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代理防長訪亞洲兜售「印太戰略」,「小兄弟們」會買賬嗎?

美代理防長訪亞洲兜售「印太戰略」,「小兄弟們」會買賬嗎?

最近幾天,美國代理防長沙納漢正在亞洲四國穿梭訪問。有評論稱,在白宮對伊朗「擂鼓吶喊」之際,在參院即將舉行「轉正」聽證會之前,這場為期八天的亞洲首訪是對五角大樓代理「掌門」的考驗。也有分析認為,沙納漢此行的目的就是進一步表明「中國」是美國政府外交政策的重點。自5個月前擔任代理防長以來,他一直試圖把工作重點放在實施新的國防戰略上:從反恐行動轉向「大國」競爭。只是,到目前為止,他一直沒能得償所願。

分析認為,沙納漢此訪的主要目的,是向亞洲國家兜售「印太戰略」。儘管拿出了一套較為具體的框架和路子,但究竟怎樣凝聚支持、推進落實?美國自己恐怕也不知道。

亮相

沙納漢的亞洲之行自5月29日開始,為期8天,先後到訪印尼、新加坡、韓國和日本,並參加亞太地區國防部長們的年度聚會——香格里拉對話會(「香會」)。這是他出任代理防長以來一場重要的國際訪問,卻發生在三重極為特殊的背景之下。

首先,美伊關係劍拔弩張,白宮剛剛宣布向中東增派1500人軍隊。其次,中美關係備受關注。美媒稱,特朗普政府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美軍最近又派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外界擔心,美方的輕舉妄動會不會把兩國關係推向危險水域?再者,沙納漢本月初獲特朗普的「轉正」提名。據說他想在這次訪問中突出表現一番,早日摘掉頭上「代理」的帽子。

「中東局勢可能很緊張,但沙納漢卻把注意力轉向了中國。」美聯社在沙納漢到訪亞洲前指出,此行的目的就是進一步表明中國問題是特朗普政府的外交重點。儘管在此之前,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應對一系列其他事務上:伊朗、朝鮮、阿富汗戰爭、「伊斯蘭國」以及「邊境牆」。

外界對此並不驚訝,因為這是一位上任第一天就連喊三聲「中國」的代理防長,在國會聽證會上直言「中國軍費直逼美國」,且從不壓抑自己鼓吹「中國威脅」的調門。沙納漢承認,自己的精力受到牽扯,但「我們有能力轉動多個盤子……有的是戰略重點,有的是優先選項。你必須同時做到這兩點。」

法新社認為,這次亞洲行沙納漢的關注點有兩個,其一,加強與地區盟友的關係;其二,與中國防長就北京日益增強的實力進行「坦率的」會談。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教授看來,沙納漢此訪的主要目的就是向亞洲國家兜售「印太戰略」。去年6月前任防長馬蒂斯出席「香會」時已經推銷一番,但當時仍是空泛的概念。如今,從沙納漢在「香會」上的主旨演講,到五角大樓同期發布的《印太戰略報告》,可以說,這一戰略的布局和措施逐漸清晰起來了。

「手握『印太戰略』的整體報告,可以說,這是沙納漢在國際舞台的一次重要亮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指出。

兜售

有人說,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對話會越來越像一場「鴻門宴」。美國從來不會錯過這個指責中國、挑撥矛盾的機會。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借國際舞台上的首次重要講話,沙納漢主要做了兩件事,其一就南海、台灣等問題老調重彈,發表了一些錯誤言論;其二宣示美國將堅定地投身於「印太」,準備投入數十億美元保障該地區的穩定。作為「助興節目」,五角大樓6月1日還發布了將近55頁的《印太戰略報告》,將中國稱為「修正主義大國」。

