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勃的水平明顯比盧照齡高,為何楊炯卻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后」

王勃的水平明顯比盧照齡高,為何楊炯卻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后」

「初唐四傑」中,最出名的是王勃,文學成就最高的也是王勃。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這些詩賦,因為進入教材,為我們耳熟能詳。相反,很多人卻並不知道盧照鄰這個人,他的人生經歷,他究竟寫了什麼詩歌,大家都不甚了了。

不過,《新唐書》記載:「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議者謂然。」就是說,同為「初唐四傑」之一,排在第二位的楊炯,對王勃和盧照鄰卻有截然不同的判斷。楊炯認為他恥於排在王勃之後,卻羞於排在盧照鄰之前。顯然,他的意思是說,盧照鄰的水平,是明顯高於王勃的。

那麼,楊炯當時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判斷?而且當時的人還「議者謂然」,也就是說還同意他這個判斷。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認為,楊炯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不完全是奔著文學成就去的,而是有其它因素在裡面。有什麼因素呢?

一、年齡問題。

王勃是650年生的,楊炯是650年生的,盧照鄰是636年生的。也就是說,楊炯和王勃是同齡的,盧照鄰大楊炯和王勃14歲,算得上是他們兩人的長輩。

我們知道,很多人對長輩都是充滿敬重的,在對長輩做評價的時候,也不吝嗇讚美之詞。就算長輩沒有那麼大的成就,在讚美上誇張一點,從尊重長者的角度來說,大家也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自己內心也心甘情願。

但同齡人就不這樣了。很多人都對和自己同齡的人不服氣,都要和他較一較勁。現在楊炯排在王勃的後面,他當然很不服氣了。

對於這個排位,楊炯不服氣的,還不僅僅是因為他排在王勃之後,而是王勃排在首位,他排在第二位。在一個排位中,排在首位和排在第二位的,都是非常敏感的。排在首位,說明這個人是領袖,是具有超凡能力的。排在第二位的則說明,他雖然能力上也是出類拔萃的,但因為有人比他更厲害,他只能屈居第二。這在第二位的心中,是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滿滿的不平和不服。

二、人品問題。

王勃很早就表現出了積極入世的樣子。663年,王勃才13歲,就寫了一篇《上絳州上官司馬書》,在文中表達了要當官的想法。664年,王勃14歲的時候,又上書右丞相劉祥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表達想當官的想法。被劉祥道稱為「神童」。665年,王勃15歲的時候,又給唐高宗上了一篇《乾元殿頌》,稱頌唐高宗,同時再次表達了想當官的心思。而這篇賦也讓唐高宗大稱王勃是「奇才」,第二年便授予他朝散郎的職位,那時候他16歲,是朝廷中最年幼的官員。

雖說在唐朝時期,士人想要當官,都有向當權者獻詩獻賦的傳統。但是,像王勃那樣,從那麼小開始,就非常密集地獻詩獻賦,而且向皇帝獻賦,還是比較少的。再加上古代知識分子都有清高的一面,瞧不上那些對官員趨炎附勢的人,因此,王勃的作為,確實是容易遭詬病的。

而王勃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更讓他的聲譽受到很大的影響。當時,唐高宗把王勃分給沛王李賢,讓他輔佐李賢。後來,李賢和英王李顯鬥雞,王勃幫李賢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也就是為李賢的雞,討伐李顯的雞。這篇賦給唐高宗看見了,大怒,說王勃不能阻止王爺們玩這種荒唐的遊戲,反而教唆王爺們不務正業,同時還讓王爺們鬧不和,完全是佞臣,因此把他逐出王府。

王勃這種沒有原則的討好權貴,就更讓人瞧不起了。

反觀盧照齡,很少巴結權貴,因而鬱郁不得志,而且還承受著身體疾病的嚴重摺磨,可以說,人生非常悲苦。他這樣的人生際遇,是很容易引發同情的。

楊炯也很不得志。他到30歲的時候,才得了一個「讎校典籍」的九品小官。他的心理,和盧照齡是更貼近的。

三、文章問題。

「初唐四傑」之所以被放在一起相提並論,還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藝術成就高。更重要的,是他們改變了南朝以來的「宮體」詩歌,讓詩歌走向民間,走向鮮活的表達。

在這一點上,楊炯是革命性最強的,而且是有自主意識的。不過,作為團隊領袖,作為榜首的王勃,雖然文章開闊絢麗,但是,包括《滕王閣序》這樣的賦,明顯都有粉飾太平,為統治者唱讚歌的味道。

而盧照齡所寫的詩,抒發人生悲苦的東西更多一些,更貼近現實,更能體現詩歌價值的那一面。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楊炯不佩服王勃,反而特別佩服盧照齡。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去了日本是真的嗎?她在馬嵬坡究竟有沒有被縊殺
魯迅在北京買了大宅子,為何要搬出去,把大宅子讓給周作人住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