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是怎麼對待蒙古人遺留問題的?有人說這是不見血的殘忍

明朝是怎麼對待蒙古人遺留問題的?有人說這是不見血的殘忍

元朝和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二的少數民族執政掌權,統治神州大陸的大一統王朝,元朝是蒙古族人建立的,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他們的統治政權很好豐富了中國朝代的多樣性,及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融合。元明清三朝,明代夾在元朝和清朝中間,承上啟下,開創後世許多新政策。

1368年8月2日,元惠宗北遁棄大都,元作為全國性政權的統治結束,明朝定鼎天下、成為下一個全國性質的中原王朝已是勢不可擋。元朝統治長城以南的地區的日子一去不返,昔日它所制定的政策也隨之煙消雲散。元朝是歷代最不像封建國家的王朝。

元朝蒙古人作為馬上民族,最初一直是游牧部落制度,維繫統治的是絕對的武力和適量的忠心,並非像其他漢人王朝那般有極其健全的制度和儒家忠孝節義的文化思想,維繫維護著一姓一人的統治。元朝把治下統治人種分為四部等級制,蒙古人為第一階梯,西北地區的色目人為第二階梯,北方最早淪陷敵手的漢人和南宋朝的南人(漢人和南人其實都是漢人,不過是被蒙古人統治的先後順序不同,所接受的各種待遇也不同了)。

第三、四階梯的漢人與南人若是毆打蒙古人會被處死,蒙古人卻是可以隨意毆打漢人和南人,不能還手,打死了也只需要被仗刑和賠點錢。元朝這樣的統治方式激化了各民族之間的矛盾,相互之間有著血海深仇,當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元朝統治即將結束,各民族終於有了血腥報復的機會。

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這最早出自南宋伐金的檄文,朱元璋北伐元朝時也用了這一句鼓舞士氣。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到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成功之後,明朝統治全國各個民族,朱元璋作為最高統治者,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鼓勵漢人做那些事。

北宋靖康之恥滅亡後,被金兵抓到的北宋宗室大臣實行非人的折磨,尤其是上至後宮妃嬪、下至普通百姓的女子,金人還對佔領區的漢人實施慘無人道的統治。這直接影響:北方中原地區時常有漢人起義,試圖推翻金朝統治,金人的統治階層被弄的不勝其煩,卻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式。

明朝君臣自然不想出現這樣的情況,因而採取了較為懷柔的民族政策,元朝原來的官僚朱元璋沒有放棄,只要有才能、無太大過錯便可入朝為官。元朝大都皇宮內沒來的急走的和戰場上俘虜到的蒙古女子,被妥善安排著。當時許多長城以內的蒙古百姓,已經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生活了數十年,朱元璋並未驅逐他們,允許他們繼續居住,但沒有了任何特權。

而有一部分在北方草原的俘獲的蒙古百姓,朱元璋並沒有管他們是不是願意待在南方農耕社會裡,反正是不可能放他們回去資敵,所以把他們安排在河南河北兩省。軟的用上了,硬的自然也要用,剛柔並濟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剛的一套是什麼呢?史書有記載:大明境內禁止蒙古人穿著蒙古傳統服飾,蒙古語也一律不準說,只可以選擇漢服和漢語,違者嚴懲;蒙古女子只可嫁給漢人男子,蒙古男子只能娶非蒙古女子,違者仗八十,收作奴隸以示懲戒。

很多人覺得這是不見血的殘忍,簡簡單單的移風易俗就將他們徹底融入了中華民族。有人說,這樣破壞了民族多樣性,不利於民族獨立。但這是在封建時代,民族意識還未覺醒,漢族人數眾多的原因之一,未必沒有各種政策的助力。而且若不這樣做,這些將是不穩定因素,恐怕會出一些明朝上層統治者不想見到的亂況(當時蒙古人遍布全國,數量還不少)。

如此一來,明朝境內的蒙古人就像普通人一樣安分守己的過著日子,而且在皇帝朱元璋的影響下,他們並未遭到什麼不公平的待遇,所有民族的人都和睦相處著。有陰謀論者說,朱元璋曾經動過殺光這些人的想法,實際上這一說法太荒謬了,朱元璋的屠刀只對準腐敗和為非作歹的官僚,從未對普通百姓舉起過。

後話:靖難之役,明朝境內最精銳的蒙古兵「朵顏三衛」為朱棣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參考文獻:《元史》《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陳友諒、朱元璋和張士誠在南方打生打死的時候,蒙古人在幹嘛?
唯一一個真正動員過百萬大軍的封建王朝,準備四年還未集結完畢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