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經常被箭射傷,為何趙雲廖化從未中箭?姜維在其死後道出實情

關羽經常被箭射傷,為何趙雲廖化從未中箭?姜維在其死後道出實情

與演繹色彩濃重的《三國演義》相比,晉人陳壽所撰《三國志》以其敘事簡略、記事翔實而為學者文士所青睞。雖然此書之中也存在大量「曲筆」,不過這畢竟為後世研究三國時期歷史提供了最寶貴的第一手素材。在《三國志·蜀書》之中,關羽的地位可謂非常之高,其傳記緊隨諸葛亮之後,在五虎上將之中位列第一。

這樣一位素以武力高強著稱的絕世武將,在後世甚至被神化為「武聖」,然而在大家的印象中,關羽卻經常遭受箭傷。比如《三國志》就明確記載「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在敗走麥城時,關羽更是被龐德一箭射中面門。這為後世有心人留下一個問題,為何關羽一生之中多次中箭,其餘蜀國將領卻很少中箭?比如在長坂坡前殺入曹軍陣中七進七出的趙雲,就沒有中過箭傷。至於王平、姜維,甚至守街亭大敗的馬謖等人,似乎也沒有中過箭。

這一問題曾經引發激烈討論,不少忠實擁躉認為,關羽之所以經常中箭,正是因為其「戰必身先士卒」,而在戰場之上,流矢暗箭無眼,自是極易中箭受傷。《三國志》中曾如此描寫關羽之武勇:「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白馬坡前陣斬顏良,就是關羽一生之榮耀。常年行走於戰陣之上,自然無法避免被流矢射中。

反對者則認為,從姜維為關羽所定「壯繆侯」謚號看出,關羽其實有點兒名不副實。按照謚法,「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這一謚號,其實就是姜維對於關羽中箭的最佳答案。事實上,曾參與荊州之戰的廖化,經歷了「黃巾起義」爆發和蜀漢滅亡,從未因箭傷而敗退。更重要的是,廖化多次擔任先鋒一職,論及危險程度,其實遠超已擔任主帥的關羽。相對來說,關羽勇武不及呂布,智謀難敵諸葛,而識人用人則遠遜劉備,以至於在劉備過江東時,軍師諸葛亮直接越過關羽,派遣資歷遠不如他的趙雲前往接應,只因後者在隨機應變以及未雨綢繆方面遠勝於他。因此很多人認為關羽中箭是統兵不利的結果。

客觀而言,這兩種說法皆有一定道理,不過實際上,關羽中箭的記載大多來自於《三國演義》而非正史。因此人們之所以會產生「關羽多次中箭」的印象,其實與歷史小說的傳播有關。作為一本演義性質的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大量情節並不符合史料,一些情節為劇情需要也發生轉變——為彰顯關羽武力,這位武將自然不能在戰陣上被敵將擊敗,因此為了引導劇情,關羽就只能為「暗箭所傷」。

比如關於關羽敗走麥城一事,演義之中除交待關羽因素來倨傲而與同儕交惡的過程外,就只有五十餘字:「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從這一記載中可以看出,《三國演義》對於人物的刻畫優先於劇情本身走向,一些歷史情節的改變也成為其主要手段。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在後世人的印象中,武聖關羽卻經常被暗箭所傷。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人如此懷念蘇聯,為何卻不願再回到過去?普京一語道出實情
三國家底最雄厚的武將,連曹操都自愧弗如,因拒絕曹丕借錢被貶黜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