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艾滅蜀國時,吳國在做什麼?為何沒有出兵相救?

鄧艾滅蜀國時,吳國在做什麼?為何沒有出兵相救?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兵進攻蜀國,由鍾會、鄧艾、諸葛緒各帶一路兵馬進攻蜀國。蜀軍在姜維、廖化的帶領下,以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止曹魏軍隊進入蜀川。但在兩軍對持之際,鄧艾兵行險著,率領精兵繞道陰平,直逼蜀漢國都成都,劉禪派諸葛瞻率兵抵抗,但慘敗鄧艾。雖然後方有難,姜維急忙率兵救援,但未等援軍到來,蜀漢國君劉禪就打開城門投降了曹魏。

從劍閣的蜀魏兩軍對持,到鄧艾繞道陰平進攻程度,始終未見吳國出兵救援。蜀、吳兩國是盟友,且存在著唇亡齒寒的利害關係,為何蜀國被滅時,吳國不出兵相救,這段時間,吳國在幹什麼?

其實吳國是出兵救援的,只不過,這個時期吳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由於君主平庸無能,吳國國力也在不斷衰落,即使有心救援,但由於自身實力有限,對蜀國幫助有限。即使這樣,吳國也是全力救援蜀國,派出名將丁奉率兵攻打魏國壽春,想通過「圍魏救趙」的策略,減輕蜀漢面臨的兵力壓力,還讓劉平從南郡進發,丁封、孫異從汗水進軍,派出兩路人馬救援蜀漢,但劉禪留給吳國的時間太短了,九月向東吳求救,十月就投降曹魏,東吳根本來不及救援蜀國。

劉禪投降魏國後,蜀國大將姜維也被迫假降曹魏,蜀國幾乎都落在了曹魏手裡,但蜀國的東線永安地區,因臨近吳國情況複雜。救援蜀國失敗後,吳國需要做的就是自救了,因為沒有了蜀國這個外援,吳國自身也危在旦夕,這時候吳軍想奪取蜀漢的永安地區,來實現自救。

永安地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拿下永安地區可以確保長江天險不被攻破,同時也能夠打通進入蜀漢腹地的通道,東吳能藉此壯大自身的實力,若蜀國東線的永安等地區落在曹魏手裡,意味著長江上游地區就會落在曹魏手中,到時曹魏就可通過順江而下進攻東吳,東吳賴以生存的長江天險也就不復存在,那時東吳離亡國也就不遠了。雖然蜀漢東線地區,自夷陵之戰後再沒戰事發生,但東線地區是蜀漢的生命線,蜀漢在這裡有著大量的兵力部署,意味著拿下永安也絕非易事。

劉禪投降後,東吳大將盛憲以救援蜀國的名義,想率兵奪取永安,但被蜀軍將領羅憲識破。他憤恨吳軍的背信棄義,不但沒有投降東吳,還主動修繕城池,要和吳軍血戰。雖然永安地區的不少兵力被抽調去救援成都,但剩下的力量仍不容小覷。面對東吳的背信棄義,蜀漢將士各個氣憤,莫不用命,把亡國的怨恨都撒在了吳軍身上,吳軍也被他們打敗。

永安地區關乎吳國的存亡,而且此時魏國鍾會叛亂,正處於混亂之際,使東吳奪取永安的絕佳機會。因此,吳國乘再次派大將步協進攻永安,永安軍隊在江邊阻擊吳軍,但被吳軍擊敗,只能退入城池固守,可是吳軍善於水戰,陸戰能力一直不敢恭維,雖然人數數倍於蜀軍,但還是在永安城下被羅憲率軍擊敗。

這幾乎是又一次的合肥之戰,讓東吳君主孫休大怒,他派名將陸抗率領三萬大軍進攻永安。由於兵力有限,再加上面對的是東吳名將陸抗,羅憲不敢與其交戰,只能選擇在依城固收。陸抗將永安城團團圍住,想要逼迫羅憲投降,這個時候的蜀軍也的確面臨了很大困境,「疾病大半」,有部下勸說羅憲棄城逃命,但被羅憲拒絕。

在安定了內部事務後,司馬昭得知了永安之危,於是他派大軍攻打西陵,想通過圍魏救趙之策解永安之危。這個方法果然奏效,面對曹魏的進攻,陸抗不得不退軍轉而防禦魏軍,東吳失去了拿下永安的大好機會。永安落入曹魏之手後,也意味著東吳失去了扭轉局勢的大好機會,被滅也只是遲早之事。

公元279年,吳國被晉國所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號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的4個妻子,陳阿嬌3人皆遭厭倦,為何李夫人能得專寵
寧古塔有多可怕?為何犯人寧願自殺,也不願前往寧古塔

TAG:七號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