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 賦能,衛星大數據助力中國農業產業升級

AI 賦能,衛星大數據助力中國農業產業升級

演講人:北京佳格天地創始人兼 CEO 張弓

張弓:大家好,剛才介紹叫做用衛星種地,但是核心還是種地,我聽了很多高大上的技術,螞蟻這邊講區塊鏈技術,我們是從事特別傳統的行業,農業。我們用的技術聽起來有點高大上,怎麼把這兩個事結合這是今天要講的很重要的問題,科技創新怎麼落到傳統行業裡面。

我們公司叫佳格,我們使命叫知天而作。跟我以前的工作有關係,我以前是在美國國家航天局做空間數據,這是美國的植被的覆蓋,我原來干這個的,通過衛星看每個地方植物長得好不好,這個精度很高,可以到米一級別,每塊地都知道怎麼回事,在美國我們也看到這些數據的應用正在快速的在農業,各個角落開枝散葉,那時候想我要不要來做?你知道美國的農民叫紅脖子,反正沒法很好的交流,想是不是中國可以做相關的內容。

中國現實是什麼呢?中國的農業還是小農經濟時代?其實並不是,我不知道觀眾裡面有多少從農村出來的,但是追溯到上面一兩代,絕大多數人都是從農村出來的,我們是幾千年的農業社會,而且我們可能是在農業社會階段是世界文明裡面最先進的一支,我們誕生了偉大的基於農耕文明的文化,對農業的了解使得我們農業的形態在之前的時候,長久以來都是一個小農經濟的時代,我們是靠個人的耕種,然後我們去把春種秋收這樣的過程。這個過程現在還在延續,在有些地區。

其實我們面臨了巨大的挑戰,我們不能還用原來人力的方式做一小塊一小塊地,因為我們人太貴了,最近中美有貿易的紛爭拿農業說事,我們制裁美國的方式是不進口他的大豆,但是我們為什麼要進口美國的大豆呢?是因為我們的生產大豆太貴了,我們這代人收入水平在快速的上升,在座的諸位都得掙幾萬塊錢,至少也有幾千塊錢一個月,你們知道種一畝地,種小麥、水稻,可能一年下來凈利潤就 100、200,所以如果中國還是一人種幾畝地的形態,最後帶來嚴峻的挑戰。種地不掙錢,最後會導致更嚴峻的後果,沒人種地。這關係到我們糧食安全,關係到諸位每一位人食品安全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在中國,我們想做的事情是推進中國必然去完成這個轉變,從小農經濟向適度規模的農業轉變,但是這個轉變很困難,農耕社會都 5 千年了,地一小塊一小塊分的特別細,我們公司同事家裡面的地都是一分一分的,一畝是 666 平方米,1 分是 100 平方米不到,在美國一個農戶基本上是幾萬畝。所以沒問題一畝地掙幾百塊錢,1 萬畝也是幾百萬,如果 1 人種 1、2 畝地,收入 1、2 百塊錢不行。這是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我們的口號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看天吃飯,農業受天氣影響的,為什麼要那麼一小塊的,就是要分散風險。首先第一個事情是曾經我們有一段時間想過,我們要改天換日,我們迸發出了極大的主觀能動性,發現自然規律還是很難被改變的。我們不能改變天地,那我們是能夠順應這個天地的,我們根據外界的情況去做出來我們更合理的判斷。這個就是天,這是我們通過是氣象模型和衛星數據結合,做出來的中國整個區域的現在的風場的情況,逐漸放大到北京的區域,可以通過新的技術手段,把每一個地方的天搞清楚,未來幾天會不會下雨,當然可能還沒滿足到各位的,比如明天幾點幾分下不下雨,對於農業來說,適合應用的,未來一周下不下雨,未來一周會不會有災害。

知道了天上的情況,我們還要知道地上的情況,現在正在研究識別這個。中國是世界上大棚最多的國家,到處都是大棚,我們擁有多少大棚?通過衛星技術把具體每一塊地上種的是什麼東西,每一塊地上種的怎麼樣,包括每塊地上種的具體的形態,每周的變化情況,都要通過我們的研究來得到反饋。中國也有中國的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類似的東西其實在美國也在用,我們知道地面的情況,我們知道天氣的情況能給出來更合適的種植方式,讓他減少損失。這個圖是中國真的一塊地,也就是 100 多畝,我們怎麼每一塊地在哪兒,多大,我們做農村的土地流轉,希望有更多人去承包更多的土地,核心的問題是我跟你承包土地,你這塊多大,這個問題都是巨大的問題。我們通過機器學習的方法,我們把圖像自動識別出來,你這塊地邊界在哪兒,我們在尋找它的邊界,這就是中國的現實,中國的現實是什麼?不可能像美國那樣,有一個巨大塊平的地,也許有些地方可以,新疆、黑龍江,更多的地方都是像這種地方,我們要通過數據的手段把一塊一塊分散的地連接起來,這樣才能形成中國的規模化的種植。

