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沒有小鮮肉的印度電影,在中國會火嗎?

沒有小鮮肉的印度電影,在中國會火嗎?

5月10日,《一個母親的復仇》上映;5月24日,《雲端之上》;6月6日,《無所不能》,再加上稍早些時候的《調音師》,今年第二季度,印度電影迎來了一個小爆發。

2019年是業內公認的影視小年,在資本和政策的多重作用下,內地原創項目不足。為了緩解無片可看的尷尬,來自其它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彌補了空缺。除了例行的好萊塢大製作,剩餘的份額被港片、日本片和印度片所瓜分。

這兩年,印度電影在內地市場狂飆突進。由最開始的籍籍無名,逐漸獨當一面,成為了內地觀影市場補缺的重要一環。

片子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涼?

比賽時間所剩不多,吉塔還落後4分,支持者們都很緊張,勝利希望渺茫。畫面閃回吉塔小時候,爸爸對著墜入水下的她大喊:「記住,爸爸不是每次都能來救你,我只能教你戰鬥,但你要憑自己之力戰鬥,盡全力,救自己。」

許多觀眾對接下來《摔跤吧,爸爸》的高光時刻記憶猶新——最後幾秒鐘,吉塔聲東擊西,繞到對手身後,給她來了個結結實實的抱摔。5分拿到,吉塔奪金,創造歷史。

在剛剛上映的《無所不能》中,男主人公盲人羅漢的妻子因連續遭受兩次性侵而自殺,警察與官員勾結一起包庇犯罪,羅漢不得不走上復仇之路。

影片中,也有一段高潮戲令觀眾激情澎湃。羅漢對著不作為的警察,不卑不亢地宣告自己將進行一場無破綻的復仇:「他們開始的這場遊戲,你們等著看好戲吧。」說完轉身離開。

近些年引進中國的印度電影,主角的覺醒總能引起觀眾共鳴。

從1955年最早引進的印度電影《流浪者》算起,印度片在內地的傳播歷史超過了60年,直到2011年,《三傻大鬧寶萊塢》橫空出世,又重新走入內地觀眾視野。

根據西南證券數據,2014到2016年期間,在內地上映的印度電影數量上始終保持每年2部,平均票房在千萬級別左右。除2015年上映的《我的個神啊》突破性地獲得1.18億人民幣票房外,總體表現乏善可陳。

實際上,印度片在內地的崛起,是從2017年開始的。那一年,《摔跤吧,爸爸》在內地市場席捲12.99億票房,成為2017年外語片年度票房前三。

當時,這個結果令很多業內人士大跌眼鏡。雖然彼時內地電影市場已經崛起,票房數億的電影早已並非稀奇,但這個表現確實突出。要知道,同年韓寒的《乘風破浪》佔據了賀歲檔,鼓足了宣傳馬力,最後的表現也不過10.46億。

此後,印度片以黑馬姿態,突然席捲了內地大熒幕。嘗到了2017年的甜頭,2018年,一共有10部印度電影在內地上映,超過過去10年印度電影在內地上映數的總和,平均票房也達到1.76億人民幣。

考慮到內地歷來對進口電影數量嚴格把控,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可以說,2017年和2018年是印度電影在內地市場的大突破年。

這股印度電影熱和中印兩國的文化合作密切相關。2014年,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印度共和國新聞廣播部關於視聽合拍的協議》,中印合拍片項目正式開展。《功夫瑜伽》《大唐玄奘》及《大鬧天竺》成為首批中印合作電影項目。

協議的簽訂,也讓本不受關注的印度電影成為多家中方引進公司競相追逐的目標。

雖然印度電影數量變多,但整體平均票房開始緩緩走低。2018年的十部印度電影中,《神秘巨星》表現最好,票房7.47億。其餘好的兩億多,普通的數千萬,再不復《摔跤吧,爸爸》盛景。

印度電影是不是開始涼了?不少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其實不是。」創世星影業CEO何巍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在他看來,目前,印度電影在內地的體量和份額差不多處於正常狀態。最開始只是爆發,不可持續。

創世星影業是《摔跤吧,爸爸》的引進方。這家公司第一次嶄露頭角,為業界所注意,是在2010年,以50萬美元買斷了《敢死隊》,斬獲2.2億票房,成功以小博大。此後,創世星一直在引進片市場上活躍,相當大一部分業務和印度電影有關。

