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廖理:另類數據正在崛起,促進金融模式創新

廖理:另類數據正在崛起,促進金融模式創新

編者按:5月21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銀行承辦的「2019北京金融科技協同創新論壇暨金融科技協同創新平台發布會」在北京舉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在會上做了題為《另類數據的崛起》的主旨演講。 廖理表示,在過去十年,金融科技在國內得到迅速發展,傳統金融機構積極擁抱新技術和模式,金融科技協同創新的趨勢顯著。其中,另類數據異軍突起,在全球市場快速發展和應用,並藉助於互聯網滲透到金融領域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為信用評級和輔助決策的痛點問題打開新思路。 以下為演講觀點整理: 另類數據,即非傳統數據,目前沒有統一明確的定義,泛指區別於傳統金融數據的有價值的信息。傳統金融數據是指通過常規渠道獲得的數據,例如股票、債券等的交易數據、上市公司年報和財務數據、銀行用戶的借貸數據等。另類數據不同於傳統數據,是典型的「大」數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體量大,體現在規模和傳輸量;二是流動速度大,數據實時或接近實時獲取和傳輸;三是種類多,數據結構形式多樣。 互聯網的普及,特別是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積累數據的基礎設施不斷加強,以前無法留存的數據現在可以積累,並得到有效利用。另類數據主要有三方面來源。一是個人產生的數據,如社交網路信息、產品評價、搜索記錄、購物喜好等;二是商業過程數據,如物流數據、支付數據等,也有另類數據公司採集傳統商業數據,如大型百貨公司客流量、大型遊樂場客流量等數據;三是感測器數據,如利用衛星數據通過光感和熱感採集鋼廠、化工廠、原油等的開工、採集、運輸情況,另外還有來自GPS定位、車輛軌跡和個人穿戴設備的另類數據。 另類數據市場快速發展表現在,另類數據以極快的速度積累,另類數據公司數量迅速增加和另類數據市場空間巨大。 從數據積累方面看,根據IDC的一份報告,2018年全球有33ZB的數據,而這個數量預計在2025年會增長到175ZB,這依賴於計算機算力的提升和存儲設備技術的提高。 從另類數據公司數量上看,據AlternativeData的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另類數據公司已增長到近400家,國內另類數據公司大約佔100家,國內發展迅速。根據出售數據的處理程度,另類數據公司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原始數據提供者,這類供應商只收集最原始的另類數據,對於數據的處理程度最小;二是輕處理數據提供者,提供與金融資產相關的可視化數據;三是信號提供者,一般關注於某個特定行業,向資產管理公司提供打包好的量化投資信號。 從市場空間上看,AlternativeData統計表明截止2017年全球已有約800支基金利用另類數據做投資決策,2017年投資機構對另類數據的投入規模約為4億美金,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預計2020年可達17億美金,CAGR約為45%。 目前,另類數據主要解決的行業痛點有兩個方面。 一是信用評級領域痛點。例如美國信貸機構基於主流信用機構如Experian、Equifax和TransUnion給出的信用檔案評級進行借貸,但存在大量消費者處於信用盲區,無法獲得信用評級。另外目前信用評級的精度雖然已經較高但仍限制了潛在優質借貸者,從而放貸者無法更精準的控制風險,放貸的數量也受到了限制。 另類數據這種新型數據的獲取、分析和應用正在少數金融機構先動者向全部金融機構和全體企業普及。有研究指出信貸機構利用這些通常與錢沒有直接關係的另類數據,可以增強其傳統承銷機制,另類數據與分析技術結合可以評估之前沒有被標記過的客戶以及規模較小的客戶,通過使用另類數據幫助更多的人獲得或者提升信用評級。在我國這種新的模式被廣泛利用於P2P網貸中,幫助借貸者證明自己的信用質量。 二是輔助決策,包括投資決策和公司戰略決策。我們知道,投資機構為了獲得超額收益,不斷尋找新的市場阿爾法(阿爾法Alpha,一種投資回報係數,用於反映在證券投資中超越市場預期的額外收益),但主動型基金在尋找市場阿爾法這個核心競爭力上的優勢越來越弱,一是因為市場有效性不斷增強,基金經理很難找到被錯誤定價的資產;二是因為大部分基金經理能得到的信息同質化,導致很難找到獨特的信息優勢和額外信息;三是因為調研高度人工化導致人才的費用越來越高。 目前國內使用另類數據的多為對沖基金、二級市場基金及部分一級市場基金。另類數據可以給基金經理帶來五點優勢,即更大體量的數據和信息、新的洞察力、競爭優勢、可靠性以及效率。 雖然基金經理使用另類數據尋找到新的阿爾法只是時間問題,但並不是所有另類數據都有潛力可以幫助基金公司獲取市場阿爾法,因此另類數據公司在收集、清洗數據的同時,需要基金經理來評判數據是否有價值,同時高效的處理和應用將是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的關鍵,因此另類數據公司應當具備機器學習等技術開發能力和高效的產品策略。 應用另類數據應該注意以下五類風險,一是無效的應用或者錯誤的指導;二是較高的不確定性導致早期接受者的高成本;三是數據隱私問題;四是隨著另類數據的傳播,阿爾法再次難以尋找,不再有額外信息,另類數據是一個不斷開發的構成;五是監管風險,如何監管另類數據大規模使用和傳播有待探討。這幾類風險中傳播風險和監管風險是基金經理控制力相對最弱的,因此需要引起更高的關注。 目前另類數據正在全面崛起,國內外出現了一批創新型的另類數據公司,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新的創新動能。未來,另類數據在金融服務中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所釋放的能量值得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多家平台擬增資!至少有32家註冊資本達5億元
「網貸大轉折——備案進度測評」之愛投金融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