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和呂后為何讓張良安然度過一生?

劉邦和呂后為何讓張良安然度過一生?

常言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多少良臣將才與帝王一起建立了功業,卻最後發現與君只能共苦難,卻不能共享天下,落得個悲慘的下場。漢初三傑中,韓信功高震主,被呂后指使宮女亂竹插死,蕭何辛勞為君,還要靠自污才得以保命。只有張良,得以安然避過被帝後猜忌、被帝後屠戮的命運。從客觀上講,張良與韓信相比,沒有實際兵權,似乎對皇權的威脅沒有後者大。與蕭何比,似乎在人心上略遜一籌。

儘管張良很早就投靠了劉邦,但張良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韓國丞相,張良最初也確實是韓王的人。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開始對昔日功臣進行封賞,其中張良得到的賞賜是齊地三萬戶。劉邦讓張良自選三萬戶時,張良卻直接拒絕了,他只想要留縣(今江蘇省沛縣東南)。須得知道張良拒絕的這個賞賜何其之大。齊國憑魚鹽之利富甲一方,遠非一個小小留縣能夠企及。那麼,張良為何要拒絕這一厚賞呢?原因無他,張良若是接受了這厚封,便會有性命之虞。

我們常說劉邦殺功臣,是片面的,劉邦是殺異姓諸侯王。在王以下,最高的爵位就是侯爵,侯爵里排名第一是蕭何,封酇侯;張良封留侯;此外還有陳平、周勃、曹參、樊噲、灌嬰、王陵等,一長串名字。這些功臣,基本上都是得以善終的。把諸侯王排除掉,實際上劉邦並未大開殺戒。因此,張良沒被殺,其實是再正常不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年輪唱片機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和周瑜你更佩服誰?
推翻清朝,誰的作用最大?

TAG:年輪唱片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