何巍表示,2017年的成功,主要是基於阿米爾·汗作為個體的成功,不能代表印度電影的整體。「我們做阿米爾·汗的推廣和宣傳,已經持續做了大概有三四年的時間了。」

在他看來,印度電影在內地成功推廣,需要有標誌性的人物、事件及作品。而阿米爾·汗自然就成了這個標誌。

父女之情、女性地位,印度電影的爆點

「阿米爾·汗會不會到你們的配音室啊?」

男主人公羅漢模仿印度老牌影星阿米達普·巴強,給妻子送上祝福。妻子追問了羅漢這麼一句。看到這裡,現場哄堂大笑。這是6月2日下午,發生在《無所不能》北京首映禮上的一幕。

「別說阿米爾·汗了,今天的晚餐我會帶著『三汗』去。」羅漢在電話那頭的回應,又引起現場一陣笑聲。

隨著《我的名字叫可汗》《摔跤吧,爸爸》《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電影相繼引進,觀眾們逐漸熟識了「印度三汗」——沙魯克·汗、阿米爾·汗、薩爾曼·汗。

《無所不能》的主演赫里尼克·羅斯漢,相對於「三汗」,對中國觀眾來說比較陌生。他也是印度天王級電影明星,被稱為史泰龍、布拉德·皮特和邁克爾·傑克遜印度版的三合一。有「印度超人」系列、《雨中的請求》等電影代表作。

首映活動上,剛看完電影的觀眾還沒走出波瀾起伏的劇情時,就被主演赫里尼克·羅斯漢的「反差萌」感染了。與深情、剛毅的角色不同,現場的他親和幽默、謙遜有禮,每當用英語回答完一次現場問題,都會加上一句中文「謝謝」。首映活動變成了大型圈粉現場。

實際上,也不是每一部印度電影都能打動內地觀眾。何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雖然印度電影產量頗高,「但整體來看,只有不到兩成適合拿到國際上放映。」

首先,印度觀眾的觀影習慣和中國大有不同。在印度本土,電影時長通常在150分鐘左右,算上中場休息和插播廣告的時間,總時長往往接近三小時。

其次,印度國內結構複雜,事實上不存在一個統一的觀影市場。語言上,印度的觀影市場分為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和印地語三塊。不同區域的觀眾,語言、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樣。光在印度國內,電影就要剪出好幾個版本,想要出海,則又需要另外調整一番。

地理上,印度的製片公司又分為北印度和南印度兩套體系。「寶萊塢」即屬於北印度電影,整體風格偏向好萊塢,故事主題偏嚴肅。「三汗」即為北印度電影的頂樑柱。2015年以來,在內地上映的幾乎都是北印度電影,例如:《我的個神啊》《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廁所英雄》《起跑線》等。

南印度電影則有更多歌舞及傳統文化元素,文化烙印很深。引進到內地,很容易面臨「水土不服」的窘境。2016年,《巴霍巴利王》在內地遭遇慘敗,僅獲得745萬票房。

《巴霍巴利王》是迄今為止印度本土和海外的總票房冠軍。這是一部典型的南印度電影,講述的是摩西施末底王國的故事。影片中傳統元素相當多,對標內地,和《赤壁》《見龍卸甲》有幾分相似。

如今復盤《巴霍巴利王》的失敗,在何巍看來,原因很多。但並不意味著影片本身質量不夠好。「南印度電影還需要被觀眾認知,我們有些工作也沒做好。比如發行,以及跟院線方面的溝通上,都做得不好。」

不過,《巴霍巴利王2》票房漲幅明顯,達到了7600萬。何巍認為,這代表著南印度電影在內地的認可度也有所增加。

《摔跤吧,爸爸》《起跑線》的宣傳方,小桌電影CEO趙卓群也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因為紛繁複雜的印度傳統文化元素太多,相較於北印度電影,南印度電影對內地觀眾而言有一定的觀賞門檻,更容易出現看不懂的情況。

宣傳工作的核心,在於找到觀眾情緒的共通點。因此,在做《摔跤吧!爸爸》的宣發工作時,趙卓群將電影的故事做了拆分。將主要的宣傳點放在了父女之情,以及女性在印度的地位上。

