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寡人有疾,《本草》有葯

寡人有疾,《本草》有葯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馬錢子決明子蒼耳子,還有蓮子。黃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不知多少人對《本草綱目》的「深入」了解,是從周杰倫的歌開始的。除了課本里幾筆帶過的扁鵲、華佗、李時珍,如今的本草文化,似乎只在保溫杯里還有一席之地。

這個清熱潤肺,那個補中益氣。每次回家,理論知識豐富的老媽就高舉本草大旗,分分鐘化身葯膳神醫。以往對於雞湯里的沙參,稀飯中的薏仁,硬糖君都是嗤之以鼻的吐槽:「這也算葯嗎?」

看了《本草中華》第二季後,算是徹底被「打臉」了。原來那些我們日常生活里,十分不起眼的芝麻、銀耳、大棗、蜂蜜,真的都是暗藏玄機的「絕世奇葯」。對這些「最熟悉的陌生本草」,對它們蘊含的生命哲學和傳統智慧,我們還知之甚少。

傳統的本草學,和現代人是有時空距離感的。恰如那一首「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古代文學作品中,中藥被賦予一種隱逸的象徵,似乎曲高和寡。而在《本草中華》,我們更多的看到了本草對現代人心靈的療愈。忙碌的上班族,孤獨的老年人,被遊戲控制的小朋友,似乎都能靜下來思考我們的「現代癥候」。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詩經》里的人們采著茯苓,互贈芍藥,甚至對花椒寄予多子的願望。其實漢族,本質就是一個植物性的民族。熱愛本草的祖先,引導我們嚮往本草的仁慈、隱忍、堅定。草木輕,情義重,這是傳統本草源遠流長的魅力。

一草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本草中華》通過年輕態的藝術呈現、富有人文氣息的溫暖敘述、帶領觀眾走入身邊的本草世界。在實現了思想性與藝術性雙贏的同時,更為國內紀錄片行業提供了寶貴啟示。

早在《本草中華》第1季首登東方衛視周日黃金檔時,就斬獲CSM35城0.94收視率,創下紀錄片最高收視率。5月31日,《本草中華》第二季繼續登陸東方衛視晚間930黃金檔,同時在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B站上線。想成為「家庭小華佗」的同學們,抓緊時間補課。下一次被老媽叨叨的時候,即可展開理論交鋒!

本草有靈

五代時期,侯寧極專心研究本草的別名,完全拋卻了戰亂頻仍的紛擾。在他的《葯譜》中,薄荷叫「冰喉尉」、牽牛叫「假君子」、陳皮叫「貴老」、枇杷葉叫「無憂扇」。乍看平平無奇,可細想十分詼諧。陳皮價格是「越老越貴」,而把別人的牛給牽走自然不是真君子。

蘇母給蘇小妹出的對聯,也是把藥名玩出了新花樣。她看到女兒家,用幾盆紅花擺在窗檯來遮風,隨口吟出上聯:「半窗紅花為防風雨」。將紅花、防風兩味本草巧妙鑲嵌其中。蘇小妹以下聯「一陣乳香便知母來」對之,乳香、知母兩味本草入聯俏皮靈動。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認為本草性靈,一段段掌故包含了深切的喜愛。而《本草中華》第二季從「輕重、剛柔、黑白、進退、新陳、甘苦」6個主題,將本草的擬化人格呈現在熒幕上,讓觀眾可以展開一場精神對話,深度體驗本草之美。

剛柔是質地選項,蒲公英如白衣少女,蒼耳似仗劍武士。個體選擇了不同的與世界相處的方式,質感成為一個生命被認知的重要符號。本草典籍所說的「性溫性寒,味苦味甘」就像是我們對人的個性判斷。

輕重是分量斟酌,砒霜亦毒亦葯,如人善惡一念。毫釐之差,生死之別。天使與魔鬼的不同,或許就在初心的抉擇里。明清濁,知輕重,戒魯莽,既是醫者之術,更是為人之道。

黑白是色彩兩極,芝麻黑銀耳白,黑白調和如陰陽平衡。本草對兩種極致的調和,恰好指明了混沌之境的存在意義;進退是布局章法,茯苓就像遊走列國的謀士。君子葯的好處是,與不同的藥材結盟,組合出截然不同的方劑。藥方的配伍更像是人生的組團博弈,縱橫之妙存乎一心。

新陳是時間維度。未成熟的果實幹燥而成的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成熟果實製成的陳皮,則理氣健脾、祛濕化痰。本草的神奇在於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生命階段具有不同的療效。以物喻人,歲月帶走我們青春衝勁的同時,也沉澱出閑看花落的從容。

甘苦是人生況味,忠言無須逆耳,良藥也能回甘。黃連、龍膽、牽牛子,就像逆境時的鞭策;大棗、蜂蜜、無花果,則是順境時的甜蜜。百草百味有甘有苦,人生沉浮有起有落。懂本草的人,知膏腴厚味之弊。懂生活的人,知良藥苦口之利。

人同此心

黃庭堅曾以「誠求活國醫,何忍棄和緩」,將中醫治人比作治理國家。他在荊州待命之時,寫下藥名詩:「四海無遠志,一溪甘遂心。牽牛避洗耳,卧著桂枝陰」。用「遠志、甘遂、牽牛、桂枝」來表達貶謫坎坷的心境。

以本草言志,是歷來文人墨客的雅趣。北宋還廣為流傳著范仲淹「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豪言壯語。誰能想到,除了宰相,他的第二職業意向其實是中醫。在《本草中華》第二季里,也有一段段與中藥有深厚情感羈絆的人物故事。

