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見個圓洞,你就想扔錢
為了打消些許人向飛機引擎「撒幣」的念想,某機場在警示牌上貼出了敬告:「向飛機投幣祈福是有損福報的行為」。
「有損福報」四個字,不知道會不會讓那些已將硬幣執於手中的人虎軀一震,畢竟,投幣祈福這一行為或許是某種埋藏在血液中的習慣。
想從主觀世界牟取一些好處,自然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如果神明真的存在,那麼與其取得聯繫的手段一定是給予好處,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是我們社交運轉中的重要法則,在非物質世界裡,跟神鬼打交道,這一準則想必也是適用的。
早在先秦時代,中國人就深諳此道,不僅將牛、羊、豬列為「太牢」,在祭祀中供奉給神靈享用,也還會將玉器通過火燒、土埋、投河等方式奉獻給神靈。歷朝歷代,或許祭祀細節不盡相同,但本質沒有變化。「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和打仗,並列為最重要的事。
武則天曾在久視元年的七月七日,去到嵩山祈福。祈福方式,便是投下金簡一通,以乞三官九府除卻自己的罪名。只是武則天沒想到,自己投出的金簡最後沒有到「三官九府」手中,而是在千年之後,被一名採藥農民撿到了,現在放在河南博物院里。
武則天是將金簡往山下扔,在唐朝的民間,也有人將財物往水裡扔。張鷟的《朝野僉載·卷六》記載了這麼一段:
并州石艾、壽陽二界有妬女泉,有神廟,泉水沉潔澈千丈。祭者投錢及羊骨,皎然皆見。俗傳妬女者,介之推妹。
民間人士沒有扔金簡的豪氣,但扔點小錢還是可以的,再配以時為餐桌主流的羊肉骨頭,便能在這妬女泉中,將祈福效果發揮到最佳。
唐代《續高僧傳》卷三十一里有一個片段,寶岩和尚在「俗講」時,信眾甚至拚命往他身邊丟財物,場景甚是壯觀:「士女觀聽,擲錢如雨」。擲出去的是錢幣,得到的,一定是佛法的澤惠。
清末民初開始,一些宗教場所還專門設置了投幣遊戲來供遊人娛樂。1920年代初,戲曲家吳梅到白雲觀中遊覽時曾見到廟門的大橋下懸掛一個磬,遊人向磬擲錢,如果能夠擊中則被認為將會「大吉大利」,這就是北京白雲觀的「打金錢眼」。遊客對於這項「運動」的喜愛,能在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中窺得一斑:據說僅正月十九日紀念丘處機生辰舉行的十日廟會期間,遊人投擲的錢幣就可達上萬枚,足夠觀中道人一年的花銷了。
在種種獻出以求福報的物件中,一定又是以硬幣為大多數。
自古以來,硬幣除了其本身的貨幣屬性以外,早就被人們用作各種其它用途,不管是煙袋上少個墜兒、衣服上掉了個扣,還是土郎中替人刮痧治病,劉半仙給人看相占卜,挺身而出的都是銅錢或者硬幣。
而除了這些雞毛蒜皮的地方,硬幣還被賦予了某種神聖的屬性,漢魏以來,那些用來驅邪祈福的錢幣就被稱為「厭勝錢」或「壓勝錢」。「厭勝」是時起的一種巫術,杜甫《石犀行》中倒是提過: 「自古雖有厭勝法, 天生江水向東流」。
錢幣在這項巫術裡邊屬於重要道具,其來源也會被神化,《別國洞冥記》中,有一則關於漢武帝「清影錢」的傳說,說這錢幣是望月台上,青鴨手中握著的通靈之物。
帝升望月台, 時暝。望南端有三青鴨群飛, 俄而止於台上, 帝悅之。至夕, 鴨宿於台端。日色以暗,帝求海肺之膏以為燈焉。取靈深布為纏, 火光甚微, 而光色天幽不入。青鴨化為三小童, 皆著青綺文蠕,各握鯨文大錢五枚, 置帝幾前, 身止影動, 因名輕影錢。
