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結婚5年親家沒見過面,Papi醬婚姻觀的底色是極端自戀

結婚5年親家沒見過面,Papi醬婚姻觀的底色是極端自戀

撰文/尼德羅

這兩天,Papi醬的婚姻觀成了大熱點。在一次綜藝節目中,Papi醬說自己戀愛10年,沒有跟丈夫老胡回過老家。過年了,夫妻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結婚5年至今,兩家親家都沒有見過面。

《拜託了冰箱》的節目劇照

面對現場觀眾的目瞪口呆,Papi醬解釋道:她和老胡的婚姻很獨立,沒喜酒,沒婚禮,沒蜜月。而對雙方父母來說,自己的子女才是最重要的。見不見女婿或兒媳,則是次要的事。親家就更不需要見面了。

在社交媒體上,以年輕女性為主的群體對於Papi醬所描述的婚姻模式讚不絕口。正如她們聲討原生家庭時展現了凌厲的攻勢,在讚賞Papi醬的婚姻模式時,她們也很敢用大詞猛詞。比如,有人把Papi醬和老胡的關係稱為「神仙婚姻」。一時間,Papi醬所展示的婚姻觀被當作了新的模板。

Papi醬重新定義了婚姻

Papi醬所描述的婚姻模式,大概是人類創造婚姻制度以來,夫妻雙方的自由度得到最好保護的一種。就像俗話說的: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但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再簡單的兩個戀人,一旦結婚,都必須要進入彼此複雜的家庭網路,承受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壓力。現在,Papi醬無意中展示了一種僅僅建立在兩個人之間的婚姻模式,的確充滿新意。

而當我看到Papi醬描述自己婚姻狀態的時候,我的腦海里瞬間跳出了一幅動圖,那就是作為夫妻的他們,各自用一個抓鉤伸向自己的原生家庭,以保持聯繫。但作為一個整體,這個小家庭並沒有加入兩個大家庭的網路,而是依靠兒子/女兒跟自己父母保持單線聯繫,小家庭的獨立性不僅在居住空間上,也在人際關係上得以全部的保留。

傳統的婚姻模式,通過擺喜酒、辦婚禮來激活雙方的親戚、朋友、同事等社交網路,又通過生育來動員雙方家庭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的投入。比如夫妻有了孩子後,外婆或奶奶會來幫忙照顧孫輩,或者起碼來看看孩子。這些非常自然的禮節,必然包含了小夫妻與雙方父母見面、交往的機會。

但是Papi醬夫妻直接略過了婚禮和生育照顧這兩個環節,既不搞大宴賓客這一套,有無孩子也不涉及父母是否要來幫忙。對此,我贊同微博上的一些分析。首先是他們擁有足夠強的經濟能力,有了經濟能力,就不需要太聽從父母的安排。舉個例子,如果小夫妻的房子、車子都是父母買的,當雙方四個父母中有一個人強烈要求舉辦婚禮,夫妻倆恐怕都很難違背ta的意願。

《拜託了冰箱》節目劇照

其次,Papi醬相對於丈夫更強勢,這裡主要是社會身份和經濟地位上的強勢,可以抵抗傳統婚姻中的男權文化。因為,如果男方強勢很多,而男方的父母要求見一下媳婦,男方就沒有理由拒絕這一要求,在經濟和社會地位上更弱勢的女性就沒辦法給自己設立一道「不見面」的屏障。

所以,Papi醬的婚姻模式要成立,需要滿足幾個基本條件。首先是小夫妻相對於兩邊的家庭能夠完全經濟獨立,其次是夫妻雙方也是完全的經濟獨立。但這還不夠,他們在觀念上還必須秉持極致的個人主義,必須認同雙方家庭成員之間的走動不利於維持婚姻這一點。

因此,只有經濟獨立、觀念一致,最終才能實現小家庭從雙方大家庭的「抽離」。而這種抽離,意味著Papi醬夫婦已經重新定義了婚姻。這裡的婚姻刨去了財產屬性,刨去了集體撫育孩子的需求,只留下夫妻之間單線的親密陪伴。

