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教育的最大謊言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教育的最大謊言

做一個有趣的家長,關注孩子的靈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讓父母的陪伴成為他在學習路上最大的興趣和動力,比所謂的吃苦教育更容易讓孩子成為人上人。

作者:寧小柴(爸媽精讀主筆)

日前,一位媽媽帶女兒出行,引起網友熱議。

這位媽媽為了讓女兒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領著7歲的女兒乘坐最便宜的慢車去旅遊。

在景點進餐時,用隨身攜帶的蒸鍋熱一下家裡沒吃完的剩菜。

當記者詢問時,這位媽媽表示家裡不差錢,這樣做只為了讓女兒體驗生活。

因為這位高女士自己的父母從小就教育自己要能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自己也受家庭影響養成同樣的生活習慣,所以為了女兒今後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吃苦教育勢在必行。

調查顯示:81.8%的人贊同父母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65.7%的認為這樣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幫助。

古語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難道只要能吃苦,我們就一定能成功嗎?這可真不一定。

01

你吃的苦未必都有價值

在我們做家長的都會存在著一種錯誤的邏輯推理——成功的人都毫無例外地吃過苦,所以,吃苦就會成功。

只要在吃苦,就說明自己受到了必要的鍛煉,而且總有一天這些苦不會白吃,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報自己。

這種錯誤的邏輯指導,認為吃苦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

吃得苦越多,離成功越近,殊不知,沒有價值的吃苦只會與成功南轅北轍。

長跑神童張慧敏,8歲時在父親的陪伴和指導下一度完成環海南島馬拉松的壯舉,引起廣大媒體關注。

父親張建民一度認為女兒有長跑天賦,從3歲半起為女兒制定了十年計劃,每天要跑30公里,這樣十年之後女兒就能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

海南省體校科研所張所長從兒童生長規律、身心承受能力等方面分析認為,張慧敏如此跑下去並不可取。

處於生長發育關鍵時期的張慧敏,不適宜進行如此大量的體育運動,最終導致的後果是不可挽回的。

張所長提出:如果想要孩子成才,需要藉助專業平台,制定周密的計劃,而不是這樣一意孤行。

幾年下來,張慧敏並未實現父親進專業隊的夢想,如今的張慧敏與普通中學生並無任何區別,張父也在現實面前低頭,表示一切順其自然,不會再強求。

張慧敏事件引發的爭議「培養還是摧殘」從未停止過。

吃這樣的苦究竟該不該提倡?

王小波曾回憶自己的插隊生活,為了憶苦思甜,特意用難吃的東西做了一鍋飯,結果害得大家排隊上廁所。

他說:

人生最容易得到的就是痛苦,給自己添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苦吃的人,就真的更懂生活了嗎?那些為了體驗而體驗的痛苦,真的有必要嗎?王小波的答案是,這種想法不僅有害,而且是有病。

有些苦,是沒有必要去吃的,因為沒有任何的價值。

02

認清什麼是有價值的苦

周杰倫在謝霆鋒的節目中大秀鋼琴技巧,用各種水果也能彈出流暢的樂曲,足見功底深厚,登峰造極。

謝霆鋒當場羨慕的表示:我這樣看著你,我真的很恨我自己,我很後悔,為什麼不像杰倫那樣,聽媽媽的話。

眾所周知,周杰倫從四歲開始,就在媽媽嚴厲的管教下,每天要練兩個小時的鋼琴,稍有調皮搗蛋,媽媽的小藤條就會毫不客氣的招呼過去。

周杰倫一度非常難過,為什麼自己不能像別的小朋友那樣快樂玩耍,心裡很是羨慕。

媽媽就拿著棍子在後面一直盯著他,直到練完為止。

後來周杰倫在訪談中提到:「我的音樂底子厚,都是那根棍子逼出來的。」「小時候痛苦,現在真的很感謝她。」

有人會說,同樣是吃苦,為什麼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失敗了?

因為價值。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父母做了哪件事讓你傷害最大?

