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媒揭底蘇57隱身性能,遠不及F22和F35,在5代機中墊底

俄媒揭底蘇57隱身性能,遠不及F22和F35,在5代機中墊底

自從2010年1月29日蘇-57首架原型機在共青城首飛以來,該機在隱身外形上的設計就一直備受詬病,被指是「被拍扁了的蘇-57」。近日俄羅斯官媒紅星電視台似乎證實了這個說法,在自己製作的圖表中透露蘇-57的雷達截面積(RCS)為0.5平方米。

這個數據高出F-22的0.0001平方米和F-35的0.005平方米好幾個數量級,與外形乾淨的「陣風」和「颱風」戰鬥機的迎頭RCS處於同一級別(0.1-1平方米),似乎坐實了蘇-57僅是種「准隱身戰鬥機」的做法。但其實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蘇-57激進的隱身設計和早期生產型的不完善,該機的後期生產型在RCS上應該會大幅降低。

蘇-57是俄羅斯空天軍裝備的第一種隱身飛機,該機在平面外形遵循邊緣平行的隱身設計原則,機翼和控制翼面的前後緣,以及蒙皮蓋板的鋸齒狀邊緣都以幾個特定的角度互相平行,把雷達回波集中於向幾個方向反射,降低被截獲的概率。

但鑒於俄羅斯在隱身技術上的劣勢,蘇-57在總體設計上更強調超機動性,隱身設計為此做了妥協。蘇-57繼承了蘇-27「側衛」戰鬥機的升力體氣動布局,進氣道和發動機艙以整體吊艙的形式布置在機腹兩側,機腹形成一個「隧道」用於布置前後串列彈艙。升力體氣動布局註定蘇-57無法像正統隱身戰鬥機那樣布置S型進氣道,雖然蘇-57的進氣道略微成橫向S形,但仍無法遮擋住全部發動機風扇,發動機正面強反射源成為該機RCS高達0.5平方米的罪魁禍首。

好在這個問題即將在蘇-57後期生產型上得到解決,「產品30」新型發動機的引入將彌補蘇-57在隱身性能上的最後一個短板。

俄媒在今年3月採訪了留里卡-土星航空發動機聯合體總設計師葉夫根尼·馬爾丘科夫,他表示「產品30」發動機在發動機正面和尾噴管上採用了能降低雷達和紅外特徵的特殊隱身設計。這應該是指「產品30」在風扇之前集成了雷達屏障,避免被進氣口入射的雷達波直視發動機葉片,這將徹底解決蘇-57直通式進氣道的隱身缺陷。

而「產品30」尾噴管的雷達和紅外隱身設計,應該就是指其推力矢量鋸齒尾尾噴管。這種噴管在外形上與我國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的尾噴管相似,其末端鋸齒狀魚鱗片能把後射雷達波集中向幾個特定方向反射,鋸齒邊緣形成的渦流還能加速高溫發動機噴流和周圍冷空氣之間的摻混,起到降低雷達和紅外特徵的作用。

在安裝「產品30」之後,蘇-57或許能把RCS降到其總設計師之前透露的0.01平方米水平,雖然仍不及F-22和F-35,但在空戰中已經夠用,足以把與F-22的空戰拉近到視距內,再憑藉機動性優勢戰勝對方。

作者:阿姆斯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鼎盛軍事 的精彩文章:

托特朗普訪日洪福,自衛隊終於找到了之前墜海的那架F35A

TAG:鼎盛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