有了這些 " 地 ",有了這些 " 天 ",我就能給出來相應的災害和相應的天氣變化,我們就會知道農業應該怎麼去做,比如一個強烈暴雨天氣即將過境,我們已經知道它未來要下雨,現在不用灌溉了,同樣我做其他操作的時候,最近中國玉米遇到了一個巨大的災害,從東南亞傳過來的蟲子從南向北傳播。知天而作還有一塊,我們要把外界環境的變化和作物本身的生長的特徵結合起來,去預估它的病害、蟲害等等。這是我們做的針對於馬鈴薯,土豆有一種病害叫做土豆癌症,皖醫病,曾經因為這個出現過愛爾蘭土豆饑荒,因為這一個病愛爾蘭減少了全國 80%、90% 的人口,我們做的事幫助生產者提升生產水平和擴大規模,同時也跟大家息息相關,我們要保證中國的土地上面,不受很大規模的災害的影響,我們首先要知道它在哪個地方發生,或者是預估到哪裡有可能爆發,我們要做各種各樣的估計,有這種估計,結合我們的預判措施會產生效果。

蘋果比較貴,我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今年貴是因為去年的時候,中國的蘋果的主產區受到了凍害,去年 5 月份,陝西一帶受到了巨大的凍害,蘋果期貨都是巨大的上漲。農業遙做的事情先把信息收集過來,做預判,做相應的處理。同樣的事情今年有沒有發生?現在是 5 月最後一天,今年蘋果有沒有受凍害,今年仍然有些區域受到凍害的影響,我們通過跟我們國家的農業信息中心合作,其找到哪個區域它的蘋果可能會受到相關的影響,往地里灌水,大家應該能猜到,回到高中物理,水是比熱容最高的物體,寒潮來之前,先灌水,溫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寒潮過來以後讓地表的溫度下降的話就要消耗更多的空氣裡面的熱量,空氣裡面的比熱容差太遠。核心思路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改變傳統耕作的方式。

遇到一些問題怎麼去實施,未來中國農村怎麼做規劃?我們服務的客戶不再是種一畝兩畝,我們也給他們做服務,金融等等的服務,更多的是服務這些農業社會化服務者,地還是一家一戶,但是我們農業託管,或者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提供者,在用我們的工具在中國的大地上去服務許多小塊,不同的地,這就是他們真正的耕作的一個路線,這是去年的時候,一個社會化服務在整個的這一個鎮去耕種不同人家的地,你們要有機會回去問問農村的朋友們,包括親戚們,會發現中國農村很少再有人手工種地了,都是用機械化的方式,一家一畝地又不能供你買一個機械,我們通過技術告訴他哪塊地耕,哪塊地耕怎麼樣,服務一個一個的農戶,這種效率方式比美國還要高,美國的農戶他的農機只服務他那塊地,不管收割播種等等一系列可能服務上萬畝,甚至是更大,除了我自己的區域,其他區域比我晚一點種,早一點收都可以做這樣的服務。這是中國通過新的技術方案,能夠帶來更高效的地方,我們有強大的工業化基礎,我們能增出來拖拉機收割機,我們都有網路,可以做到每塊第怎麼種怎麼播,有了這個還得面對老天爺,老天爺有時候就是不長眼,有時候就是下冰雹,有時候我們沒辦法完全避免損失,我們要調動金融工具,通過農業保險,農業信貸,農業期貨等等一系列,讓中國的規模化生產,能夠保持在正規上面,讓生產過程不受環境的影響。我們知道天以後也沒辦法,我們可以通過金融的方法把風險分擔,哪一塊地到底受害了沒有,受災了沒有,我們做精確的定位之後,保險公司一旦受災了,直接把地塊確定了,直接錢打到賬上了,並不會影響你第二年繼續去耕作更大的土地。

應對變化的天,有很多解決方案,既有硬也有軟的,也有金融手段做這些事情,作為中國的農業服務,更多落到地上呢,看一個有意思的視頻。我們不僅關心種植業,也關心養殖業。很多東西不是說你拿衛星或者拿氣象能夠解決的,這時候你可能需要攝像頭,得需要物聯網得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我怎麼知道一個豬圈裡面的豬都是健康的,你可以裝一個手環沒問題,這個是用豬棚裡面的豬哪些健康,哪些不健康。我們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嘗試去探索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裡面,科技技術的創新,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現實性的問題。你們肯定沒去過豬廠,進去需要半個小時穿戴很多防疫設施,極大的節約勞動力和解決農戶的問題。

既要看天,又要看地,又要通過廣域信息獲取,通過具體的例子來推進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的方式,當然我們也在幫助政府去推動具體的農業耕作方式的改進。比如知道哪個地方可能有秸稈焚燒,就可以幫助政府合理引導種植的方式。

最後回到我想說的事情,佳格是嘗試用各種看似很好玩的事情,核心的是通過具體的商業手段把技術和我們傳統的行業相結合,這種傳統行業是亟待去推進的,這些都是中國發展甚至將來生存的基礎,沒有這些現代化中國是不可能實現現代化,我們的使命用技術上的創新推動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做到我們所說的知天而作。

謝謝大家!

【來源:品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索尼正在開發新一代VR手套 旨在為手指提供觸覺反饋
為什麼說「水果焦慮」是個偽命題?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