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為何不惜代價也要守住漢中?

南宋為何不惜代價也要守住漢中?

南宋大詩人陸遊詞作不多,但多精品。比如這首《訴衷情》,可以說家喻戶曉。尤其是第一句「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堪稱壯懷激烈,金石之聲。陸遊想要建立功業,為何要「萬里」之外跑到梁州從戎?梁州在哪?很有名,就是陝西省漢中市。漢中在南北朝時曾是梁州治所,所以陸遊以「梁州」代指宋朝的興元府(漢中)。

陸遊並沒有開玩笑,南宋士大夫想立功勛,去漢中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這裡是防禦北方強敵的軍事重鎮,立功的機會大把。

公元1142年初,南宋在殺掉岳飛後,與金朝簽訂了著名的《紹興和議》。金、宋的邊界線東以淮河為界,西以秦嶺大散關為界。南宋對金國當然不放心,打造了東、西綿延數千里的防禦體系。一般來說有三處:淮河防線、江漢防線(襄陽)、秦嶺防線。而漢中,就位於秦嶺南麓,北接關中,南接巴蜀,是南宋西線防禦的重中之重。這麼說吧,漢中在,蜀在、江東在。漢中亡,蜀亡、江東亡。不僅是南宋看重漢中在西線防禦的重要地位,歷代南朝政權都把漢中當成保命的利器,雖然南朝的國都大都在江東的南京。

三國時蜀國與吳國雖是兩個國家,但在共同抗魏的大戰略下,立國於南方的吳蜀可視為一個整體。曹操拿下漢中後,把剛入西川的劉備驚出一身冷汗。劉備出兵,不惜代價也要奪回西川的咽喉重鎮漢中。蜀國拿下漢中,雖然之後丟掉了荊州,但有了漢中,至少可保西川無恙。反而是魏國的西線防禦陷入巨大被動,蜀軍出兵漢中,進退自如。

三國後期,鄧艾兩千士兵偷渡陰平,然後一舉滅蜀。但要搞清楚的是,魏國的主力是進攻漢中的鐘會,吸引了大量蜀軍,這才給了鄧艾以機會。再加上蜀將諸葛瞻浪費了很多戰機,後主劉禪膽小如鼠,很快就投降了。實際上,蜀漢還是亡於漢中,而不是陰平。蜀亡,給吳國造成了巨大的戰略被動,吳國內部亂成一團。司馬氏當時要篡魏,內部權力要調整,加之吳國還有陸抗這樣的名將,吳國這才勉強與晉朝對抗了十幾年,最終還是亡於晉。

到了五胡十六國,成漢控制漢中,才能安穩地在蜀中當皇帝。東晉滅成漢後,繼續控制漢中,可以有效保障蜀中的安全,進而保障江東的安全。但在公元373年,前秦天王苻堅出兵佔領了漢中,東晉在西線的防禦形勢迅速惡化。沒幾個月,秦兵入成都,西川盡失。丟掉西川後的東晉,戰略防禦明顯向東收縮。好在苻堅自毀長城,淝水之戰慘敗後,東晉又收復了漢中。此後,一直到南朝的宋、齊,漢中始終掌握在南朝手中。

這麼比喻:南方王朝的國都南京是保險柜,而想接近這個保險柜,首先你要強行撞開漢中、西川、江漢、江東這四道門。漢中一但丟失,對南方王朝的負面反應是連鎖性的。而最大的命門,就是北方軍隊佔領西川後,可順長江東下,經荊襄下江東,江東危矣。南朝梁初年,鎮守漢中的夏侯道遷帶著漢中投降北魏,時間是公元505年初。丟掉漢中後,梁朝的防魏壓力非常大。直到北魏分裂成東、西魏,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梁軍收復漢中,老和尚(梁武帝蕭衍信佛)才能睡個安穩覺。

到了南宋初年,岳家將的大名無人不知。實際上,南宋還有一個吳家將,對南宋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岳家將。岳飛的主要任務是收復中原,而吳家將,也就是吳玠、吳璘兄弟,鎮守漢中一帶,阻止了金軍入川。尤其是著名的和尚原之戰,差點射死金兀朮(完顏宗弼)。宋朝得國不正,猜忌武將是傳統,宋高宗殺岳飛,也有此原因。但由於漢中、西川對保衛江東的極端重要性,趙構認可吳家將鎮守西線。

在宋人看來,蜀有四,而漢中居其首。除了吳玠、吳璘兄弟,吳玠之子吳拱出任利州路安撫使、興元府(漢中)知府,吳璘之子吳挺,在吳璘死後,主管西川軍務,是南宋柱石級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吳挺死後,謚為「武穆」。

南宋守住漢中、西川,極大減輕了南宋在中線、東線的戰略壓力。宋理宗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八月,蒙古兵為繞道攻金,出兵佔領漢中。南宋丟掉漢中後,在西川的戰略優勢喪盡,成都也被元軍所破。南宋苦苦撐了四十年,最終還是倒在了元軍兵鋒之下。南宋之亡,原因有很多,但漢中的丟失起到了連鎖的負面反應,最終帝沉厓山……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秦穆公為何要霸西戎,而不去爭霸中原?
看看劍門關照片,就知道為何鍾會10萬精兵都無可奈何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