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寫在前面

像很多媽媽一樣,我在英語啟蒙初始,也面臨過繪本如何選擇的問題。

當初為了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書單,我著實看了不少的文章和牛爸牛媽們的經驗分享,並照單進入了買、買、買的節奏。

在經歷了各種盲淘剁手,走過很多彎路之後我才明白:再好的書單,也是「別人家」的,與其費勁兒的到處找書單,不如認真陪伴自己的孩子,仔細觀察,她自然會告訴你什麼是適合自己的

下面這份英文書單(部分)記錄了我和女兒2年來共讀的過程: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註: 她喜愛的繪本用黃色熒光筆標出)

那關於選繪本,我女兒都告訴我什麼了呢?

遵從孩子的興趣

關於這點誰都知道,但做起來真有點難度呢。作為家長實際選書時,真的會不知不覺中選了一堆自己偏愛的繪本。但仍有些方法可以嘗試,只要用心觀察就不會偏離太遠。

1. 音頻是一個很好的引入方式

記得剛啟蒙時,女兒對英語的興趣不大,我就放各種兒歌給她聽。

當時女兒正在吃飯,聽到《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這首歌后表現得很興奮,於是我立即把它買回來,果然她非常愛看。

即便看到最後一個難度較大、情節複雜的故事時,她也依然看得津津有味。我見她如此投入,便趁機給她講,就此開啟了這套繪本的閱讀之旅。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只要她一天有興趣,我就一直把它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當有一天她在床上邊蹦邊完整地唱出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時,我不得不感嘆興趣的驅動力太大了!

這種方式引入的繪本還有Child』s Play的《I am a music man》,也是先聽的音頻。這首歌歡快、押韻,還有點洗腦:),聽了就是忍不住想跟著一起哼唱。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I Am a Music Man

哈利唱兒歌 - 歡唱英語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女兒聽了幾遍後,有段時間每天點名要聽!一旦她有興趣了,就會樂於翻書看,也是個不錯的音樂啟蒙。

不要小看了孩子對某個繪本的熱愛,他們熱衷於當個小演員,把書中的情景帶入到現實生活中。在玩自己小樂器的時候,她經常會跟我說:「媽媽,I am a music man」。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除了兒歌,好聽的原版音頻魅力也是不小的!像《The Carrot Seed》給她書看,她一般,但放出音頻後,她就說:「我喜歡!」 還專心地聽我講完這個小故事。

所以媽媽們不妨試試這個方法,畢竟歡快的音樂和動聽的原版音頻,小孩子是不容易拒絕的。

2. 觀察孩子當前喜歡的主題

只要你陪伴過孩子就會發現,孩子在某一階段會對某一事物或主題尤其感興趣。

我家女兒就曾經對萬聖節,特別是ghost和skeleton很入迷。雖然有關萬聖節的書不少,但僅講ghost和skeleton書並不多。

為此我儘可能多的搜集相關主題的繪本,有些比較簡單,有些會比較複雜,但無一例外她都喜歡。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其中像《Silly Skeletons》已經讓她翻爛了,而《Dry Bones》這種句式押韻、畫風可愛的書,孩子更是愛不釋手。有一段時間,成了每晚的睡前故事,家裡的玩具小骨頭也被她用於擺出屬於自己的skeleton,還經常指著自己身體部位,說head bones、neck bones、shoulder bones、Thigh bones……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這種按主題選繪本,不光可以從內容上歸類,還可以從作者的角度。

初期,我試著買過Sandra Boynton的《Oh My Oh My Dinosaurs》。

這不算是大眾繪本,但幽默有趣,她看了很久,其中的很多對比詞Happy& Sad、Weak& Strong、Plump&lean都是從這本書學到的。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既然這本她喜歡,那會不會喜歡同一作者其他書呢?抱著試試看,我又陸續買了《The Going To Bed Book》、《Your Personal Penguin》、《One, Two, Three》……不出意外,她確實都很愛看。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Sandara Boynton的書不僅清新有趣,而且語句押韻,讀出來非常好聽,我當時也是模仿了很久才敢給女兒讀:)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除此之外,像卡爾爺爺的繪本(不多說了,確實經典)、Margaret Wise Brown和 Taro Gomi和Anthony Browne的也都喜歡。

3. 孩子的個性喜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喜好,有些繪本雖然經典,但她不買賬。

像牛津樹,連看都不看,也並非牛津樹不好,而是她說不喜歡其中的畫風。

但另外一套《Little Critter》,卻愛的不行。這套書我入手很早,在她剛一歲多就買了。

按理說從故事情節來講,更適合大點的孩子,可女兒偏偏拿著不放,連那個可愛的小毛人動作都會反覆模仿,「I aim. I throw. I fly. Whoops! I forgot to let go.」這幾句她幾乎一字不落的說出來。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除了畫風,小朋友其他的愛好也都可以。

我女兒的愛好之一就是美食了,所以每次看到有關吃的繪本就忍不住剁手。

除此之外,像High Five雜誌幾乎每一期中也都有關於一道美食的製作,可以親子互動。其中Activity: Pretend-Play Hot Cocoa,製作過程和材料準備簡單,當時她看著喜歡,我們就一起作了一杯(雖然不是真的,但也擋不住其熱情)。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我是邊說邊示範給她看的,她也跟著模仿,做成之後很是興奮,其中的英文表達自然也理解了。