對於很多恐懼婚姻,或者說對婚姻不滿的女性來說,Papi醬的模式的確非常誘人。因為這種模式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兩個人的私密空間,雙方可以不被打擾,按照自己的設想來維持生活,像戀愛那樣結婚,大抵就是這樣吧。

不可持續的婚姻模式

但是我認為,Papi醬所描述的婚姻模式並不可持續,因為要維持這種模式,存在幾個極其容易消失的條件。

第一,Papi醬和丈夫結婚5年能夠不見對方父母,這是因為他們還足夠年輕。因為他們年輕,所以父母也還年輕,至多處於老年的早期階段。但是,設想Papi醬夫妻進入中年,其標誌就是一方父母有人患上了重疾住院。那麼,他們必然要碰到一個問題,是否要去照顧父母,或者最起碼去慰問重病的父母。

反之,如果是Papi醬夫婦不幸得病,需要在醫院待上一陣子。此時,一方或雙方的父母都來醫院看望病人,這同樣是一個基本的倫理問題。如果小夫妻刻意迴避探望對方父母,或者迴避對方父母的探望,那麼這就顯得極不通情達理了。

當然,我這樣說並不是暗指Papi醬今後不會做,相反,我相信他們肯定會處理好。我所要指出的只是說作為夫妻,很難一直不見雙方父母,因為很多事情並不是夫妻本身可以決定的。

第二,就算在平時,雙方的老人希望來兒女生活的地方看看,吃頓飯,或者住一晚,這個要求也不過分。父母或者大家庭成員,他們並不是簡單的小家庭秩序破壞者,尤其是父母,他們也是愛的傳遞者。正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過得平安健康快樂,也會關心孩子的另一半是否平安健康快樂。

那麼,當對方的父母來的時候,這一方是否要刻意迴避呢?如果真的做到了刻意迴避,是否將愛人父母的待遇降低到連一個普通朋友都不如呢?單線聯繫的婚姻模式,無疑阻隔了這種言語或行動上的關愛。這固然對婆媳關係的惡化實施了釜底抽薪戰略,但同時也隔斷了家庭內部愛意表達的通道。

Papi醬所描述的婚姻模式,建立在他們還年輕,尚未遇到父母身體大危機的前提下,也付出了降低雙方父母待遇,甚至隔斷彼此關愛通道的代價。但是,人終究無法抵抗時間,當身體的危機來臨,當老人們希望表達最基本的愛意時,迴避會讓家庭關係趨於冷漠,也會瓦解人和人之間的信任與愛。

所以,我只能說Papi醬在過去的5年過得非常順利,但並不認為她所展示的婚姻模式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在獨立和依賴之間

Papi醬曾經在節目里提到過一個家庭成員的重要性排名:自己>伴侶>孩子>父母。對於這個排名,我並沒有什麼異議,因為我問了一下自己,好像也基本符合這樣的排序。只不過,我認為這樣的排序似乎意義不大,因為在具體的問題中,家庭中每個成員的訴求都應該被表達,每個人合理的利益都應該被維護。

Papi醬的人生排序

如果拿著這個標準去協調、處理每一個問題,每一次利益分配,就會造成每件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而這並不是維繫家庭和諧的首選之道。正如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說的:「愛並不是接受,而是一種給予。」在親密關係中,付出有時候比得到更令人喜悅。就像一部分父母,在對孩子付出之後,他們只是在享受付出的過程,並不一定要索取什麼,或得到什麼。

回到Papi醬的婚姻模式,我認為維持這一模式需要的觀念底色其實是一種「極端的自戀」。為了捍衛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對於任何有可能威脅到自己自由的因素,一概避而遠之。在這種時候,Papi醬的思考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改造婚姻模式的時候也是完全從自己利益出發的,並沒有考慮到對方父母乃至自己父母的需求和感受。

