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越戰爭:師級指揮員帶頭衝鋒多位曾身負重傷,這樣做有必要嗎?

中越戰爭:師級指揮員帶頭衝鋒多位曾身負重傷,這樣做有必要嗎?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由於參戰很多部隊在戰前都進行了臨時的擴編,補充了很多新兵,提拔了一批老兵,又考慮到軍隊幾十年未經實戰,缺乏實戰經驗,所以想出了層層向下加強指揮的方法。

具體的做法是由上級副職加強到下一級的作戰單位加強指揮。加強指揮不是代替指揮,而是在利用他們的經驗幫助被加強部隊出謀劃策,在關鍵時刻利用其決斷力及時應對突發情況。比如41軍副軍長毛余在戰時就加強到了121師,並隨同121師完成了艱難的穿插任務。

同樣道理,參戰各師也派出了副師級指揮員加強團指揮,大家都知道步兵團一級是戰場的主要作戰單元,這些副師級被加強到團就意味著無時無刻不身處在戰爭的第一線,危險性是非常高的。

在實戰中參戰各部隊也確實有副師級指揮員負傷,甚至有多人多次面臨生命危險。

比如加強到361團指揮的121師副師長彭富信。361團是121師的主力團,戰時擔負向越南高平側後穿插的任務。然而,這一路異常兇險,越軍憑藉地形優勢對361團的穿插行動進行層層阻擊,並不斷對他們展開偷襲和伏擊。

在棟替,361團團指就遭遇了一次越軍的火力伏擊,當時隊伍行進在開闊地帶,被越軍輕重機槍、高射機槍壓製得抬不起頭來。彭富信副師長在敵人第一輪掃射時便連中8彈,好在傷處都位於下肢及腹部,雖然嚴重但還沒有生命危險,後經361團2營1排的緊急援救才脫離險境。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123師李德元副師長身上,戰時他率領123師偵察大隊從念井出境向敵後穿插,結果在無道地區遭遇2-3個連的敵人伏擊。由於敵人佔據地形上的優勢,又是搶先開火,李副師長及偵察大隊被敵人火力死死地壓制在公路兩側的水溝中。李副師長右腿中了6發子彈,被警衛員拚死拖下排水溝。後在附近友軍的援助下才衝出重圍。

這樣的事情其它方向的戰鬥也多次出現,我們不禁要問把堂堂師級幹部,如果按軍銜算至少是上校或大校(當時取水了軍銜制度),派到戰鬥第一線去,這麼做真的有必要嗎?

筆者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高級指揮員的作用體現在指揮上,就應該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充分發揮他們的指揮才能,而不是拿起槍戰鬥到第一線去。各位軍迷朋友,你們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歪史正說 的精彩文章:

中越戰爭:越軍「塔防」玩得溜,中國軍隊一路猛打猛衝
中越戰爭:我軍這些「二戰後」武器表現如何?還堪一戰否?

TAG:歪史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