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伙海上漂流133天,打破世界紀錄,求生手段寫入海軍教材

小伙海上漂流133天,打破世界紀錄,求生手段寫入海軍教材

潘濂於1918年出生在海南一個農村家庭,他的父親是走街串巷收徒授藝的武師。在潘濂18歲那年,父親帶他去了香港,並託人給他在「坦達」號貨輪上找了個當學徒的工作。3年後,潘濂出師,正式與英國船隻「貝洛蒙」號簽約,在船上當了個二等侍應生。1942年11月23日14點10分,在大西洋上執行運輸任務的「貝洛蒙」號遭到德國潛艇的魚雷襲擊,船上50多名船員大部分都遇難。

就在船隻下沉之際,潘濂迅速穿上救生衣跳入了海中。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飄蕩,潘濂終於是找到了一隻救生筏。這隻救生筏呈「井」字型,中間的凹井長約6英尺,寬約3英尺,兩旁各有個小隔間。在救生筏的兩端還有兩個金屬箱,就像欄杆一樣,把潘濂圍在了中間。見到這種格局的救生筏,潘濂十分欣喜,立刻動手將救生筏改造成一個既能遮風擋雨,又能自由移動的帆船。

最令潘濂激動的是,這隻救生筏上除了有罐頭、巧克力、餅乾等食物外,還有140升的淡水。要知道,在海上漂泊,最重要的就是淡水資源。一旦缺水,人活不過三天。140升水雖然不算多,但足夠他堅持一段時間了。得到補給後,潘濂就不斷往岸上游。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潘濂的食物和淡水很快便見了底。為了弄到淡水,潘濂趁著夜間短暫降雨的功夫,將救生筏上的帳篷弄成傾斜狀態,這樣就會有積水落到救生筏上。然後他再拿空罐頭盒,一盒一盒的將帶有鹹味的雨水舀進水箱里。

為了讓自己清楚的知道在海上漂泊的時日,潘濂每天早晨都會結繩記日。有時運氣不太好,一連幾天沒有降雨,潘濂也會喝魚血來解渴。他從救生筏一塊木板上取下一枚釘子做成了魚鉤,然後又用木筏邊上甲殼動物的肉當魚餌,經過耐心的等待,他終於釣到了一條扁體魚。魚肉很腥,讓人難以下咽。但為了生存,潘濂還是捏著鼻子吞了下去。後來潘濂想到一個去除腥味的辦法,那就是將鮮魚晒成魚乾。那樣不僅腥味少了,而且還利於保存。有一次,潘濂為了節省體力,用魚的的內臟去當魚餌釣魚,結果卻意外引來了鯊魚。經過一番殊死搏鬥,潘濂戰勝了鯊魚,並將這條鯊魚做成了好幾天的乾糧。

長期泡在海上,潘濂的四肢都變得浮腫起來。生命垂危的他,時常用力來掐浮腫的身體。因為他知道,一旦睡著就再也醒不過來了,只有疼痛才能讓他保持清醒。經過133天的漂流,潘濂終於在巴西海岸被當地漁民救了起來。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聽說此人打破了救生筏海上漂流世界紀錄後,親自頒給了他大英帝國勳章,以表揚他面對災難的勇氣。與此同時,英國皇家海軍還根據他的經歷寫成了野外生存手冊,而民國行政院則頒給了他榮譽獎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淮陰侯韓信一生犯了兩個大錯:信錯一個人,放跑一個人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