不同朝代的厭勝錢或許形狀、材質、花紋各有不同,但主要目的都是相似的,不為流通,就是拿來饋贈、占卜、喪葬祭祀用的。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這麼硬核,非要按著某一套規定行事,普通人的執行方式可能會略微簡化。比如建房造屋,安裝大梁時,用帶有「太平」、「順治」字樣的錢幣作為上樑錢,能求得鎮宅避凶之利;造船的時候在船眼中裝上銀毫或者帶有龍紋的銅幣,也就算是求過水神保佑了,「船眼見錢,滿載而歸」嘛。舉手之勞便能討得一個彩頭,何樂而不為呢。
到現在,用硬幣來達成祈福目的門檻是越來越低了。不管什麼花紋、刻字,是個錢幣似乎都可以有相當的功效,也用不著多複雜的流程,在特殊的地方拋之離手就大功告成,實屬此項儀式的最終簡化形態。
但進行「擲幣」這種小型祭祀活動並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專門往水池裡扔硬幣這習俗,西方的狂熱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水池和祭品之間有著一種更為奇妙的聯繫。
在英國巴斯的古羅馬浴場里有這樣一處許願池,不滿的人們可以將刻著詛咒的鉛板或硬幣投入泉中,祈求泉中的女神蘇利斯·密涅瓦。這位女神不會為祈禱者帶來福報,但可以為你報復那些傷害過你的人。雖然許多香客終其一生也無緣進入供奉神像的房間,與女神面對面交流,但往水池裡投硬幣,就是他們與女神的「溝通」方式。
後來,在這塊聖泉遺址中,人們發掘出了18枚凱爾特錢幣、12595枚古羅馬硬幣以及130塊鉛板。感慨時人報復心真強的同時,還要知道,羅馬人和凱爾特人向水池拋硬幣祈願的習俗是如此悠久,畢竟巴斯在公元43年就建成了。
古代的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皆認為泉水和水井是神聖的地方,這種崇拜,大概源自古歐洲對飲用水的稀缺,所以很多歐洲部落都認為,有清水的區域是神的恩賜,他們希望神能保佑賴以生存的水源不枯竭。拋出一枚硬幣,送出祈禱,這就是許願池的最初版本。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人們可能不知不覺地發現了銅和銀能殺滅微生物的性質(傳統的硬幣上會使用這兩種金屬),進而向水裡投幣可以使飲用水更加安全。同時,水裡的大量硬幣也在證明:這裡的水源是真的安全。
由此,各地有清潔水源的地方,也就極易孕育出所謂「泉水女神」。羅馬的特雷維噴泉無疑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的許願池,這裡的女神叫維爾戈,她會引導又渴又累士兵的回到家鄉,傳說在那裡擲一枚硬幣可以許三個願望,但是最後一個願望必須是「一定會回到羅馬」。
類似的還有英國諾森伯蘭郡有一處水井,那裡的泉水女神叫作寇文綈娜。這裡的硬幣格外多,但面額都很小,就像現在的人一樣,更喜歡用5分或者10分的硬幣。不知道這位寇文綈娜女神,是否有著這方面的忌諱。
擲出硬幣的面額問題,在日本是尤為需要注意的重要一點。日本的硬幣實在面額太多了,常用的都有1日元、5日元、10日元、50日元、100日元、500日元這六種,其中1日元和5日元一樣,都是代表「緣」,可以大膽的投。50日元的日語讀音「ごじゅうえん」諧音表示「5重緣」,100日元的日語讀音「ひゃくえん」諧音表示「100份的緣」,也是吉利的。
唯獨10日元和500日元投不得,因為10日元的日語讀音「とおえん」諧音表示「遠離緣」,簡直適得其反了;而500日元是最大面額,也不宜用於祈福。
「撒幣」其實談不上陋習,用硬幣祈福的願景各國人民都會有,這絕非中國人的專利。只是,在看見飛機引擎的時候,可千萬要摁住躍躍欲試的硬幣啊。
主要參考:
曲彥斌《「厭勝」「厭勝錢」概說》


※一個性價比超高的落地燈,光源是護眼燈級別的
※《全球通史》: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