據悉,在沙納漢的講話中,美方首次較為系統地提出推進『印太戰略』的一些具體主張,如國會直接撥款、加大經濟和軍事投入,並強調美國對「挑戰國」的軍事威懾和戰爭準備等。

「但我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與奧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並無本質區別,目的仍是保持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制衡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指出,無非是更重視印度的作用。最大的不同在於,2011年美國剛提出「重返亞太」時,對其目標對象仍然遮遮掩掩,一口咬定「不針對中國」。如今正如大家所見,無論是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還是五角大樓的官員都赤裸裸地指出,它究竟針對誰。

「『印太戰略』與『重返亞太』有一定的延續性,都是扭轉美國自1975年越戰結束以來將戰略重心聚焦在中東的做法,」刁大明指出,但實現目標的方式完全不同。奧巴馬時期,美國強調自由主義、集體安全,通過團結盟友的方式來「框住」對手。如今,特朗普政府更強調實力,通過自身軍事存在形成威懾。

然而,「其他地區國家會在多大程度上與美國保持一致?」《亞洲時報》自問自答道,這個問題仍待觀察,尤其是在東盟10國中的一些國家仍與中美都保持著密切的軍事、經濟聯繫時。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5月31日發布的一份地區安全報告警告道,儘管東盟已接納「印太」這一術語,但「東盟的理解與美國不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香會」發言中明確表示,小國不願意在大國爭端中「選邊站」,它們呼籲中美兩個大國達成協議。

「拉攏東南亞國家,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大目標。」吳心伯指出,這從沙納漢將印尼選為首站就可以看出。「『印太戰略』的基軸是東南亞,而印尼則是東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頭號國家,不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能匹敵的,」袁征指出,共和黨政府一貫只看重「支點國家」,對小國不屑一顧,印尼就屬於東南亞的支點國家。

刁大明認為,對於廣大東南亞國家來說,奧巴馬當時以小博大,試圖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抓住它們的心。如今連經濟上的紅利都已經消失了,光靠特朗普政府渲染威脅,就能讓它們乖乖就範,怎麼可能呢?

新加坡學者稱,人們期望沙納漢能更詳細地介紹「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具體怎麼運作,但他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做。專家也認為,「印太戰略」存在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印太地區的「小兄弟」真的支持嗎?下一步怎麼走,現在仍是未知數。

克制?

儘管沙納漢極為高調地在「印太戰略」的框架上「貼肉」,但在一些外媒眼裡,美方的措辭似乎比往年有所克制。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糾紛僵持不下,各界普遍認定兩國會在會上就南海等熱點問題針鋒相對,」《聯合早報》指出,但雙方一反預期,在措辭上較往年克制,批評基本也是點到為止。沙納漢認為,中美有合作、有競爭,但競爭不意味著就得發生衝突。

「此次雙方在批評的同時,也發出開展合作的平衡呼聲。」《日本時報》指出。沙納漢在講話中提到美中加強軍事合作的方向,如兩軍交流、反海盜、朝鮮問題等多個方面保持合作。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學者伊恩·斯托里認為,沙納漢的演講「一定程度上是給盟友的安慰,一定程度上是在喊話中國,它帶來了美中能夠解決分歧的希望」。

在專家看來,應該從兩個層面理解沙納漢在香會上的表現,以及中美防長的互動。一方面,從美方推出《印太戰略報告》到中美防長先後發言的安排,應該說「對峙感」有所加強,美方的目標性和冷戰思維也比以前更加明顯。但總體而言,美方的一舉一動都不在意料之外。原因有幾點:一來,中美關係近來態勢趨緊;二來,沙納漢本身就是對華關係「強硬派」,儘管已經獲得特朗普提名,但他仍需保持讓總統滿意、讓國會放心的一貫姿態;三來,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並不是美國總統的選擇,而是美國整體戰略。