在首集「輕重」中,皂莢子寄託了貧困山村的厚望,木蝴蝶承載了老人晚年生活的重心,自然銅蘊藏礦工對兒子深沉的愛,裊裊線香是兩代制香人的靈魂橋樑。看似不起眼的本草,卻是他們人生中不可替代的一束光。

趙秋實,是西安非遺易蟄酵母制香技藝傳承人。他與兒子趙喆三年為期,學會制香後,去留不問。看得出,父親不想傳承了兩百年的技藝在兒子輩斷裂。但趙喆也有年輕人的困惑,靜不下心和飲食禁忌都讓他不適應。

歷經艱辛,做出新香後,父子之前的誤解好像隨著「歲柏香」煙消雲散了。當老爺子穿上皮夾克,他就是整個終南山最朋克的「大佬」。帶上墨鏡,圍上小方巾,在機車的轟鳴聲中趙家父子來到城裡的餐館。聊起球賽,聊起進球時的暢快,父子倆的「苦修」告一段落。趙喆慢慢覺得,自己灌注心血後的香,和以前不一樣了。

一方皂莢樹,守護一方人。由於家裡的甘蔗地只夠勉強維持生計,曹先松對女兒的寄望就依託在了小小的皂莢米上。17歲的女兒是縣裡最有希望考大學的孩子,當父親接到女兒想加報補習班的電話。妻子堅定的說:「你去問問看哪家還有(皂角米),孩子的學習是耽誤不得的」。

薄如蟬翼的果仁,為這個家庭負重。整整四天三夜,曹先松和妻子重複著一件事:泡軟皂莢,剝去外層的硬皮,將種子的尖頭剪去再泡發,只取其中的兩片白色果仁。但由於曬得不夠干,一袋皂角米只賣得264元。

在木蝴蝶的故事裡,李開慶老人用竹竿鉤取種子的蹣跚場面讓人心酸。去年的竹竿已不夠長,木蝴蝶樹更高了,老人的身體更佝僂了。收集種子更像是一種情感寄託,小時候兒女們很喜歡喝木蝴蝶泡的水。曾經木蝴蝶不夠泡,而現在孩子們不在身邊,木蝴蝶積攢了很多。

退休老人與冷門中藥,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慰藉。木蝴蝶的種子,長著半透明的翅膀,既像飛走的兒女,更像老人逝去的人生。在老年活動中心,木蝴蝶茶依舊受歡迎。生命的結局,無非老有所依,物歸其所。

天人哲學

湯顯祖求醫朱丹溪,由24味中藥名組成的愛情故事,悟出了後世傳唱不衰的《牡丹亭》。無獨有偶,《本草中華》第二季也藉助24味本草完成了對年輕觀眾的啟示——本草看似與我們相隔很遠,但其生命哲學就在身邊。

每集遴選四種藥材,兩兩相對,暗藏機鋒。陳皮枳殼,一老一少。芝麻銀耳,一黑一白。黃連蜂蜜,一苦一甘。天地萬物,相生相剋。中國人的妙手仁心,將它們點化融合。酷烈熱毒的自然銅,卻可以通過去毒存性的淬鍊來轉化。聞之色變的砒霜,卻對治療白血病有顯著療效。

人似草木,氣息相通。為此,漢語中有「草民」這樣的詞語,有「草藥」這樣的智慧,有「草根」這樣的安慰。含蘊表意,微言大義,本草的藥性即是我們血液中流淌的韌性。

透過本草的眼,看世間百態。穿過醫術的魂,品浮沉眾生。帶刺的仙人掌,是父親無言的禮物。木蝴蝶的種子,是老人獨有的閑適與溫情。在這裡,你可以通曉「草木有靈」,讀懂「匠心故事」,明了「天人哲學」。

在《本草中華》的鏡頭下,你能像林間輕舞的飛鳥,俯瞰高聳的木蝴蝶。也能像地上匍匐的螞蟻,仰視渺小的苔蘚。多視角的切換,將本草從採摘到炮製的全過程和製藥人的故事完美融合。

硬糖君注意到《本草中華》第二季的畫面,比第1季更能經得起「挑剔眼光」。大至懸崖峭壁,小至浮光微末,都展露出了蓬勃的生機。比如仙人掌,是用兩根竹竿抵在絕壁上形成一個支點,攝影師踩在上面,鏡頭極具視覺衝擊力。配合《本草綱目》《本草衍義》《雷公炮炙論》等傳統醫書的條目呈現,美感與專業並具。隔著屏幕彷彿能聞到葯香浮來,倍感宜人。

唯真不變,唯美永存。至真至美的影像背後,是「本草」系列的文化使命。《本草中華》第二季讓中醫藥文化與更多年輕的心靈相遇,正是一部優秀紀錄片應有的藝術調性。

用熟悉的本草,打開年輕人的視野,促使他們在本草文化中尋求到精神共鳴。不僅要治好「媚外」,更要體味「內涵」。在一個不靠「勞力」靠「巧力」來演繹說服力的年代,智慧絕對是《本草中華》製作方雲集將來成功的不二法門。

《水果傳》用絢爛繽紛的水果,打開了紀錄片的味蕾之門。《本草中華》系列用藥香悠然的本草,給年輕人一道文化橋樑。雲集將來一直在做紀錄片屆的「工程師」,用大門、用窗口、用橋樑將觀眾與新式紀錄片相連接。不知道在水果和本草之後,雲集將來還能打造出哪些神仙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硬糖 的精彩文章:

IP出海3.0,新文創的一場「全球性實驗」
《就匠變新家》都做到了第三季了?家裝綜藝真是永恆剛需

TAG:娛樂硬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