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白懷才不遇時寫過一首千古絕詩,乾隆皇帝點評過,道盡人生悲歡

李白懷才不遇時寫過一首千古絕詩,乾隆皇帝點評過,道盡人生悲歡

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也曾苦悶,為何自己滿身的才華和抱負得不到舒展,於是乎在漫遊江淮之時寫下這樣一首經典絕詩,表達出自己漫遊人間的所見所感和內心的無奈。這首詩作於初夏時節,詩人在初夏卻還以為是在陽春時節,多少無奈在其中,而後清代的的乾隆皇帝也曾點評過這首詩,一起來品讀這首詩。

這首詩名為《白田馬上聞鶯》,為詩仙李白所作,詩歌原文如下:

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

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

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

驅馬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整體而言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初夏時節的日常風景,即為李白漫遊江淮之時的所見之景,字裡行間仍然能夠感受到李白的浪漫氣息和曠達之意,且在最後兩句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表露出來,讀來令人回味無窮,也令人深思。我們將從字面上和內涵上兩方面逐句品讀這首詩。

先來看第一行,首行的兩句詩說的是黃鸝鳥在啄食著紫色的桑葚,五月里的時節呀,不停地在桑樹枝頭鳴叫。這句詩點明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是在五月,即初夏時節,且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將黃鸝鳥啄食桑葚的畫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

接著看第二行,這兩句詩說的是詩人自己在山水之間遊走,走得不知道是什麼日子了,還以為是在陽春時節。這兩句詩很有趣味,李白遊走于山水之間,竟不知具體的時節,此時此刻所處的光景明明是初夏了,卻還以為是在陽春時節,表達出時間流逝之快以及韶光易逝的悲傷。

再看第三行,這兩句詩說的是這個時節桑蠶都快老去了,而自己卻仍舊沒有歸還家鄉,白田這個地方的人們都已經開始繅絲了。這兩句承接上文所說的時間流逝之快,桑蠶已老,而己未歸,流露出內心的無奈和難過。通過描繪平常的生活之景來襯托自己所處境地的沒有波瀾和樸實尋常,這和李白內心深處的那顆抱負之心有著不同,懷才不遇,遊歷山水,無處安放的心。

接著看最後兩句,這兩句詩說的是李白駕著馬兒繼續向前走去,暗自捶胸捫心自問,一時間徒有悲切之情。為何李白會這樣表述,這兩句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畫卷,詩人李白駕著馬兒離去,兩眼無奈有些悲傷,這個場景很是豪邁,有著李白鮮明的個人風格,但在其中也讀出了那份悲壯。既然懷才不遇,那就離去,那就寄情山水,遠離塵囂。

李白懷才不遇時寄情山水,其實心中還是想舒展自己的抱負,卻無奈沒有辦法,轉身離去的那份黯然和悲壯令人感慨。可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之下,李白眼中的尋常生活亦是有著鮮明的特點,通過詩句活靈活現,這般精湛的藝術手法不愧為詩仙,也難怪後來在清代,乾隆皇帝也點評了這首詩。

乾隆皇帝曾經在《唐宋詩醇》中點評李白這首詩,說這首詩曲而有直,有著樂府之意。其實細細讀來的確有此意,詩的前面六句寫景,後兩句抒情,用詞精美且富有音律美感,抒情亦是真摯。

人生有曲折,無論怎樣,我們都要笑看未來,就像李白那樣再多的苦悶和懷才不遇,亦是駕著馬兒,踏馬歸去。塵歸塵,土歸土,人生有悲歡離合,讀懂了生活,亦是讀懂了人生,寄情山水的李白在這尋常生活之中也是感悟到了許多人生哲理。致敬詩仙李白,致敬經典傳統詩詞文化。(文/雲冗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雲冗霧 的精彩文章:

杜牧晚年時寫過一首千古絕詩,大雪紛飛獨自飲酒,道盡人生悲歡

TAG:作家雲冗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