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滿洲旗人為何家家都重視修譜?

老滿洲旗人為何家家都重視修譜?

老滿洲旗人為何家家都重視修譜?

旗人好禮,唯敬祖為尚,敬祖宗親,最重宗譜。

旗人人家的家譜,始於隨龍以後。大部分始於嘉慶爺初期和前期,也有更晚的時候。

遼東鳳凰城黃白二旗、兩紅旗兩蘭旗,旗人人家留下的家譜老的不多,多一半是乾隆朝以後修譜。

康熙二十四年戰事結束,旗人開始坐天下,人人有份,錢糧不分大小長幼,男女均有,老少均勻。後來旗人人口快速增長,抬旗的,隨旗的也越來越多,錢糧和旗人月餉也越來越亂。康熙五十年以後,開始登記,清查旗人登記旗冊。滿洲旗人的人口登記制度是由官辦,上到皇族大管家宗人府,下到各八旗住營行轅將軍府衙和基層府縣旗人衙門,都有官造的旗冊,專門用來登記旗人人口,並以此來給每一個旗人人家分發八旗月餉錢糧。那個時候,絕大部分旗人人家都沒有自己家族譜和家譜。

當時旗人家庭也有人家學習南人修家譜,這樣的人家多一半是在京和在南地做官的大戶人家。而這些人家自己修家譜的目的是尊祖敬老,修這個家譜的重點是在家譜中,記錄,傳播,炫耀自己家祖先的豐功偉績。在滿洲老人心中,講傳先人功績,以此為榮。

看滿洲旗人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自己家修訂的族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譜碟的最上面、最前面,都會有一幅繪畫,畫面的題材也特別統一,都是自己家祖先陪王伴駕,隨王開疆闢土的宏偉壯舉。畫面上中間是罕王騎在馬上,自己祖先有的牽馬墜鐙,鞍前馬後,有的緊隨罕王身後身前拉弓搭箭,也有的提刀行於罕王左右護衛。這樣的有祖先跟隨罕王的圖畫的族譜算是老譜,極少的。

滿洲旗人人家後來修譜,普遍原因是後來朝廷要求旗人人家修譜。

乾隆的時候,朝廷銀錢減少,旗人人家人口膨脹,靠各地旗人衙門登記造旗冊上所說的各家各戶世職繼承人的登記資料而發放旗人錢糧,經常會鬧唧唧,矛盾多,糾紛多,冒名頂替,騙吃喝,官府又沒有多少錢,就開始甄別。費勁。等到了乾隆爺四十五開始減少旗人供養比例,旗人所謂的繼承權就發生數不清的紛爭。到了乾隆五十年,旗人的旗譜旗冊問題就成了旗人衙門最多的官司紛爭。乾隆爺在五十年以後,旗人衙門開始開始反覆要求旗人人家修譜。乾隆末年和嘉慶也開始,旗人人家修譜碟,那就是必辦之事。

而這個時候,旗人人家修譜,目的就是要確定自己是老祖先世職繼承人身份,屬於生活必需的憑證。乾隆四十五年,普遍發放旗人錢糧變成了世職接班,當時原則上只有末支一脈繼承,余者吃祖產,自討方便。後來有很多旗人人家繼承世職的並不是末支子,有的是大份,有的是末支。矛盾也就多了。究竟哪一支哪一脈繼承世職繼承錢糧,朝廷和官府也不再干涉,只是遵循旗人人家自己訂定的家譜。所謂執譜人,就成了繼承人。從此,滿洲旗人人家也開始了持旗冊為重,執譜人為貴,為重的習俗。

遼東鳳凰城黃白二旗兩紅旗兩蘭旗的看邊旗人,在康熙爺二十六年前後來到遼東以後,衣食無憂,披甲人待遇從優,沒有人家為了朝廷錢糧操心和不和。回拔看邊旗人也普遍都是五品俸祿一下的世職繼承人家,祖上大功績大英雄也並不很多,家裡自己修譜的也不多。前清的時候,滿洲旗人人家修譜需要官府批修,內容中,尤其是跟官府修造的旗人旗冊不相符的,絕對不允許。所以遼東鳳凰城老滿洲人也不太可能通過修譜來虛誇祖上豐功偉績、官爵都不太可能。所以旗人自己家修譜的也不多。

乾隆朝後,旗人人家才開始修譜。

你看遼東鳳凰城老滿洲旗人,在遼東生活335年,歷經十四五代人,真正按照譜碟取名字的也才8代人。黃白二旗老關家、老吳佳、老王佳、老周佳的族譜字輩,排到現在的新生兒,也都是七代、八代。幾乎都是從乾隆末期到嘉慶爺前期和中期修訂家譜,才開始有了按譜定字兒給孩子取名字。

按譜定字兒也就二百年。

回看歷史,也挺有意思。旗人人家歷史尤其如此,時光抹不去的是旗人人家的宗族印跡,白旗後營子後堡子里,零零後孩子取名字的時候,不再按照族譜定字兒的挺多,也說不好是對還是錯。現在很多地方旗人開始重新修譜,擔心的是,旗人重宗譜之風恐怕也不一定能保留下來了。

作者鳳城白旗三台

滿族文化網原創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富有滿族民族特色的歇後語
乾隆皇帝的豫妃是否告訴我們博爾吉濟特家族容易出美麗的女人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