有一位網友回答是:

小時候父母為了鍛煉我吃苦,讓我獨自走夜路去奶奶家,到現在想起來還能感受到當時那種彷徨無助、想放聲大哭的心情,這大概是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也是我覺得最沒有意義的「吃苦」。

方法不得當,換來的只是在孩子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而正確的操作方法才會收穫累累的果實,就像周媽媽竭盡所能請人教周杰倫鋼琴一樣,這樣的苦才行之有效,成就了一代天王巨星。

成功從不是空穴來風,它是一場有的放矢的運籌帷幄。

要認清什麼是無意義的折騰,什麼是有價值的苦。

定位正確、堅忍不拔、面對學習路上的艱辛迎頭趕上,吃這樣的苦,才會決定孩子能走多遠。

03

讓孩子吃苦,不如關注孩子的心靈

最近黃磊的女兒多多又火了,十三歲的多多染了一頭紫發,優雅美麗,引起一眾網友熱評。

評論區中許多「老阿姨」表示,如果我小的時候也有人這樣陪著我長大多好!

黃磊和孫莉的育兒之道被稱讚方式開明。一直以來,多多的優秀也是有目共睹。

從多多很小的時候,黃磊就非常注意觀察孩子的日常喜好。

當他發現多多喜歡服裝設計,黃磊就給女兒報了繪畫班,領她去欣賞畫作、還帶她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去看自己主演的《桃花源記》,然後要求女兒根據自己的觀察和記憶,用繪畫的方式場景再現,以此培養多多的繪畫和觀察能力。

每當多多從英語課放學回家,喜歡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再教給爸爸媽媽一遍,這時黃老師就會虛心的充當一名小學生,接受多多「老師」的教導。

閑暇時,父女倆經常一起看有趣的英語讀物,還經常分角色扮演,這都讓多多對英語保持了極大的興趣。

在二年級,多多就和爸爸聯手翻譯了作品《聖誕老爸的來信》。

三年級時,多多能用英語寫劇本,和夥伴們一起拍戲。

多多還有許多其他的愛好,彈鋼琴、學吉他、做美食等等,而之所以這樣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可以說和模範爸爸黃磊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息息相關。

從黃磊的身上不難看出,孩子的成長應該豐富多彩,不能把吃苦教育作為唯一的手段。

無論男孩女孩,無論窮養富養,我們都應該給足孩子精神上的教養。

劉墉說:「家長要關心孩子的靈魂,當孩子成長路上的夥伴。」未必吃苦就是愛,給糖就是害。

讓孩子擁有豐富的內心,強大的意願,心甘情願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一切的決心和努力,這才是最高級的富養。

04

吃苦教育不如趣味的教育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媽媽加油站」創始人羅玲老師說過,一個有趣的家長,才是優秀、有效率的家長。

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大學的媽媽陳美齡,她為兒子選擇的美國撒切爾高中,教育理念非常獨特。

在這所實行全寄宿制的學校里,有一個大牧場,所有的新生都會被分配一匹需要自己負責的小馬。

每天起床後,必須先去馬房,處理馬兒的大小便,喂飼料,照顧完小馬後,自己再回去洗澡、吃早餐、上課。

當時美國的大多數頂級高中,都集中在東海岸,陳美齡覺得這所學校雖然坐落在美國西海岸,但卻踐行了日本「文武雙全」的教學理念,會讓孩子感受到不一樣的教育。

事實證明,陳女士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撒切爾高中教育的獨特性和趣味性,不僅成就了陳美齡的三個兒子,更為社會培養了無數精英。

王小波說:「趣味是感知這個世界美好的前提,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遇見個有趣的人。」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遍全美,被譽為「迄今為止,關於學校題材最好的紀錄片,」片中展示了一群富有激情的老師帶領一群孩子,將學校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

在這裡沒有考試成績向家長報告,孩子們的成果都在每年一度的「展覽之夜」里展出,可以是自編自演的戲劇,可是親手製作的複雜的機械裝置。

你真的想像不到,那些疲於應付考試的孩子,在為了自己喜愛的事情而努力時,是多麼的具有主動性和無窮無盡的激情。

這部片子探討的核心就是「什麼樣的教育,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在未來不被淘汰?」

那就是:幫助孩子們理解世界是一個有趣的地方,「讓人成為人」。

為人父母,一顆心所系的都是孩子。

做一個有趣的家長,關注孩子的靈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讓父母的陪伴成為他在學習路上最大的興趣和動力,比所謂的吃苦教育更容易讓孩子成為人上人。

作者簡介:寧小柴,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每年吞噬無數兒童,這些致命隱患,家長還不注意嗎?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