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山水畫大師陸儼少談用墨之法

山水畫大師陸儼少談用墨之法

用墨之法,要想到潑、惜兩字。潑墨法是用極濕墨,即筆頭蘸上飽和之水墨,下筆要快,慢則下筆墨水滲開,不見點畫。等干或將干之後,再用濃墨破。即在較淡墨之上,加上較濃之筆,使這一塊淡墨之中,增加層次。也有乘淡墨未乾之時,即用濃墨破,如是濃墨隨水滲開,可見韻致。或則筆頭蘸了淡墨之後,再在筆尖稍蘸一點濃墨,錯落點去,一氣呵成,即見濃淡墨痕,不必再破。

在適當的地方,一處或幾處用上潑墨法,在干筆淡墨之中,鑲上幾塊墨氣淋漓的潑墨,可以使通副神氣更加飽滿。或者覺到在這一部分全用干筆淡墨,精神不夠,可用濃濕墨順著干筆的勢道,略略加上幾筆點或短畫,以提神貫氣。這也叫[破],破者破其平,所以淡墨用濃墨破,干墨用濕墨破,一個目的就是讓畫面不平有層次。因之潑墨惜墨可以穿插互用。

用筆得當,輔以多種用墨法,泯合無間,則相得益彩。常用墨用法主要有四:一、潑墨法;二、惜墨法;三、積墨法;四、破墨法。潑墨法飽蘸水墨,利用濕筆淋漓,直潑紙上,其勢疾風驟雨,傾倒而至。未潑之前,何處濃,何處淡,虛在哪裡,重點在哪裡,心要有個底。不能盲目無主,是成是敗,且碰運氣,潑下再說,這樣每致失敗,潑過之後,趁其未乾,於淡墨處用濃墨破其平。或等干後再加,點簇房屋水口、人物竹樹。或少加皴筆,分出石面,要前後關聯,有血有肉,打成一片,粗中有細,濕中有干,於模糊中有分明,來去龍脈,交待清楚。切忌滿紙狼藉,臃腫糜爛,一團黑墨,有乘物象,不見筆跡。

惜墨法,就是干墨燥墨勾出物象,稍加皴擦即可。惜墨法筆頭要干,於緊要處,甚至可以從口中吮出。所謂惜墨,實是惜水。輕煙淡墨,明凈無滓,由淡入濃,層層加染,雖實亦虛。

潑墨放,惜墨收;潑墨動而惜墨靜。兩者之間,潑墨易病獷,惜墨易病弱,互相穿插,互輔相成,然後得臻佳境。

積墨法多用絹或熟紙,利用其不吸收,用瑣細簇的茸頭,飽蘸墨水,聚集在絹或紙上,等其自干,四面起墨痕,得到渾厚蒼潤的效果。一遍已足,不再加染。如或不足,可用墨或色,加上第二遍,但要似離不離,不要重複。在生紙上,因其吸收易滲,可用多次層層加染,同樣可以達到蒼厚的效果。

破墨法先上淡墨,等其未乾,點上濃墨,以破其平。濃墨不宜多,疏疏幾筆,少許便足。或在山腳堤下,用淡墨畫沙或水紋,趁未乾畫濃墨竹,讓它滲開,以見墨韻,或則筆頭蘸了淡墨之後,再稍蘸一點濃墨錯落點去,一氣呵成,即見濃淡相間,不必再破。

元.黃子久稱: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是也]。這段話對惜墨法來說是不錯的,但不能一概如此。如潑墨法以及惜墨法中山石露出積角處,空出口子,必須上手即用焦墨濃墨,生辣幾筆,是見精神處。不能由淡入濃,以致模糊了筆墨痕迹,只有早濃墨旁邊漸淡處,層層加濃,不失生辣,又見渾厚,黃子久所說用墨最難,實則這生辣幾筆,雖是用墨,主要是用筆。必須見筆跡,做到沉著痛快,用筆不好,效果全失。

用墨要光潤,潤非濕之謂,干筆也要潤,要於枯淡中見豐腴,墨由筆生,筆頭蘸墨,如果筆毛平均著力,則墨滲紙上,倍見豐實腴潤。下筆平均著力,筆毛鋪開而不散,筆與筆之間,濃濃疏密,剝剝落落,似斷而續,顧盼生姿,互相貫氣,這樣就不平,不平而自見毛。無論干筆濕筆,能毛就有蒼茫感,筆墨不多,而自豐厚。

潤與燥,關鍵在於水,水多則潤,水竭則燥,能者善於掌握水分,宜潤則潤,宜燥則燥,下筆之前,首先心中有數,筆中水分多少,含墨濃淡,功夫既到,不假思索,隨筆點染,看似不經意,而無不幹濕得當,濃淡適中。

註: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春秋 的精彩文章:

靜物繪畫作品,美到犯規!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