另一方面,中國防長魏鳳和與沙納漢進行了積極、建設性的會談。無論是處於外交姿態還是實際需要,美方還是表達了保持兩軍關係穩定、開展兩軍合作的願望。袁征指出,目前中美軍事交流基本處於停擺狀態,儘管美國嘴上很較勁,但它也不希望出現誤判等突髮狀況。刁大明認為,過去兩年,儘管五角大樓「鷹派」佔上風,但對於保持中美兩軍合作仍持相對審慎(而不是消極)的態度。這種低度互信,也可以說為兩國互動划出一條底線。

不過,在吳心伯看來,兩國防長會晤固然是好事,但無論是這次發言還是在國內的表態,沙納漢毫無疑問是位「強硬派」。從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到如今的《印太戰略報告》,美國已將中國的定位從主要競爭對手調到頭號戰略對手。因此,不必過度解讀外媒所謂的「克制」。

正如中國防長魏鳳和在「香會」上所言,究竟是誰在威脅南海安全穩定?又是誰打著所謂維護「航行自由」的幌子在南海顯示肌肉,製造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答案不言而喻。國際社會也不會輕易被美國、被一些外媒的調門所左右。

信號

沙納漢2日晚些時候抵達首爾,開啟了亞洲之行第三站的訪問。接下來,他還將訪問日本。專家認為,既然到了東南亞,美國代理防長走訪東亞的兩個盟國、加強雙邊互動,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沙納漢出訪前也表示,「這次訪問的價值在於花時間聯絡感情。我不是去賣東西的。」

專家指出,沙納漢到訪韓日,會有各自不同的議題。就韓國而言,他可能會與韓方積極推動新的朝核談判突破點。畢竟到目前為止,朝鮮問題仍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加分項。據民調顯示,與特朗普的整體滿意度相比,對其朝鮮政策的滿意度明顯高出不少。因此,繼續推進朝核談判向前發展可能更有助於特朗普實現選舉目標。

沙納漢2日在前往首爾的飛機上似乎有意釋放信號:他表示,儘管華盛頓和平壤之間的談判陷入停頓,但「並無必要」恢復美韓大規模聯合軍演。但他同時警告稱,儘管一些軍演暫停,駐韓美軍已經做好準備,應對與朝鮮方面可能的「外交(努力)失敗」。據悉,韓國國防部長官鄭景斗3日在首爾與到訪的沙納漢舉行會談,雙方已就終止韓美「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事演習達成一致。

就日本而言,近來兩國高層互動頻繁。先有特朗普國事訪問,緊接著又有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的三名成員訪日,如今代理防長又要去,兩國軍事合作呈現加強的勢頭。當然,美國推行「印太戰略」也離不開日本這個小兄弟。

有評論稱,長期以來,美日關係一直是美國安全政策的一座堡壘。不過在上周早些時候,特朗普公開反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關朝鮮試射導彈的說法,讓日本政界倍感意外。特朗普認為朝鮮試驗「無關緊要」;而安倍認為「威脅日本安全」。《日本時報》稱,沙納罕似乎支持安倍的立場,即導彈試射違反了安理會決議。他或許會在訪問中傳遞「安撫」信號。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沙納漢會再次確認美韓、美日牢固的同盟,但分擔美國駐軍費用等問題仍然有可能動搖美國與兩國的關係。

沙納漢此前在「香會」上向美國的亞洲盟友喊話:每個國家,無論大小,都應在國家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評論稱,這一舉動讓人想起特朗普對北約國家就分擔責任的陳詞濫調。不過沙納漢自信地認為,盟國將與美國合作。

有評論指出,儘管沙納漢說自己不是去「賣東西」的,但日韓對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都心存戒備。不可否認,沙納漢會繼續表達加強同盟關係的意願,但同時,他也會繼續釋放「討軍費」的信號。按照沙納漢的說法,「我一點也不覺得這樣的對話會尷尬。」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白天美術館觀展,晚上公園裡看戲,申城群眾盡享文化盛會
上海這個村曾羨慕「窮村」,找准機會發力,村級可支配收入翻番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