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夏天到了 給你介紹八種健脾祛濕的素食

夏天到了 給你介紹八種健脾祛濕的素食

夏季高溫多雨,濕氣盛行,因此夏季養生需要去除體內濕氣,健脾胃。女性脾虛時,會表現出面容憔悴、頭髮乾枯、臉和身體或肥胖或乾癟,出現萎黃的膚色。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01

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02

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補氣、補腎固精、養陰養肺的功效,適合慢性腹瀉、便溏、脾虛等症患者食用,但是氣滯脹滿者和濕重者不宜食用。

03

大棗

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干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健脾也可用山藥、白朮、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效果會更好。

04

粳米

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鑒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

05

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06

糯米

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汗出、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適宜肺結核、神經衰弱、病後產後之人食用。糯米所含澱粉為支鏈澱粉,所以在腸胃中難以消化水解,如果患有胃炎、十二指腸炎等消化道炎症者,應該少食。老人、小孩或病人也宜慎用。

07

胡蘿蔔

性味甘平,中醫學認為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脂肪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08

榛子

榛子的功效主要體現在補脾養血上,看似跟肝腎沒有任何關係,其實不然。脾通過吸收飲食物中的營養精華,而補充腎的精氣以及肝所藏的血液,因此養好了脾,肝腎都受益。這也是榛子在補肝腎上所起的作用。

(稿件來源:美食天下)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如果不能用佛法改變自己 你又如何做到將佛法運用於生活?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