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武卒、齊技擊、秦銳士、趙飛騎,戰國時期的四支特種部隊

魏武卒、齊技擊、秦銳士、趙飛騎,戰國時期的四支特種部隊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戰亂不斷,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因此每個國家都在試圖強軍,以稱霸於諸侯之間。在這風雲際會的幾百年間,戰爭形勢和規模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了戰國時期,更先後出現了四支精銳部隊,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1.魏武卒

三家分晉之後,魏國國力僅為原晉國的三分之一,並且疆域散漫,根本算不上大國。魏國的開國君主魏文侯是一個有野心的君主,他廣招天下賢才,改革強國,期間就重用了衛國的吳起。吳起用兵在治而不在多,他建議魏文侯組建一支精兵,於是在魏文侯的支持下開始軍事改革,組建了一支重甲步兵部隊,也就是魏武卒。

魏武卒、齊技擊、秦銳士、趙飛騎,戰國時期的四支特種部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魏武卒的選拔非常的嚴苛,參選之人必須能披上三重甲,拿著長戟,腰懸鐵利劍,背上犀面大櫓,再加上50支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在這麼多的負重下,還要在半天內連續急行軍一百里,只有這樣,才可以成為武卒。

吳起帶領魏武卒,攻克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奪取秦國五百里疆土,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陰晉之戰中,吳起以五萬魏武卒大敗十倍於己的秦軍,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後再次幫助韓趙大敗齊軍,攻進齊長城。

吳起帶領的魏武卒創下了 "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在當時世界都是最強悍的一支軍隊。

2.齊技擊

齊技擊最初於春秋齊莊公時期創立,到了齊桓公時期,更憑藉這些技擊之士稱霸各國。到了戰國時期,齊威王又加大了對技擊之士的重視,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加上齊威王重用田忌、孫臏,因此連續在桂陵、馬陵之戰中接連重創魏國軍隊,使魏武卒元氣大傷,威風不再。

魏武卒、齊技擊、秦銳士、趙飛騎,戰國時期的四支特種部隊

齊國技擊之士挑選的都是一些非常厲害的勇士,再對這些勇士進行多方面的考核,徒手搏鬥、角抵、游泳、騎術、劍術、射術及各種殺敵技能都是他們的必修科目,並且還進行優中選優,因此剩下的技擊之士都是一些掌握多種殺敵技能的特種人才。

技擊之士——疾如錐矢,戰如雷電!這便是對於齊國技擊之士的評價。

3.秦銳士

秦國歷代都有著東出的野心,河西之地被攻佔之後,秦國的東出就變得更加困難,並且河西之地的丟失也成為了秦國的恥辱,秦國國君一直都在想著收復河西之地,並為此一直做著努力。

魏武卒、齊技擊、秦銳士、趙飛騎,戰國時期的四支特種部隊

秦孝公時期,重用衛國商鞅進行變法,按軍功給予爵位和田宅,因此軍力大盛,士兵的戰鬥力都變得很強。當時的魏武卒是天下最強的重甲步兵,秦國在選拔士兵的時候,也參照了魏武卒的選拔方式,在魏武卒標準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面牛皮盾牌,總重約在八十餘斤,而魏武卒的負重是五十多斤。

在通過這一關後,還要進行實戰對抗,從中獲勝的可以入選為秦軍的精銳,被稱之為「鐵鷹銳士」。凡能成為鐵鷹銳士的人,個個都是勇猛無敵之人。這樣的選拔強度,自然也就是求精而不在多,秦國新軍二十萬人,從中選出來的鐵鷹銳士僅僅只有一千六百人,後來的殺神白起便是此出身。因此荀子說「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

4.趙飛騎

趙國自從建國以來,就是四面受敵,因此形勢逼迫著趙國必須變得強大。趙武靈王時期,趙武靈王敢於衝破舊觀念,捨棄礙事的長袍,選擇向北方的胡人學習,吸取他們的優點,騎士改穿胡服,長劍換彎刀,鐵甲換皮甲,減輕了負重,奔襲起來更輕快。

魏武卒、齊技擊、秦銳士、趙飛騎,戰國時期的四支特種部隊

李牧曾帶領十萬飛騎五萬步兵,打的匈奴、胡人十多年不敢入侵趙國。秦趙閼與之戰中,趙奢帶領趙飛騎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以上便是戰國時期的四大精銳部隊,這四支精銳部隊是先後出現的,前三支都是步兵,只有趙飛騎是起兵,如果拿這幾支隊伍的巔峰時期作比較,你覺得哪支部隊更厲害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