「有一部分觀眾不願意由父母來支配自己人生,他們就很容易進到我們預設的討論範圍里。」趙卓群解釋,「再結合印度的女性地位(的話題),讓觀眾在看完影片之後,能在社交網路上討論,輔助宣傳二次發酵。」

刨開故事,主演阿米爾·汗本身也極具話題性,其為了角色,短時間內增減體重54斤。和當年一些深陷「摳圖」「綠幕」輿論風波的藝人比起來,使得演員的職業修養又成為了觀眾的討論點之一。

《起跑線》上映時,趙卓群也採用了類似的宣發策略。這部影片聚焦印度兒童就學問題。她便將話題延伸到了內地關於「教育起跑線」「寒門貴子」的討論上,也起到了不錯的效果。最終,《起跑線》收穫了2.1億票房。

困局在於,這些印度的現實題材故事,儘管和內地有某種遙遠的相似性,但畢竟還是有文化隔閡。熱鬧過後,觀眾的新鮮感也日益降低。

趙卓群預測,過多的曝光,反而會給印度電影造成傷害。同題材扎堆出現,遲早會令觀眾審美疲勞,「以後的宣傳工作只會越來越難。」

演員的演技才是立身之本

相比國產電影,印度電影有其獨特優勢。首先是演員片酬較為合理,大部分資金可以用在影片本身的製作上。

根據西南證券數據,寶萊塢A級明星的片酬,大概佔到電影票房的15%到20%左右。一般明星或新人的片酬合幾萬到幾十萬人民幣不等。而內地的流量明星片酬少則數百萬人民幣,多則千萬,甚至上億。

在前不久的「影視公司如何穿越至暗時刻」論壇上,大盛國際傳媒總裁安曉芬也感慨,印度的知名演員,比如阿米爾·汗,收取片酬基本都是通過參與項目分賬的形式。如果電影票房反響高,就多分些錢,反之就拿得少。而內地明星基本要求片酬提前支付,且數目不低,往往導致項目方壓力很大,無法分出更多資金在項目本身上。

《無所不能》首映前,赫里尼克·羅斯漢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坦言,印度沒有「小鮮肉」和「流量明星」的概念,演員的演技才是立身之本。

何巍和趙卓群都認為,倘若想要繼續提升印度電影在內地的認知度,擴大市場份額,有兩條道路:一是深入產業鏈前端,從源頭保證電影能夠符合內地觀眾的口味;二是引進不同風格的印度電影,培養內地觀眾對不同題材的接受度。

2015年之前,引進片價格不貴,幾十萬元就能買斷一部海外影片的內地發行權。到了2016年,隨著進口片市場大火,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

為了確保能買到好項目,內地影人越發提前布局,甚至在影片僅有劇本大綱的時候就開始參與。這個行業,變得越發像賭博。而轉向產業鏈上游進發,也能降低引進片行業本身的風險。

1999年,印度政府頒布法令,允許外商資本直接投入電影產業。2001年,又對法令進行了補充,規定外商投資比例可達100%。

這打開了印度電影國際化的序幕。內地資本也開始從單純的引進方逐漸轉型成為出品製作方。創世星即為《神秘巨星》的出品方之一。在其推動下,《神秘巨星》在印度本土上映三個月後便被引進內地,是耗時最短引進內地的印度影片。

在印度,創世星和印度資本一起成立了合資公司KWAN,這是寶萊塢的最大的經紀公司,掌握著寶萊塢約80%的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赫里尼克·羅斯漢也是該公司旗下的全約藝人之一。

印度電影本身也在做調整。赫里尼克·羅斯漢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印度電影來華,歌舞戲幾乎都會剪掉,少有保留。

而四月初上映的《調音師》和前些天上映的《雲端之上》都在凸顯印度電影為了國際化作出的嘗試,它們都不像是以往人們印象里那種典型的印度電影。

「今年能大概感受到整個印度電影全貌,而不像之前只進來了某一個類型的片子,那不能代表印度電影的全部。」何巍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富士康欲印度量產iPhone,蘋果能否複製曾經的輝煌?
他們坐著冷板凳,卻將千百年前的文明親手復活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