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加 7 評測:3000 元檔最佳「水桶機」

一加 7 評測:3000 元檔最佳「水桶機」

今年的手機圈比往年來的更加精彩,為了在「5G 元年」收穫更多的 4G 用戶,各家廠商紛紛在產品上拿出了更多的「誠意」。

驍龍 855 迅速從旗艦專屬下放到 3000 甚至 2000 元檔機型,IMX586、升降結構、屏幕指紋等「高端」特性正在成為很多千元檔機型的選擇,甚至蘋果和三星也在定價上更加「親民」。

在上半年眾多優秀的國產手機里,一加 7 Pro 是我們最為滿意的一款。

在這款一加手機第一款打上了「Pro」標籤的產品上,一加配備了顯示素質足以媲美業界頂尖水準同時具備 90Hz 刷新率的「流體屏」,實現了目前安卓手機里最為流暢跟手的操作體驗。此外,在設計、拍照、充電、指紋、配置等方面,一加 7 Pro 都拿出了一流或頂級的水準。

相比之下,和一加 7 Pro 同期發布的一加 7 顯得多少有些無聊。

和完全重新設計的一加 7 Pro 不同,一加 7 是在去年下半年發布的一加 6T 基礎上進行的常規升級機型。

一加自己肯定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決定直接把 8GB 256GB 容量一加 7 的售價定在了 2999 元,比半年前同規格的一加 6T 低了 1000 元,一下子讓「一加 6TT」成為了這個價位最值得關注的機型之一。

更「好看」的水滴屏

手機正面,一加 7 採用了一塊和一加 6T 規格完全一樣的水滴屏,6.41 英寸,解析度 2340X1080,三星 AMOLED 面板,正面覆蓋著 2.5D 大猩猩玻璃蓋板。不過在屏幕色彩的調教上,一加 7 和一加 6T 有明顯的不同。

在默認設置下(一加 6T 選擇「默認」,一加 7 選擇「鮮艷」),一加 6T 是明顯的「冷艷」風格,屏幕色溫偏冷,顏色的飽和度高,很多用戶喜歡這種「抓眼」的風格,但也有一些用戶認為這種色彩容易產生疲勞感。

在一加 7 上,雖然默認的「鮮艷」模式依舊有一點「冷艷」的趨向,但程度相比一加 6T 有了明顯的收斂,和一加 7 Pro 基本一致。

一加 7 也像 7 Pro 那樣提供了自然和專業兩種額外的色彩模式可選,專業模式有 NTSC、sRGB、Display-P3 三種,均可以額外疊加色溫調節。

在頂部「水滴」區域的處理上,一加 7 和一加 6T 保持一致,「水滴」和屏幕邊緣通過弧度連接在一起,比市面上常見的類半圓形「水滴」在視覺上更和諧一些。

至於邊框的控制,和 6T 相同的一加 7 雖然沒有一加 7 Pro 控制的那麼極致,不過在目前的三千元檔機型里,一加 7 的邊框依舊可以歸到較窄的一類。

一加 7 繼續採用了光學屏幕指紋,方案和一加 7 Pro 一樣,實際速度比一加 7 Pro 基本相同(一加 7 Pro 因為顯示面板更薄可能會快一丁點),是目前屏幕指紋里的一流水準。

曜岩灰、琺琅紅雙色可選

材質上,一加 7 的採用了中高端手機里最常見的鋁合金中框加玻璃後蓋。

其中,中框在採用了弧度設計的基礎上,上下兩段可以看到一加手機家族式的「稜線」設計,降低視覺厚度,提升層次感。

在一加 7 的機身左側,可以看到一體式音量鍵,右側是電源鍵和三段式按鍵(切換靜音、振動、響鈴),按鍵手感延續了一加手機的優秀傳統,手感稍硬,回彈明確。

後蓋部分,一加 7 採用的依舊是 3D 熱彎玻璃,後置雙攝位於中間,略突出機身,下方是一加的品牌 logo。

一加 7 提供了琺琅紅和曜岩灰兩個配色,其中琺琅紅和一加 6 時的琥珀紅比較接近,顏色比市面上常見的紅色手機偏深,觀感「剔透」。

曜岩灰是我們手上的這個版本,和一加 7 Pro 的曜岩灰相同,實際的顏色大致是在銀灰的基礎上了加了一點黑色和紫色,對著光可以看到一點豎向光紋,觀感很特別。

曜岩灰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加 7、7 Pro 的顏色,第一眼看上去,它不像一加 7 Pro 的星霧藍或一加 7 琺琅紅那樣「抓眼」,不過卻非常耐看。

對了,再次提醒下,大家不要被一加官方那個酷似黑色的渲染圖「誤導」,曜岩灰是灰色,不是黑色。

得益於沒有機械結構和稍小的屏幕尺寸,一加 7 的手感要比 7 Pro 明顯輕薄了一些,重量為 182 克,比一加 6T 還少了 3 克,機身厚度雖然有 8.2 毫米,但大弧度的後蓋和中框讓一加 7 拿在手上依舊感覺很薄。

