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吃它這件事上,中國人被小看了太久

在吃它這件事上,中國人被小看了太久

一向關心地球新鮮事兒的小編我,最近被一則新聞逗得夠嗆。

日前,英國格洛斯特郡的庫珀山,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滾乳酪大賽」。參賽者要從200米高的陡坡上滾下來,追逐一塊巨大乳酪輪,追到的選手最終將擁有它。

因為競爭激烈,擦傷、骨折什麼的都是家常便飯。但這些都不能阻擋大家的熱情,感受一下火熱賽況的動圖:

(中間亂入一隻滾滾君)

選手們也是盛裝出席,雖然都知道免不了在泥坑裡滾一圈:

能讓裙裝大漢展翅飛翔的,是一塊重達3.6kg的乳酪。最後,它被一名滾得最快的22歲小伙抱了回家:

歐美人愛吃乳酪是出了名的,對比來看,中國人在這方面似乎有些弱。

中國奶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與歐盟人均乳酪年消費量達到18.7公斤相比,我國人均僅有0.1公斤。

不過要說我們吃奶吃不過外國人,有的是老鐵不答應。

新疆人:我每天都要喝「奶子」

「泡在奶罐子里長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新疆鐵汁:謝邀。

從丫頭子到拉條子,新疆人真的很喜歡「XX子」的搭配。而到了奶品這邊,變成了容易引起歧義的「奶子」。

其中最得人心的莫過於「酸奶子」。

你要是去新疆觀光旅遊,根本不用考慮吃飯的飲品配啥,因為不論你吃大盤雞、烤羊肉、抓飯、拌面、烤包子、拉條子、饢還是燴羊雜,你都會忍不住點上一杯新疆酸奶子。

而只要你踏進了新疆超市的門,總有那麼一排又一排的貨架上,擺滿了一種又一種不同的酸奶。沒有什麼是一袋新疆酸奶子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請你從自身找找原因吧。

這個價格,我可以!(圖源:微博@芥末咖喱醬丶)

和某些硬核啤酒城市一樣,新疆的奶子也有裝在塑料袋裡賣的。你都不用問,問就是最正宗的。

但買來的奶不能直接喝,需要煮熟。煮過的奶稍微一放,會浮起一層白白嫩嫩的奶皮,那又是另外一種神仙美味。

此外,最令我心嚮往之的,還是新疆Style的乳酪。

一直以為乳酪源自外國的朋友們注意了:現存世界最古老的乳酪,出土於新疆!(敲黑板,這道題老師會考)

它被發現於一具木乃伊周圍,後者3600年前就被埋在了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

參見3600年前的乳酪祖師奶奶(圖源:中新網)

歷史上,中國乳酪的製作至少始於夏末商初,最早就是為了解決剩餘的鮮奶。游牧民族將其裝入牛皮背囊中,幾日後發酵變酸,在涼爽濕潤的環境下經過數日便會結成塊狀。

在歲月的侵蝕打磨中,誕生了新疆另一種「網紅奶子」——奶疙瘩。

與軟綿綿的乳餅相比,被風乾的奶疙瘩遇上唾液後會一點點融化,那是最曖昧的美味。

新疆牧民在曬奶疙瘩,嗯,是豐收的滋味

西藏人:氂牛乳酪餡的餃子不嘗一口?

《舌尖》系列經典BGM起,我們去往下一個奶味原產地。

提到西藏就想到氂牛的,相信不只我一個。央視曾經為這個被稱作「青藏高原之魂」的物種拍過一集同名紀錄片。

懷著敬畏的心情,我點開了視頻,沒想到上來就是彩虹屁的文案:「看吶,它帶來成功;看吶,它帶來好運;看角啊,它擁有不朽的角……」

我知道這是藏族人民對氂牛無上的讚美,然而接下來的一句話——

「看嘴啊,它的嘴帶來美味……」好的,它的確很美味。

氂牛毛、氂牛絨可以織成帳篷、衣物,氂牛皮是上好的皮革原料,氂牛角和氂牛骨則被製成擠奶容器或宗教法器……渾身是寶的氂牛,在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

而美味,著重體現在滋養了整個藏民族的氂牛奶。聞名遐邇的酥油茶,就是氂牛奶珍貴的轉化,也是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日常飲食。

製作酥油茶時,一般是將打來的新鮮氂牛奶過濾,然後用一根攪棒用力攪打,使其成為酥油。這是女主人招待客人的一項非常費力的工作,現在偷懶的牧民也會選擇用電動攪拌機攪打。

