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甲骨文早1000年的甲刻文,不被西方認可?原來這才是真相
文史
06-04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2007年發現了良渚文明的都邑——良渚古城後,新近確認古城外圍存在一個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對研究良渚古國和中國文明的產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個水利工程,距今5000多年,比大禹治水傳說還要早。
洛陽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 經碳14測定,年代在約公元前1900年左右,正好是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為3.75平方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出土的陶符,因為看不懂,因此不被外國人承認,而不被確認為文字。
骨刻文作為山東本地也是老祖宗文化的源頭線索,2013年,山東省還特意為骨刻文做了課題立項課題,要我說,既然是在山東省內的新發現,就可以作為當地旅遊名片之一,好好推廣,讓更多的人去認識和了解它以前的非凡經歷。這樣既研究了文明傳承的源頭,又有推動現實的意義,多好!
就像單霽翔上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以後,提出的「讓文物走進年輕人的世界,讓文物真正的活起來」,這樣比把學問關在象牙塔里閉門造成的研究更具有現實效用。
因為有了「甲刻文」的出現,也就能很好的解釋了甲骨文為何能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字系統,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統不可能一下子跳出來的,之前必定有長時間的演變。而甲刻文就是這種演變過程中的證據。
西方之所以不認可,這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因為甲刻文的出現讓我中華文明又往前了上千年,間接證實了三皇五帝的歷史時期,這是西方不願意看到的。但我堂堂華夏文明,我們的歷史無需外人認可,只要我們自己認可就好了。


TAG:小志解說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