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何蘇聯最先妥協,它是贏家還是輸家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何蘇聯最先妥協,它是贏家還是輸家

二戰之後,以美國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和由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開始了新一輪的爭鬥。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從而正式拉開了蘇美冷戰的序幕。

冷戰中最嚴重的正面對立事件,莫過於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了。在這次衝突中,蘇美兩國幾乎都已經將手放在了核按鈕的發射器上,人類世界無限接近毀滅。直到今天,不少人提到「古巴導彈危機」,仍是冷汗直流。

不過,這場危機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在蘇聯的妥協下,蘇美兩國最終避免了將人類拖入核戰爭的深淵。

那麼,蘇聯為什麼會最先妥協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將「古巴導彈危機」先說清楚。

蘇美兩國的冷戰,雖然沒有大規模的直接性軍事交手,但兩國在暗地裡,卻一直在進行軍備競賽。到了後來,兩國又開始扶持各自陣營的國家來加強自身的力量。而「古巴導彈危機」,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1959年1月,卡斯特羅領導人民推翻了美國扶持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成立了古巴共和國。對於美國來說,扶持的領導人倒台,並不算特別大的問題,只要新的領導人上台後依然聽美國的指揮,那麼自身的利益就不會受到侵害。因此在卡斯特羅政權執政初期,美國對他表現出了拉攏的態勢。

1959年6月,古巴新政府領導班子出現了較大的變動。政府中新上任的成員,多半都支持激進主義。這樣一來,美國在拉美地區的利益,就很可能因古巴的激進政治主張而遭到影響。於是在後來幾年中,美國與古巴逐漸交惡。

到了1961年,美國宣布與古巴斷絕外交關係,並且想要通過經濟制裁的手段,來逼迫古巴就範。

事實上,原本卡斯特羅對社會主義並沒有太多了解。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下,古巴不得不倒向了社會主義陣營,向老大哥蘇聯求援。

在收到卡斯特羅的求援信後,赫魯曉夫非常高興。在他看來,要想和美國爭霸,就必須在拉丁美洲有一個立足點。而古巴的求援,顯然就是蘇聯勢力進入拉丁美洲的最好機會。

就當時的國際局勢來看,蘇聯在軍備競賽中,已經落了下風。而且美國在土耳其和義大利等國,均布置了導彈對準蘇聯。在這樣的情況下,赫魯曉夫最終決定,向古巴運送導彈,由此改變蘇聯的戰略地位。

1962年7月,蘇聯政府批准了赫魯曉夫的計劃。在與卡斯特羅達成秘密協議後,蘇聯把數十枚導彈拆開,以集裝箱的形式海運到古巴。除此之外,蘇聯還向古巴輸送了3000多名技術人員。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顯然,蘇聯是想要突然送給美國一份「大禮」。

可惜的是,美國在1962年8月,發現了蘇聯在古巴的導彈發射場,並在10月份鎖定了導彈的位置。

得到消息的肯尼迪非常憤怒,他在10月22日向全世界通告了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秘密行動,並宣布全面封鎖古巴。

同時,他對蘇聯的行為進行了嚴正的警告,要求蘇聯必須在聯合國的監控下撤走導彈。兩天後,由8艘航空母艦領銜的90艘美國艦隊,對古巴實行了巨大的海上封鎖。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地,也都進入備戰狀態。

形勢已經嚴峻到了極點,大戰一觸即發。

肯尼迪的強硬態度,讓赫魯曉夫大感吃驚。無奈之下,赫魯曉夫致信白宮,表示萬事好商量。在信中他提到,要蘇聯撤走導彈也可以,前提是美國以及其盟友事後不能進攻古巴。美國在土耳其等國瞄準蘇聯的核彈,也必須要一併撤走。

收到信的肯尼迪,明白這是赫魯曉夫在妥協。於是他在隨後回信中說,對蘇聯積極尋求和平解決問題的態度表示歡迎。

赫魯曉夫也明白了肯尼迪的暗示,迅速下令將導彈撤出了古巴。

「古巴導彈危機」終於平息了下來。

幾年後,美軍也悄悄撤出了在土耳其等地的導彈。

在雙方已經劍拔弩張,任何一個錯誤的判斷,都可能導致全面開戰的情況下,赫魯曉夫妥協的決定,使得人類最終避免了一場災難。

事實上,赫魯曉夫的選擇並沒有任何問題。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雖然蘇聯已經有了自己的核彈,但無論是核彈數量和技術,與美國都還有不小的差距。並且,蘇聯當時的海軍力量,比起美國實在差得太遠,甚至還沒有航母。一旦開戰,就地理位置來說,美國能夠迅速對軍隊進行補給。但蘇聯的補給部隊,卻會遭遇美國海軍的全面封鎖。整個局勢對於蘇聯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赫魯曉夫雖然在表面上主動妥協,實際上卻成功讓美國撤走了在土耳其等國的導彈,並且還避免了人類世界的核戰爭。可以說,在這場風波中,蘇聯並沒有輸。

(參考資料:《蘇聯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魯迅在北京買了大宅子,為何要搬出去,把大宅子讓給周作人住
正史記載朱高熾「無疾驟崩」,沒病怎麼會死?朱高熾死因是什麼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