早年藏族因為物質貧乏,酥油很少,只能給老人、客人和要幹活的成年人吃。為防止自控能力差、嘴饞的小孩子偷吃,藏民就編出「小孩子吃酥油茶爛耳朵」的謊話嚇唬小的們。

此外,普通牛奶可以製作乳酪,氂牛奶也可以製作(聽著就貴的)氂牛乳酪。

新鮮的氂牛乳酪白嫩又柔軟,味道也如青草般清新自然。藏族人民經常將其入菜,作為酸味調料和蔬果一起炒了吃,或者與番茄和辣椒研磨成酸辣醬。

甚至腦洞還會再開大點,放進餃子皮里做餃子的餡料,也不是不行。

一種叫momos的南亞餃子會添加氂牛乳酪

內蒙人:論鍋煮的奶茶,你怕不怕

除了新疆和西藏,在中國北方的遼闊草原上,內蒙古更是不能忽視的「吃奶大戶」。

在蒙族人的早餐餐桌上,奶茶是永遠的主角,至於磚茶、黃油和炒米,「加料更美味」。

和當下席捲全國的小清新網紅奶茶相比,內蒙奶茶的路子野多了,一煮就是一鍋。

因為長期生活在草原,內蒙人無法靠蔬菜和水果補充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幾乎都要通過奶製品獲得。

除了奶茶和實在的肉食,奶豆腐也是內蒙大漢的能量來源。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三集里提到,在母牛的哺乳期,內蒙牧民要從小牛嘴裡「奪奶」,用來製作酸奶豆腐,為漫長冬天儲備乾糧。

發酵的牛奶結成塊狀的凝乳,蛋白和乳清在火力下分離開,需要不停地轉動,這樣奶團才不會粘到鍋底。等最後的乳清被徹底耗干時,奶團被趁熱盛進模具中。

這時新鮮出爐的奶豆腐,是大自然最好的饋贈。

對於牧民來說,牲畜太寶貴了,吃肉在多數時候還是一件奢侈的事。

這種情況下,風乾後的各種奶食幾乎成為草原上的主食,持續不斷地為外出放牧的牧民輸送能量。

中國奶品,絕不認輸

當時的牧民不會想到,自己為了生存想出的妙招,創造出了可以媲美異域風味的世界級美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乳製品的種類。

流傳至今的優質奶品,無一不是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洗禮,留住了最寶貴的精華。這是一段成長的時光,也是一段發現的旅程。

為了延續中國奶品這份難得的世界級品質,伊利將「參觀伊利」平台升級打造為「成長發現之旅」,6月1日在三里屯花園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啟動儀式,供消費者前來體驗伊利的世界級品質。

你可能不曾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每一個伊利產品,都是伊利高級感官評測專家團調動自己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感受反覆測試後的最佳成果,這種感官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性努力一直在伊利默默存在著。

亮相現場的「感官實驗室」,便是伊利通過高精尖的科技,對伊利產品進行感官把控的一所科研實驗室,設有視覺、嗅覺、聽覺、味覺等多個體驗區。

視覺體驗區,消費者彷彿置身於牛奶瓶中,近距離感受到伊利牛奶的細膩、絲滑;

嗅覺體驗區,比肩聞香師的聞奶師把關奶的香氣,中科院博士也親臨活動現場,從專業的角度告知消費者氣味的重要性;

聽覺體驗區的聽眾們,了解到伊利是唯一一個研究乳製品聲音的品牌,同時,凱叔也會在現場以專業的配音演員、主持人、講故事專家的身份,去向大家分享好的聲音可以帶來更舒適的感官體驗;

而到了味覺體驗區,米其林大廚劉一帆現場製作冷盤菜品供消費者品嘗,他從廚師的角度帶出伊利牛奶味覺的超凡體驗以及真實感受的美好。

體驗只是開始,深度探索才是要堅持做下去的事。

為了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到伊利世界級品質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三場「成長發現之旅」實地參觀旅程「成長探索之旅」「成長守護之旅」「成長溯源之旅」也將啟程!

「成長探索之旅」,伊利將邀請中科院博士擔當「成長探索大使」,帶領消費者前往伊利位於荷蘭的歐洲創新中心,一同探索牛奶背後的科技;

「成長守護之旅」,則由伊利攜手國家地理,由明星攝影師江一燕作為「成長守護大使」,帶領消費者前往伊利紐西蘭牧場,感受更多生態的可持續之美;

「成長溯源之旅」,將由伊利攜手中國國家博物館,由故事大王凱叔擔任「成長溯源大使」,帶領消費者前往內蒙古乳都草原博物館,感受我國乳製品文化的歷史脈絡。

想知道奶豆腐究竟有多美味?好奇內蒙奶茶究竟有多好喝?還等什麼,快快行動起來!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50歲的于謙,依然年輕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