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旅居中國的法國人爆紅ins,竟是在垃圾堆發現一代中國人共同的「寶貝」!

這個旅居中國的法國人爆紅ins,竟是在垃圾堆發現一代中國人共同的「寶貝」!

···

出處/最陶瓷 ID:zuitaoci 授權轉載

ins上的內容可謂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

一路刷下來,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雖說讓人眼花繚亂

但能夠讓人記住的,卻寥寥無幾

直到小編刷到一個叫「北京銀礦」的賬號

它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但上面推送的照片

卻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們的日常

但卻依舊獲得了不少外國人的點贊

不僅如此,不少照片

還登上各國報紙雜誌,被外媒大幅報導。

乍一聽還以為是哪一位大師拍攝的

其實不然,仔細看著這些照片就會發現

這些簡簡單單的照片

既不是出自專業攝影師之手

記錄下來的,也只是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瑣屑

或許是這些照片的來源吧

這一張張泛黃、甚至有點模糊的照片

全部都是來自於北京四處各個的垃圾堆

收集這些照片的

正是蘇文——一名法國收藏家。

蘇文從小喜歡中國文化,

16歲便選修中文,不遠千里跑來中國念大學。

畢業後,選擇定居北京,

為英國出版商收藏各類中國影像作品。

他發現,不少外國人對中國人們

對這個國家,極度地缺乏了解

他們眼中的中國,似乎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

整個國家落後,封閉,窮困

向世界展現一個全新的中國

它的時代面貌、人們的生活日常等等

就在他思索著的時候

一個主意在他腦海中浮現了出來

各個垃圾回收站

按公斤買入廢棄底片,

不厭其煩地掃描、篩選、歸類

在近5年的時間裡,收集了50萬張照片。

是的,他腦海中浮現的主意

就是這些廢棄的老照片。

他想用照片向世界展現一個全新不同的中國

說不上有多高明

但這些被人們記錄下來的日常生活

卻是最真實、最可貴的

他慢慢收集分類,發現普通人拍的照片,

共同譜寫出一段

珍貴的北京歷史、中國歷史

這段歷史是十幾億中國人寶貴的共同記憶

那時候,婚禮有個點煙習俗。

新娘子要給每一位到場的男士點煙,表示感謝。

輸了的,需要頭頂個枕頭,以示懲罰。

一定要在天安門前擺拍一張,才不虛此行。

在它們面前擺拍一張,也算時尚。

各種各樣的西方元素

也開始出現在每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庭

瑪麗蓮·夢露的海報

每戶家庭的相簿里,也幾乎都會那麼幾張

和麥當勞叔叔的合照。

慢慢變得富裕起來

普通家庭漸漸買起了電視機、冰箱、電話…

但也有一些人,嘗到了科技日新月異進步

所帶來的便捷。

取而代之的,是騎起來異常拉風的摩托車。

港台文化向大陸的輸送,已經顯而易見。

大波浪、印花裙、墊肩外套,摩登得不行。

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那個時代,

也有很多幽默、快樂,有很多好的事情」。

在這些照片里,我們可以看到

那個年代的人們,愛著、笑著、每一天,

平凡、卻又是那麼的彌足珍貴

給初生的嬰兒稱重。

老百姓還會去游泳、踏青、滑雪、晨練......

年齡不是問題。

那個時候的人們,少了一份焦慮

多了一分自在和一顆容易滿足的心

出國旅個游,和景點合個照

就能高興到模糊。

卻也開心滿足。

不少外國人都紛紛留言說,

自己看到一個幾乎完全不同的中國,

這也讓他們改變了

對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國家的態度。

「我們真的沒有看過中國這樣的照片,

它們像我們自己的照片,

像我們自己的生活。

工作、喝酒、旅遊,小孩和奶奶一起拍照……」

現在的人們。

攜手一走,就是白頭相守。

文化批評家朱大可曾經對「北京銀礦」上的照片做出這樣的評價評價:

「那些擁抱冰箱和電視機的幸福時刻,演繹著各種發噱的喜劇故事。沒有任何職業攝影師的作品,能比這種大規模的影像人類學檔案更真切地表達上世紀80至90年代中國人的私人夢想。」

這些老百姓手中記錄的日常

或許更加真實,更加接地氣,

也更能反映一代人,最真實、可貴的平凡生活。

記錄的也不僅僅是北京

而是一整個時代人們的記憶與寶藏,

是他們曾經來過、愛過、生活過的證據。

-END-

轉載須知

個人轉發至朋友圈無需獲得授權。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大衛傳奇藝術

發現生活

發現美

···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衛傳奇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大衛傳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