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老祖宗留下的講究,懂嗎?

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老祖宗留下的講究,懂嗎?

俗語: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老祖宗留下的講究,懂嗎?

中華民族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在這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華夏兒女創造出了許多珍貴的人類文明財富。悠久的歷史文化賦予華夏兒女豐富的內涵,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我們的古人們的一些習俗也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了。

春秋時期,禮樂崩壞,儒家學派孔子提出克己復禮,即努力的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歷代學者認為,這是孔門傳授的「切要之言」。在很早之前,人們就很重視禮節和道德,它們可以體現一個人的修養乃至一個家庭的修養,所以我們的古人們也建立了一系列的禮數來規範人們的行為。

筆者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俗語就是跟禮數有關係的,它就是:「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們來看看前半句,「父子不同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句話出自《論語》,它的意思是做君王就要有做君王的樣子,做大臣要有做大臣的樣子,做父親就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要有做兒子的樣子。父子這一關係在社會關係中佔據很重要的部分,與其有關的禮節也有很多。

我們平常吃飯的時候就是一家人坐在桌前,吃著聊著其樂融融(當然了,有的家庭是講究食不言的)。不過,到了逢年佳節家裡來客人的時候,那就是長輩和長輩坐在一起,晚輩和晚輩坐在一起。

即使到了現在人們還是很重視輩分這一問題的,如果你把一對父子放在一個桌子上,這就顯得對於其他的長輩不尊重了。而且也有的地方分的還要更細,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的,輩分相對較高的也會坐在正位。

這樣看來,父子不同桌放在現在仍然也有很多人使用。筆者覺得不把父子放到一個桌子上,除了是於禮不和,還應該是因為長輩在桌上所談論的話題小孩聽不懂也摻和不進去,留在這個桌上只能徒增尷尬罷了。

把孩子放到長輩的身邊,只會讓小輩放不開,吃不好、還不能說什麼,這樣也蠻難受的。而小輩和小輩坐在一起彼此有共同語言,坐在一起可以談論好多共同喜歡的東西而且還不會亂了輩分。

我們再來看看下半句,「叔侄不對飲」,它說的就是叔叔和侄子不能在一起喝酒。尊卑有序,長輩有別,在我國古代,人們對於輩分看得比現在的人要重很多。古代的人成親的都很早,他們通常結婚的年齡放到現在就是妥妥的早婚早孕了。

因而很多的叔叔和侄子的實際年齡相差的並不多,甚至有的侄子的實際年齡要比自己的叔叔大。

即使是侄子的年齡比叔叔大,但這輩分放在這裡,侄子也是不能對自己的叔叔不敬的。一般來說,晚輩是要給長輩敬酒的,對飲這一行為在長輩和晚輩之間在酒桌上是不存在的,因為這不合禮數、不合規矩。私下裡侄子找叔叔喝酒似乎沒什麼問題吧,找個長輩邊喝邊聊也不失為一種休閑方式。

而且,很多小孩子的酒量並不太好,喝了酒之後很容易頭腦不清。有些還喜歡耍酒瘋,鬧鬧咧咧的,鬧出不小的糗事,讓長輩們看笑話,而且有的鬧得過分了還唐突了禮數。

總得來說,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它們所要體現的都是人們對於禮數的重視。在我國古代,尊卑有別、長幼有序,所以即使是親人之間也要遵守著各種各樣的禮節,不能亂了輩分。

各位覺得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上句話同樣經典,老祖宗智慧高
宋代的千年古畫久聞盛名,放大之後有了發現,老祖宗智慧高啊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