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哪個季節脾胃容易受傷?脾胃虛弱的人,舌頭常有三種變化

哪個季節脾胃容易受傷?脾胃虛弱的人,舌頭常有三種變化

哪個季節脾胃容易受傷?脾胃虛弱的人,舌頭常有三種變化。

中醫的臟腑學說認為,脾和胃有受納、消化和運輸的作用,消化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變成營養,供養全身需要。因此,一個人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著他的生命盛衰。脾胃虛弱最常引起身體羸弱,弱不禁風,甚至連說話都感覺沒有力氣。

《黃帝內經》說:「脾胃為倉稟之官」。如果我們把胃比喻為「糧倉」,脾就像是管理這個管糧倉的「糧官」。什麼時候該「進倉」,什麼時候該「出倉」,哪些糧食能吃,哪些糧食不能吃。並把糧倉里的糧食分發到全國各地,供養百姓,這樣的糧官才是國泰安邦之本,百姓安樂之本。

相對於人體而言,從母親的肚子里出生以後,任何生命活動,都依賴於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微、生化氣血來維持,所以才被稱作「後天之本」。

我們都知道脾胃是後天之本,但什麼時候脾胃最容易「受傷」?這一點估計很多人不知道。我首先就來公布答案:夏天是脾胃最容易受傷的季節。

為什麼這麼說?「脾喜燥而惡潤」,也就是說,脾胃這兩個臟腑,喜溫不喜冷。但是到了夏天,儘管自然界的溫度很「溫暖」,可我們的實際飲食上,卻正是大量進食生冷食物的時候。相對來說,冬天倒是很少有機會吧。

相信大家都記得夏天的冰凍西瓜、冰激凌等,當我們大快朵頤的時候,其實對脾胃是一種不知不覺的傷害。這些食物吃多了,脾胃的腐熟、運化水谷功能都會減退,從而出現水濕犯脾之證。

脾胃受傷了、功能虛弱了,會有哪些變化呢?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今天就針對脾胃虛弱引起的「舌頭變化」來說說。中醫有專門的「舌診」,能反應身體的氣血、臟腑的虛實等情況,自然也可以反應脾胃的功能了:

脾胃在舌頭上對應的部位在哪裡?

中醫一般把舌頭分為舌尖、舌中、舌根、舌邊四個部分,並以此來聯繫各個臟腑。舌尖與心肺、舌中與脾胃、舌邊與肝膽、舌根與腎。我們從中可以看到,舌頭的中間部分,是最容易反映脾胃虛弱的。那麼,脾胃虛弱的人,舌頭會與哪些表現呢?

1、白膩苔:

正常人,都會有點舌苔。正常的舌苔是薄白濕潤的。脾胃虛弱的人呢,最常見的就是「白膩苔」。也就是舌頭上出現一層厚厚的白色舌苔,揩之不去,刮之不脫,有的甚至表面還附著一層油膩狀黏液。

這種舌象多數就是脾胃不好的表現。他們經常會有消化不良等其它癥狀:如腹瀉、胃疼、噯氣。發現有白膩苔,多數還有脾虛濕盛的情況,也就是濕氣挺重,健脾的同時,還可以適當祛濕。

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後,不能運化水濕引起的。水濕之氣熏蒸於舌,於是舌頭就會白苔滿布,厚重而滑膩了。

2、齒痕舌:

這也是脾胃虛弱比較常見的一個「舌像」。舌體胖大,舌頭的邊緣上還留有牙齒的痕迹。這是因為脾虛濕盛,舌體脹大引起的。齒痕舌的人,多數還會有白膩苔,兩者基本同時出現。但齒痕舌比白膩苔的程度還重一點。如果發現既有齒痕舌、舌苔也白膩而厚,多數屬於脾胃虛弱,而且濕氣很重。

3、雪花苔:

這個也是脾胃虛弱很常見的一種舌苔,很好分辨。主要的特點就是舌頭表面的舌苔出現「斑駁」的現象,也就是舌苔不是完整的,而是這裡一塊、那裡一塊,從而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的雪花。

出現雪花苔的人,脾胃是很虛弱的了,而且大多屬於脾陽不振,所以就需要溫振脾陽。雪花苔又以慢性消耗性病人比較常見,一般都提示身體非常虛弱,尤其脾胃飲食問題不小,需要引起注意。

以上,就是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從舌頭上觀察到的三種變化。養生之道,在於堅持。我們只有「見微知著」,才能將很多小問題消滅的萌芽狀態,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賈府的兒子只有更差,女兒只有更強,重女輕男?
賈母最愛薛寶釵?老人家給邢岫煙主婚,說的話才是真性情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