股市場有一個牛市,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允許A股公司進行跨界併購,其實就很多公司原來技術的公司,或者是做建築的公司,它通過併購教育資產,轉型成教育題材的公司,有職業教育的,有早期教育的等等。

Live回顧 | 教育科技發展與早期教育產業投資

第二點是體制內市場的鬆綁,中國的幾十萬所學校,它需要各類教育科技類的產品,從制度的角度上來講,國家開始允許或者鼓勵為學校服務類的教育產品批量的進入政府、學校採購的市場。所以我覺得一件事情的成功,它是天時、地利、人和和制度變化的一個綜合的要素。因此我們把2013年開始的這個十年叫黃金十年,目前來講到18年的時候,我們管它叫做上半場,到2022年的時候稱為下半場,在創業黑馬採訪我的時候,我做了一個預測,到2022年的時候,中國的A股市場,香港的港股和美股市場,累計會有100家教育主題的上市公司。

到目前為止這個數字可能大約是30到50,我相信可能到2022年的時候這個數字會超出我們想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短短的十年間,教育上市公司的數目會翻十倍,可見這十年就是我們稱的教育領域創業和投資的黃金十年。

大家看到的這張PPT是麥肯錫提供的這麼一個報告,我們發現如果我們把人口按照收入的數值進行分層的話,分成城市富裕、城市上中產、大眾中產、其它和農村。我們會發現到2023年的時候,全中國有6億人會達到城市上中產階層。當然還有8億人是城市普通中產,或者是其他還有農村。中國的新一線城市,比如說北上廣深、杭州,加上所有的省的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那麼總的人口基本上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6億人口。

除開這些城市,就是城市上中產人口,就是在把除了省會城市,其他的人城市的人口加起來,那麼這個分別是2億和4億。除了這兩類城市一線二線三線城市之外,剩下的就是小城市和農村,大約是8億人。那麼上面的6億人其實屬於中高消費人口,他對教育有很旺盛的需求。教育其實長遠來看,它的供應鏈是可以無限升級的。你永遠可以找到更好的老師,你永遠可以找到更好的同學,這個東西的定價是可以無限提升的。

所以上面6億人對教育的需求是極端旺盛的。大家為什麼願意在教育裡頭這麼多的錢,甚至未來教育的支出可能佔到家庭總支出的20%和30%。如果我們激進一點,把為孩子買學區房算上,可能數字還會超過這個比例,根本原因是個人教育消費最深層次的東西,其實是階層的複製。所謂的階層的複製,如果僅僅以財務為統計口徑的話,那麼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2億,副省級城市和二線城市4億,剩下的是8億,這是今天的城市的分化,但科技它會提升人們生活的底線,但會拉開人們生活的差距,所以你會發現在未來 每一個階層的人數在變化。所以今天無論你是在2億、4億里還是8億,其實整體趨勢你的階層是屬於一個相對下滑的,就站在未來的角度來講。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大家其實是通過教育這種方式來進行代替傳播,希望能保住當下所在的相對的階級,這是人們在教育領域裡可以加引號的瘋狂進行消費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教育消費除了個人消費之外,還有大約三倍的消費其實是通過稅收的形式先把錢交給國家,然後國家提供的公立教育。

我們看一下政府在教育領域的投入的增長速度,我們國家現在每年的GDP仍然有6%,可能美國就在2%到4%之間,中國增速還是比較快的。但是你會發現兩個因素疊加,因為第一是我們GDP每年還要增長6%。第二個因素中國費用的支出佔GDP的比例,或者占政府財政支出的比例在持續的提升。這導致2012年或者2013年開始的黃金十年里,年化的政府在教育領域的投入增長是20%。

一個市場或者是一個經濟體,如果增速達到每年20%,四年總量就翻倍,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市場里,如果你做到平均值,每年的營收的增長就達到20%。如果你做到優秀的話,是達到平均增長率的五倍,基本上你每年都可以翻倍的增長。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政府在教育領域已經是持續的高成長。政府在再教育的花錢主要是滿足自己的三個訴求。

第一個是道義性,為普通國民提供基礎的教育保障。第二是競爭性,就是現在我們中國和美國其實有一些競爭,那麼比如說在晶元領域裡,中國在晶元領域的人才的數量是不足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國家其實在教育的投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滿足國家對人才的這麼一個訴求。第三點教育是人對人的影響,它有政治性的屬性,所以國家的意識形態其實是通過教育有效地傳遞給國民。其實現在看到的大家在教育領域的消費,在國家和國家競爭的層面,它其實現在競爭性層面,比如說我們的編程教育,或者我們的大學的投入持續的增長,那麼這些包括我們重點中學的持續的超級投入,那麼這些都是因為教育是國家競爭的這麼一個加速期,它是一個競爭的訴求。

所以國家在教育領域的投入會持續增加。最近華為的老大任正非接受採訪的時候,也多次清晰地表達說,中國和美國未來的競爭,其實本質是中國和美國教育的競爭。其實從宏觀趨勢的角度上角度上來講,我相信國家的領導人和代表國家的優秀科技企業的領導人,他其實對宏觀的局勢把握會更清晰一點,因為他們有更多的信息。所以我相信從國家和企業家的層面上,已經深刻地意識到,決定中國和美國競爭長期的因素可能是教育,所以其實這也是我們對教育這個領域長期看好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那麼目前來講,無論是中小學領域的信息化,還是大學的人工智慧培養計劃,其實都體現的是國家競爭層面導致的教育領域的持續的高投入。綜上兩個點,那麼從資金的角度上來講,我們覺得以下幾個領域會產生更多的需求,也更值得去投資。從前流的角度上來講,個體的家庭的投入主要集中在6億的中高收入家庭。另外一個消費主體是政府的投資和公立學校衍生出來的普通家庭對教育的投資,所以我在這張圖裡虛線上面的家庭教育消費,虛線下面是政府消費和普通家庭消費更好的教育,對於高收入的家庭,主要是指全日制學校里的國際學校,主要是指產業鏈向前向後的延伸,包括0到3歲的托育,就我們講的早幼教,或者說是高中或者大學的留學,包括學校教育之外的課外素質教育,那麼這些其實主要是中高收入家庭在教育領域投入的一個重要方向。

在這個領域創業,其實我們更傾向於找更好的教育內容的源頭,國際化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我們看過去五六年營收增速是有史以來最快的,像VIPKID其實代表了一個把中國的小朋友和海外的老師結合的一個趨勢,像國際學校等等新的品類就應運而生了,藍象也投資了像一土學校這樣的新型學校,它的教育理念和師資力量其實是接近或者努力達到國際一線的標準。在線也是一個通過技術來打破空間界限的這麼一種形式。

在這個領域 主要的變數是人口紅利,就是中國適齡的學生還是比較多的。另外家長對教育的支出的意識和金額仍然很大。曲線下面體現的是政府支出的重要方向即希望K12學校能夠信息化,其實人和人之間本質的差別沒有想像的這麼大,主要的差別是身體素質之外,你的信息信息處理系統它需要通過獲取信息來鍛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K12學校的信息化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完整內容和PPT查看可進入「AI投研邦」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從聊勝於無到可堪大用,半監督學習革命悄悄來臨
微軟Azure雲服務被用於託管惡意軟體,可控制多達90台電腦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