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揚州出土瓷器水壺,壺身上有幾個「怪」字,揭露當時瓷器界的秘密

揚州出土瓷器水壺,壺身上有幾個「怪」字,揭露當時瓷器界的秘密

一座唐代墓葬出土的碎掉的瓷片,在器物被還原之後,卻引起了考古專家們極大的重視。復原之後的瓷器究竟有何特殊之處,會讓見多識廣的考古專家們都感到困惑?它又會揭開怎樣的秘密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80年時,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國內的經濟發展建設也在迅速騰飛,各種建築材料的需求陡然加大。揚州東風磚瓦廠的領導們出於這種形勢,決定對磚瓦廠進行大規模擴建,可就在擴建過程中,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規定,在施工前期,需要對當地的地下結構進行考察,以免因施工而破壞古迹。正是在此次考察中,專家們還真的發現了地下埋藏的一座土坑墓。在對已發現墓葬進行挖掘時,專家們發現了不少重要文物,其中包括各類金銀器、玉器、瓷器、陶器等,根據文物風格判斷,該墓葬屬於典型的唐代墓葬。

專家們在清理墓葬棺槨時,從木棺中發現了不少青瓷碎片,通過顏色和斷面對比,專家們一致確認所有的陶瓷片都屬於一件器物。為了更好的揭開其中秘密,專家們將所有的瓷片都小心翼翼的收起,並將其送迴文物單位請文物修復專家復原。

通過文物修復專家的努力,碎瓷片終於被修復成一件完整的器物。這件文物是一件唐代陶瓷水壺,壺身通體施青綠色釉,壺唇口稍稍向外微撇,頸部通直,兩肩微溜,呈橄欖形扁平腹,壺身兩側有雙耳,一面用綠彩繪有長角雲氣紋,另一面則用綠彩書寫了某種神秘文字,是典型的唐代長沙窯風格器物。

專家們根本不認識壺上的文字,猜測為滿文或者蒙古文,因而只能請來專業的文字專家對其進行破解。文字專家看罷後,確定這是古代的阿拉伯文字,瓶身文字寫的是「真、主最偉大」之意。文物專家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件陶瓷水壺,是長沙窯出品專門賣往西域的陶瓷製品,鑒於此種情況,專家們正式將其命名為「唐長沙窯阿拉伯文背水壺」。

長沙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窯口之一,該窯遺址在1958年銅官鎮附近被發現,曾經出土了大批的瓷器。陶瓷業歷來是湖南傳統的手工業,在千年的發展之中,屬唐代至五代時期最為興盛,同時也形成了特色的湖南長沙窯陶瓷風格。

在唐代時,長沙窯制釉技術總共經歷了三個階段,一為青釉,二為顏色釉,三為釉下彩。其中的釉下彩,是長沙窯制瓷工藝的獨特手法,甚至還形成了當時的「南青北白」局面,與越窯青瓷,邢窯白瓷三足鼎立,對唐朝陶瓷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通過對「唐長沙窯阿拉伯文背水壺」的研究,專家們發現,唐代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並與西域各民族的聯繫也相對密切,給「民間瓷窯」帶來了生存與擴大的機會。

陶瓷是華夏獨有的手工製品,唐代的民間窯口面對有利的商業形勢,亦開始試探地打通國外市場,將自己的產品遠銷國外。長沙窯在出產陶瓷滿足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在不斷試圖開闢新的外銷戰場,隨著出口的瓷器越來越多,同時也是為了滿足西域人的審美要求,這才製造出大量具有濃重西域風格的產品,這種瓷器也是該窯口的主要盈利項目之一。

「唐長沙窯阿拉伯文背水壺」不僅體現了唐代高超的制瓷工藝,同時也是國內民間窯口向國外輸出產品的證明。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商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唐長沙窯阿拉伯文背水壺」的出土,讓我們真正地明白,想要佔領市場,就要不斷地研究市場,並進一步滿足顧客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雙贏。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乾隆是個「神」皇帝,他不僅善於鑒定文物,還善於加工創造文物
溥儀遣散太監後,竟有一批太監到上海參加工作,最後卻成了笑談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