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第一歷史奇書,很多歷史神話都是被它打破的

中國第一歷史奇書,很多歷史神話都是被它打破的

當時間追溯到西晉太康年間,盜墓史兼文化史上享有大名的民間盜墓手藝人不準(很有個性的名字)職業性地晃蕩到一座戰國時期的魏王墓中。

本是想著撈點外快的他,非常失望地發現,墓中除了些可供觀賞不具備轉化為實際購買力的竹簡外,其他也就沒剩下些什麼了。兩手空空,滿臉不悅下,不準只得悻悻然退出這個曾經的傷心地。

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不準大大絕對不會想到,他的這個經常性舉動中的一次偶然性行為,竟然會影響深遠,以至於他的大名即使是在千百年後還是會被眾多的學者們屢屢提及。

魏王墓被盜的消息,迅速傳播到朝廷上,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晉武帝對這一事件,十分關注,派出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和嶠帶頭的專案小組下到地方進行徹查。經過專案小組專家們的努力,竹簡被整理出來,命名為《汲冢書》。

也許大家對《汲冢書》這個名字還是有點的陌生的,那麼,它還有一個名字,大家就比較熟悉,它的其中一部分(注意),經過後人整理編輯後,被叫做《竹書紀年》。

這本編年體史書,比起史書經典《史記》成書還要早上二百多年,其中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記載往往有著獨特而出人意料的見解,更為難能可貴的,書中與《史記》以及其他傳統史書相比較的諸多矛盾說法,通過考古的發現,最終被定性位是真實可信的。

確切地說,以傳統的儒家史學體系來說,這是一本等同於價值觀不正確並帶有諸多歪理邪說傳播負能量極不負責的書。因為其中所記載的歷史事件,與我們所熟知的那些正統說法,還是有著很大區別,並且讓很多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如果非要給它加上一個時髦的流行詞,來形容人們對他的印象,我想這個最為合適:「毀三觀。」

《竹書紀年》是以編年體的形式,敘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以君主紀年為綱目,為後人展示了八十多位帝王,一千多年的過往。

與正統史書一味歌功頌德,一力追求「真善美」,體現封建社會核心價值觀有所不同,《竹書紀年》向來是以撕裂傷口展示血淋淋的實在而聞名。

比如儒家所推崇的、極力美化的上古時期普遍存在的「禪讓」以及那些個完美得沒有缺限的模範帝王,在《竹書紀年》中就變得很不堪。

拿五帝之一的舜來說,他和他的老丈人堯,歷來是被作為古代帝王的典範來模刻,在他的身上集合全了人類所應具有的所有美德,除了不會飛上天外,他與神仙幾乎沒有很大差別。

後人所編織的傳說故事裡,他老人家的英雄事迹,簡直可以做為一部題為「完人是怎樣煉成的」,以勸人向善、完美人格為主旨的標準教材。

然而,事實卻是抵不過這些以下記述的:「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堯,復偃塞丹朱(堯的兒子),使不與父相見也」,主打「和諧」牌的其樂融融的岳婿情,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禪讓主題也就是文人們一廂情願的意淫,轉化為現實,就是你死我活絕不終止的權力鬥爭。

就其實質而言,禪讓,其實就是對權臣篡位的一種美好修飾,一種中國式樣極具特色的寫意。之後,中國歷史上的權臣們有樣學樣下走得也差不多就是這一路線。真是揭穿了,也只有這句話說得最地道

:「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韓非子》)

歷史大作《史記》中伊尹被打造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賢相,形象光輝「高大全」,標標準準的聖人一枚。

當年商王太甲很是不像話,在昏君路上越行越遠,伊尹在勸說無效下,只得將太甲關入桐宮,好好反省,直到太甲悔過自新,伊尹重新迎回太甲繼續做商王。正是在伊尹不余餘力不知疲倦的教導下,太甲走上正路,成了一代「有為」商王。

然而,《竹書紀年》看得很透徹,它告訴我們,作為商王朝初年的大權臣,伊尹同志還沒有那麼大的覺悟,一如先前的那些權臣們,諸如舜、禹般,他流放了商王太甲同學,自立為王,而在經過多年套韜光養晦後,太甲又潛逃回來殺了伊尹,重新恢復了王位。

人性總是黑暗的,權臣們就應該干該乾的事,撕逼的權力鬥爭中,扭扭捏捏的「偉光正」,只適合於活不過一集的群演,再打扮成「聖人」,捧他上神壇,到頭來也只會摔得個狗吃屎。

有關於共和行政的說法,《史記》上認為,那是周厲王被國人趕走以後,周公、召公兩人一起執政的時期,兩位勞苦功高的「忠臣」,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危如累卵的周王朝,致使其能夠行駛入正確的行道。

《竹書紀年》給出的答案,那是一個名字叫做和的爵位為伯的地盤為共國的領導者代替執行的天子職務,即共伯和執行天子之政。

本質上來看,這又是一個大臣執政的典範,畢竟地,人怎麼會沒有一點權力慾望呢,這才更為接近於「共和行政」的含義。

《竹書紀年》因為它所記內容的獨特性,歷來在儒家主導的史學界飽受爭議,尤其是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宋朝,更是被視為「毒瘤」。本來已經散佚的《竹書紀年》,到了宋朝時期竟然在長期選擇性遺忘下被亡佚了。

這還不是最為可恨的,即使亡佚必然還是會有痕迹留下,還是能夠找尋到一些蹤跡所在,而到了明朝時期,竟然流行起了全新的竹書紀年刻本。

這部被後世稱作為《今本竹書紀年》的橫空之作,最大的「優點」,就是與當時代接軌,宣揚「主旋律」,滿滿的「假大空」式「正能量」,所謂的離經叛道是看不到的,所謂的事實真相是可以忽略的,很好地成為了「官府喉舌」、「儒家正名」的擔當。

要說遺憾嘛,也是有一點的,畢竟地世上哪來的十全十美,這個小缺點,就其里子來說,《今本竹書紀年》就是一本徹頭徹尾的偽作,神經過度敏感的衛道士們泡製出來的假冒劣質品。

假的終究長不了,清朝時期研究竹書紀年的學者越來越多。

嘉慶年間,知名學者朱右曾經過考證、收集、編輯,撰成了《古本竹書紀年》,算是讓後人得以目睹到《竹書紀年》的本來面目。

之後,王國維輯成了《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范祥雍編成了《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通行本,正是方詩銘與王修齡等人綜合了三家所長,重新編輯而成的。

我們應該感謝他們,有了他們的努力,我們才會看到不一樣的歷史,才會不只是聽信「一面之詞」。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奇聞啊 的精彩文章:

《參同契》:千古奇書,無人能懂,道家經典,成仙必讀!
堪稱中國的「千古奇書」!本本曠世經典,提升你雙商

TAG:天下奇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