驍龍 855、UFS3.0

配置可能是一加 7 產品上的最大亮點。

SoC 自然是驍龍 855,運行內存有 8GB 和 12GB LPDDR4X 兩個版本,內置存儲為 256GB UFS 3.0,這也是繼一加 7 Pro 後第二款開賣的 UFS3.0 手機。

最頂級的配置,加上氫 OS 在流暢度上一貫出色的優化,一加 7 的流暢度自然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依舊是穩穩的安卓頂級水準。非要挑刺的話,由於少了 90Hz 的加持,一加 7 距離一加 7 Pro 上那種滑動和動畫極為跟手的「smooth」體驗還有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一加 7 底部的 USB-C 口也支持 USB 3.1 GEN1,如果大家有使用數據線拷貝大數據文件的需求,可以考慮額外買根告訴數據線(原裝數據線是針對大電流定製的,數據傳輸只支持 USB 2.0)。

周邊配置部分,一加 7 內置了 NFC,支持藍牙 5.0(支持 aptX HD 和 LDAC)、雙頻 GPS,Wi-Fi 支持 2×2MIMO 雙天線,LTE 支持 4×4 MIMO,最高 Cat.16,下行 5CA,上行 CA。

一加 7 的電池容量為 3700 毫安時,和一加 6T 相同,續航表現也差不多,日常亮屏大概 6 到 7 小時,足夠多數用戶堅持一整天,稍好於 90Hz 狀態下的一加 7 Pro。

充電部分,一加 7 採用的是 5V 4A 的 20W 快充方案,實測 70 分鐘出頭可以從零充到 100%,前 40 分鐘可以保持全速輸出,加上亮屏快充和低發熱兩個傳統優勢,實際體驗並不輸其它品牌 25W 上下的快充。

雙揚聲器、線性馬達

一加 7 採用了和 7 Pro 同規格的大尺寸超線性馬達,頂部和聽筒各一個,支持杜比全景聲。

實測下來,一加 7 的外放表現的確對得起這套硬體,音量非常大(比 Galaxy S10 還要大一些),音質優秀,綜合表現和一加 7 Pro 差不多,足以和三星、蘋果的頂級旗艦機一戰,同價位自然是穩穩的第一檔水準。

至於振動,一加 7 沒有用上一加 7 Pro 那個體積很大的橫向線性馬達,不過也升級到了品質不錯的縱向線性馬達,振動感受比 6T 乾脆了不少。

IMX586 感測器,光學防抖

一加 7 採用了後置雙攝方案,主攝是和一加 7 Pro 一樣的索尼 IMX586 感測器(1/2.0 英寸,4800 萬像素,Quad Bayer 陣列),鏡頭光圈 F1.7(一加 7 Pro 是 F1.6),支持 OIS 光學防抖,副攝是一顆 500 萬像素的景深虛化鏡頭。

有些遺憾的是,一加 7 沒有搭載超廣角鏡頭,少了一些可玩性,好消息是,一加在數碼變焦上額外下了些功夫。

通過使用超解析度等演算法,一加 7 在 2 倍焦距下依舊可以獲得不錯的變焦品質,比不上 iPhone XS 這種素質頂級的 2 倍焦距頭,但比其它採用數碼變焦的手機(包括 Google Pixel 3)要好不少,具備不錯的可用性。

功能上,一加 7 和一加 7 Pro 沒有什麼區別,人像模式、專業模式、手持夜景模式全都在。

以下樣張均使用一加 7 在自動模式下拍攝。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一加 7 搭載的相機是較早的方案,成像風格偏「真實」,一些用戶可能會覺得顏色第一眼沒那麼好看,需要手動拉一下飽和度、對比度。不過和一加 7 Pro 一樣,一加會在之後為一加 7 推出調整了色彩方案的新固件,成像風格會更加好看明快。

3000 元檔最佳「水桶機」

綜合看,一加 7 在一加 6T 的「框架」之上,對性能、相機進行了明顯的升級,同時在揚聲器、振動、屏幕指紋等細節部分進行了必要的補全。

雖然 90Hz、「真·全面屏」等特性的缺失讓一加 7 無法提供一加 7 Pro 那種「機皇」級別的體驗,但考慮上定價,一加 7 無疑也是 3000 元檔次最值得購買的「水桶機」之一。如果你對部分本地化功能沒有太多的要求(一加在細節的本地化服務上還有不少待完善的地方),這個「之一」完全可以去掉。

對了,一加 7 提供了 8GB 256GB、12GB 256GB 兩個版本可選,售價分別是 2999 元、3499 元。我們認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8GB 對多數用戶來說仍舊是完全足夠用的,除非你是「頂配黨」,否則我們推薦大家購買 2999 元的版本。

(照片:豆腐店店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聯想 Z6 青春版體驗:驍龍 710+4050mAh 大電池,一款定位明確的千元機
米家檯燈 1S 圖賞:新增 HomeKit,售價 179 元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