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江河入海同一味朗讀篇

江河入海同一味朗讀篇

太橋旦曾堪布教言智慧 正能量

江河入海同一味

《修心七要廣釋(上)》連載·9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總的來說,意識具有幾種特點:

1.意識能夠了解、分別一切外境。

2.意識能夠了解、分別一切物質現象的自相和事相。

3.意識不僅能認知當下的事和理,也能認知過去、未來的事和理。

4.意識不僅是剎那認知,還能夠相續不斷地認知。

意識分為「五俱意識」和「不俱意識」。「不俱意識」又分為「五後意識」及「獨頭意識」。「獨頭意識」分為夢中獨頭意識、定中獨頭意識、散位獨頭意識、狂亂獨頭意識。

雖然意識具備這些能力,但意識要依賴於第七識末那識,自己是無法做主的。在末那識的支配下,意識才能活動。末那識就是執著,也叫我執。在我們凡夫的心相續中,不是執著惡,就是執著善;不是執著輪迴,就是執著涅槃;不是執著常見,就是執著斷見。始終超越不了執著的範疇,根源就是末那識。末那識是染污意,是一切煩惱之根本,是前六識的所依,四惑八大相應而起。所謂「四惑」就是四種根本迷惑——我見、我慢、我痴、我愛。有八種隨煩惱相應。

我們凡夫為什麼會自私自利、執著於人我和法我呢?原因就是末那識,末那識就是我執。我們始終處於顛倒、迷亂、妄想之中,擺脫不了輪迴的束縛,原因就是末那識。末那識最大的錯覺就是執阿賴耶識為「我」。對阿賴耶識的執著,一直要到八地菩薩才能徹底放棄。

關於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解釋,我們在談到勝義菩提心的時候再詳細講述。

「相對的心」除了八識以外,還可以將人類的心理歸納為「五十一心所」,如果再詳細分析的話數量更多,比如說:與前五識相應的心所有三十四個;與意識相應的心所有五十一個;與末那識相應的心所有十八個;與阿賴耶識相應的心所有五個。

如果有人問:「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跟修學《修心七要》有什麼關係呢?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我想有兩個方面的幫助:從近期效應來看,對自己平時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我執煩惱等「心」的運作規律,我們能有更清醒的認識,也能更了解我們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會對外在的物質領域過於迷惑。從長遠角度來說,知道「心」和「心所」以後,才明白如何實現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並能實現將此「心」升華為勝義菩提心的究竟目標,也將透過徹底認知「相對的心」而了悟「絕對的心」,證得圓滿的佛果。

總之,對「相對的心」來說,雖然是無明、我執、染污、錯亂的,但如果我們依止了具德善知識,如實認識到心的本性,勇猛精進地實修實證,將「八識心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和「五十一心所」都與法界融為一體。就像世界上的一切江河,雖然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水質、味道也千差萬別,但在融入大海之後,一切江河的差別都匯合為一體,正如薩惹哈大師所說:「如恆河等各種水,流入大海同一味,應知各種心心所,於法界中同一味。」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橋旦曾堪布 的精彩文章:

輪迴與涅槃,如何決定?朗讀篇

TAG:太橋旦曾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