當然,婚姻模式終於還是屬於私事,Papi醬夫婦怎麼做,不該受到道德上的評價。但對於許多年輕女性將這樣的模式當成典範這一點,我的確不敢苟同。這並非在於我沒能看到複雜家庭關係對於夫妻小家庭的衝擊和蠶食。在我常年潛水的「育兒群」中,年輕的媽媽「吐奶(吐槽孩子的奶奶)」或抱怨自己的父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以我個人為例,我和妻子自己為了讓家庭關係更簡單,也選擇拒絕父母前來幫忙帶娃的好意,乾脆自己帶孩子。這些做法讓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更純粹、簡單。但我同樣意識到,雙方父母的精神需求也很重要。所以我們每隔幾個月,都會讓孩子回到祖輩身邊,讓祖孫享受互動的溫馨。

我本人也很享受陪伴雙方父母的時光,跟岳父聊聊家鄉的近況,替岳母做一頓家常菜,陪自己父母散散步,或者出門做個短途旅行,這些做法既可以傳遞彼此的關心、愛意,又不至於干涉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從大家庭獨立出來,和一味依賴大家庭之間,實際上存在相當長的過渡地帶,在這個過渡地帶上,我們可以建立起更加溫暖、平和的婚姻模式。

自戀是一個舒適區

對於不願意主動跨出一步的夫妻來說,與其說他們是為了捍衛自己的自由,不如說他們是過度恐懼自由的消失。刻意迴避、人為隔斷,這些做法只能體現出當事人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只能說明當事人缺乏對現實生活的接納能力。

只有極度自戀的人,才會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意輕易妥協,也不願意輕易付出。更重要的是,極度自戀的人會喪失一種同情之理解的能力,他們會習慣性地漠視他人的需求和利益。他們可以跟與自己三觀契合的陌生人聊得火熱,卻不願意花時間消除親密關係中的芥蒂。

坎迪斯·凱爾西(Candice Kelsey)寫過一本叫作《Myspace一代》的書,討論了互聯網與自戀文化的關聯。凱爾西認為,年輕人從互聯網中獲得了四條信息:

我必須始終開心愉悅;

如果已經得到了,那就開始炫耀吧;

成功意味著要做一名消費者;

幸福就是一個魅力四射的成年人。

《Myspace一代》

在Papi醬所描繪的婚姻模式中,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也需要自以為是的生活態度,還需要對「永遠年輕」的追逐。如果要對這樣的人群做一個畫像,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個擁有巨大消費能力的年輕的自以為是的人。

與Papi醬一樣,大量擁有議程設定能力80、90後的女性都是城市家庭的獨生女,她們史無前例地享受到整個家庭的資源投入。又藉助高等教育擴張的政策,成為數量上超越男性的女大學生群體。

毫無疑問,與80、90後的男性不同,女性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比自己的上一代人有了飛速的提升。所謂「低端剩男-高端剩女」現象,正是男女地位差距拉開的外在表現。而在互聯網 消費主義的加持下,年輕女性變得越來越自戀,在婚姻模式的選擇上,自戀文化的傾向也十分明顯。

進一步推論,當代年輕女性之所以要選擇這種保守,甚至可以被稱為自私的婚姻模式,核心的原因就在於作為獨生女、女大學生、女白領的她們,僅僅是實現了部分生活的改造,她們面對的婚姻模式,並未被改造成對女性更友好的樣子。

更糟糕的是,許多丈夫也無法理解妻子進入婚姻之後為何失落,並不懂得如何設置一道保護妻子的屏障。在這一背景下,作為一個高速崛起的年輕女性群體,就會滑向自我保護的極端——讓自己愉悅,讓自己年輕,這才是最重要的。

遺憾的是,這種恐懼主導下的婚姻模式,大有矯枉過正的嫌疑。儘管它重新定義了婚姻,但也像沙灘上的建築,在殘酷現實面前,會變得不堪一擊。

版權聲明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6.1兒童節到了,應該為孩子選什麼樣的書?
洗衣服捐建中國教室,黑幫千里飛符殺人,美國華人走過的路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