那愛吃披薩呢?就找個作披薩的繪本《Cook it》,愛吃餅乾呢?那就《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饞香腸就來《Ten fat sausages》,想野餐了就看看《LuLu』s Luch》………這方面的繪本也相當多的。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總之,她喜歡什麼,我就找相應的繪本或材料給她看,她是主角,我是支持和提供者,這樣選出來的繪本,孩子就會愛看,愛模仿,效果也能事半功倍。

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

這一點是我在刷廖彩杏書單時開始意識到的。不可否認,廖單確實不錯,但年齡跨度從0歲到8歲如此之大也是事實。

之後我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也逐漸摒棄了「別人家」書單,而是把自己孩子的實際狀況考慮在內:

1. 好玩的機關書(適合低幼)

由於我家孩子當時比較小,所以考慮了機關書。

第一本讓女兒翻牌很久的機關書就是《Pat the bunny》,從1歲半看到3歲,裡面的小機關已經被玩的面目全非,掉的掉,補的補。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裡面的小機關,既可以摸,也可以聞,還能好奇的照照小鏡子,別說小孩子了,就連我都跟著一起玩!

另一套種草的翻翻書就是LuLu了,同樣也很吸引女兒,動動小手系下裙帶,摸摸粘粘的蜂蜜,這套書她玩了很久,而且會對我說:「Honey is sticky」。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當然,這類繪本還有很多,比如甜心英語的《A Fragrant Picture Book》,當女兒用小手搓搓上面的插畫時,就能聞到一股松針的清香。

Child』s Play的洞洞書,也是我們翻版率很高的一套洞洞書,Matthew Van Fleet的《Heads》、《Alphabet》抽拉書,也能讓孩子在玩中了解各種動物的特徵,超生動形象。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這類書都正好符合了孩子們的年齡特徵,也難怪愛的不行。

2. 貼近孩子生活的繪本

如果說機關書更適合低幼,那選擇貼近生活的繪本就比較通用了,這個思路選擇繪本一般都不會錯。

屎尿屁,是小孩子永遠感興趣的話題,所以繪本《Everybody poos》就被女兒翻了無數遍。

雖然便便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但卻可以延伸出許多的學問。小繪本簡潔幽默,也很逗趣,書中各種小動物的大號方式一覽無餘,而人類的便便行為也認識了。

其中「He wipes himself with paper and flushes it away」是隨時可以用到生活中的呢。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再比如,我們每天早上起床,都會習慣的看看外面天氣。當我問她「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她經常會跑去拿起《Weather》這本書,翻到第一頁,用小手指給我:Sunny day or rainy day。

每當天空飄有白雲時,《Little Cloud》就派上用場了,引導她去玩猜雲遊戲,正好也可以套用繪本中那句「Little Cloud changed into a/an XXXXX.」

還有《Today is Monday》也是與小朋友生活息息相關的,包括星期、動物和食物,不知不覺就把繪本中的內容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了。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其實繪本和生活總是相互滲透的,一點一滴都可以捕捉。

有時在讀了某個繪本,比如卡爺爺的經典《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女兒會格外關注蝴蝶,而讀了《The Itsy Bitsy Spider》又喜歡上蜘蛛,想知道它是如何吐絲和捕捉小昆蟲的。

同時生活也會改變她對繪本的興趣,當她習慣有小玩偶陪伴時,她會認同《Rosie and Pinky》;在她第一次坐飛機時,繪本《Planes》也開始受寵了;當她想要吃的,我說這次不可以時,自己會主動拿出小毛人的《Shopping with Mom》,讓我學裡面的動作。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所以,如果生活中仔細觀察的話,選出孩子喜歡的繪本是不是也變得沒那麼難了呢。

中文閱讀是選擇英文繪本的助推器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文的閱讀會幫助英文繪本的理解,自然也會擴大英文繪本的選擇範圍。

在女兒進入3歲後,我或多或少想讓她開始接觸科普類英文繪本,但這類繪本不像故事書那麼有趣兒,直接拿給她看,會覺得有些枯燥。

為了能讓她更好的理解,我先讓她看了一些中文科普書,在有了一定認識和理解後,就帶她看相關的英文書。

記得女兒在看《那些重要的事》時,對裡面的五大洲和各個國家很感興趣。

當對世界、中國以及城市有了些了解後,我拿《Hello World》給她看。這是一套認識世界,培養藝術審美的佳作,她相當喜歡,看了無數遍,甚至嚮往著要去這些城市。

除此之外,我們還陸續接觸過關於地理、人文和宇宙的科普書,像《揭秘世界》、《揭秘宇宙》,之後,給她看了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一個繪本《Here We Are》。

資深編輯媽媽分享:走過2年的剁手彎路,終於找到了買繪本的套路

當初第一次給她看時,或許是因為不太明白,興趣不大。但現在,在有了更多關於星系、世界、人種的一些知識後,她饒有興緻地聽我一點一點把它讀完。

不光是科普類書,其他孩子未經歷的事,如果在中文閱讀中有所接觸,那麼再碰到英文繪本中相類似情景,就會容易理解,產生共鳴。

結 語

如今再選繪本,基本都是她帶著我走,而我需要做的是用心觀察,跟隨她就好了。英語啟蒙路很漫長,我也才剛剛開始,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無論怎麼選擇,都不要磨滅了孩子的興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