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Uber一季度巨虧後,東南亞出行巨頭卻擴張加速

Uber一季度巨虧後,東南亞出行巨頭卻擴張加速

共享打車服務平台的模式最早起源於美國的Uber,滴滴的發展見證了這一模式的迅速規模化。直到近幾年,資本開始蜂擁湧入6億多人口的東南亞市場。以Grab為代表的出行服務巨頭正在激進地進行擴張。

東南亞市場快速崛起

去年Grab宣布年收入已突破10億美元大關,成為東南亞第一家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移動出行科技公司。2017年Grab獲得來自軟銀和滴滴出行合計20億美元融資,此後又獲得豐田汽車10億美元注資。今年早些時候,軟銀基金再向Grab注資14.6億美元,使其累計融資額達到45億美元。在軟銀注資後,Grab估值就已經達到140億美元。

去年3月,Grab宣布16億美元收購Uber在東南亞市場業務,Uber換取Grab 27.5%股份。這一收購也令Grab贏得Uber平台的司機以及Uber Eats外賣業務,從此Grab通過旗下Grab Food服務大舉進軍外賣領域。Uber CEO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也因此獲得Grab董事會席位,軟銀和滴滴創始人程維也分別佔據了Grab董事會席位。

在Grab位於新加坡的司機中心,31歲的送餐司機Abdull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他從Uber Eats轉到Grab Food,收入大幅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訂單達標要求的增長。「Grab不停地增加司機獎勵的訂單數量,現在每天從早到晚要送二三十單才能獲得更高的獎勵,周末可能要送五六十單。」Abdull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外賣訂單數量不斷增長的背後是Grab擴張服務規模的野心。這家成立七年的初創公司,正在打造一個像騰訊微信這樣的超級平台,為消費者提供重要的日常生活服務。

一年前,Grab發布了面向開發者的應用平台GrabPlatform,合作夥伴可以把Grab平台與自己的服務相結合,為用戶提供包括交通、食物、購物遞送及電子支付等服務。Grab聯合創始人、CEO陳炳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每個東南亞國家都應該受惠於數字經濟。」他預計到2050年,東南亞將成為第四大經濟體。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中產階級,技術基礎設施也會更加成熟。

根據貝恩公司的報告,東南亞的在線零售銷售額預計到2020年會增長超過10倍,達到7000萬美元。Grab的合作夥伴HappyFresh首席執行官GuillemSegarra此前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東南亞的雜貨品配送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根據我們的研究,70%的雜貨店送貨應用程序用戶每周至少購物一次,而且他們喜歡從熟悉的商店購物。客戶希望他們想要的物品隨時有貨,並在他們想要的時候垂手可得。」

基於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Grab又推出了快遞服務Grab Express。司機Abdulla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以新加坡為例,原本市場上的快遞公司送貨最快需要4小時左右,現在有了Grab Express服務,客戶可以通過支付更高的費用,在1小時內將貨物送達,這類似於中國的「閃送」。

與此同時,在東南亞市場,Grab及其最大的競爭對手GoJek正在進行阿里騰訊式的擴張,構建自己的生態圈,這種競爭勢態短期內只會加劇,Idinvest合伙人Julien Mialare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盈利前景依然渺茫

相比已經上市的美國出行巨頭Uber或者Lyft而言,手握充裕資金的Grab目前並沒有上市打算,並仍處於擴張市場規模階段。截至目前,Grab用戶下載數量已經突破1.44億,用戶可訪問超過900萬的司機、商家和代理商。

出行服務公司正在全球範圍受到資本的熱捧,但從已經上市的Uber和Lyft最新披露的財報來看,這些已經規模化的平台距離盈利仍然非常遙遠。

Uber上周四盤後公布的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依然巨虧超過10億美元。Uber上個月上市以來遭遇了滑鐵盧,目前股價仍位於45美元發行價下方,最新收盤價為40.4美元,較發行價跌幅超過10%。

Uber財報顯示,儘管第一季度訂單總金額146.5億美元,較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長34%,但Uber Eats為外賣司機註冊的支出增長31%至2.39億美元,佔據很大一部分成本。

在東南亞市場,Grab Food也為加速市場擴張不惜代價地激勵外賣司機。Adbull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Grab打車司機不同,外賣司機無需支付Grab公司傭金,Grab外賣的收入主要來自向餐廳和用戶收費。

而即便是不經營外賣業務的Lyft也遠未實現盈利。Lyft上個月發布的上市以來首份財報顯示,第一季度Lyft每股巨虧9美元,當季營收7.76億美元。Lyft預計全年營收在32.75億美元至33億美元。

Lyft上市以來的股價也已經較72美元的發行價下跌了近25%,市值也由上市之初的超過200億美元蒸發至目前的不到160億美元。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兼并購業務主席周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出行平台短期盈利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像滴滴這樣在中國基本無規模以上競爭對手的市場參與者,仍無法實現盈利。而Grab目前加速擴張的做法也有其必要性,因為共享出行平台要取得盈利的最關鍵因素就在於規模效應。」

競爭轉向提升安全和服務質量

與此同時,在打車軟體平台需求激增的行業發展背景下,亞洲打車平台服務提供商正在越來越聚焦於提升服務安全性和質量。

無論是中國的滴滴出行和東南亞打車巨頭Grab,都在探索新的模式,讓打車體驗變得更加安全舒適。司機成為了平台重要的資產。

滴滴已經開始提供專營的管理車隊和現金的生態系統,今年4月上線了新的一站式網約車金融服務平台「全桔系統」App。這與最初的由個體司機在業餘時間在滴滴平台上提供打車服務不同,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使用專職司機和專營的車隊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通過這種模式提供專車服務的企業的數量在中國達到6000家。

同樣地,Grab也在印尼推出了留住優質司機的計劃。比如評分在4.7分以上的司機以及達標的司機就會被評為Elite 精英司機,每單所賺的車費會比普通司機高20%。

在亞洲市場,也不乏新入局的行業參與者。儘管滴滴已經主導了中國打車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東南亞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尤其是在印尼、新加坡、太過和馬來西亞等地。這就要求企業在每個市場以最經濟的手段來面對不同文化的出行需求。比如越南的FastGo近期推出了FastBike Pro,這是一個摩托車打車平台,只提供經過面試的司機的專職服務。

根據研究機構Statista的預測數據,今年亞洲主要經濟體的打車市場規模將達到490億美元,而僅僅中國的市場規模就將達到355億美元。到2023年,該機構預測亞洲和中國打車市場的規模將分別達到850億美元和621億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南昌市政公用擬持有歐菲光顯和歐菲光學各51%股權
康強電子、有研新材等多家上市公司因股價連板提示風險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