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

周末帶女兒去遊樂場玩時,旁邊有個女孩想要喝水,媽媽給倒了一杯水,女孩接過來時沒有拿好,撒了一些出來,就聽到女孩的媽媽說:「你又把水弄灑了,就不會好好拿杯子嗎?你怎麼這麼笨!」,過了一會,又聽到女孩的媽媽說:「這個都不會玩,你看其他小朋友都玩的挺好的,你就笨死了。」才玩了一會功夫聽到這位媽媽數落了女孩兩次了。

「你太笨了,怎麼連這個也做不好?」

「太沒出息了,你以後就是給人打掃廁所的命!」

「你說說,你能做好啥?簡直一無是處!」

「別人怎麼學習那麼好,你是比別人腦袋少根筋呀?」

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似曾相識?在我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們是不是經常有意無意地說起這些話,讓我們小小的心靈受到傷害?現在已為人父母的你們,是不是也會時常忍不住這樣對孩子脫口而出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這些話時,孩子臉上露出了失落的神情,你是否發現,當你說完這些話時,孩子噙著眼淚,握緊了拳頭,當你說完這些話時,孩子反而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變得越來越陌生?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不懂得如何說話造成的,要記住,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最佳工具,父母應該掌握和孩子溝通的語言藝術,合理運用這個工具,這樣才能奏能美妙的心靈協奏曲!


多鼓勵支持孩子,少一些諷刺

有的教育家說:「諷刺就好像一堵牆,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一種無形的障礙,造成了父母和孩子的對抗。」

然而很多的父母卻不懂的這個道理,總是習慣把挖苦諷刺的話掛在嘴上:「從來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真是讓你白吃了幾年飯!」

也許父母這樣一句話解了心頭之「恨」,然而卻沒曾想:這樣的語言就像炸彈一樣,炸毀了孩子自信的城門,讓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差,最終形成懦弱、膽怯的性格。


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一個還在實習的女孩,領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很開心,雖然到手的工資只有兩千多,但還是用省下來的錢買了一大束花送給她的媽媽。

當女孩高興的把鮮花送給媽媽時,眼裡期盼著媽媽會與她一樣開心,會領會女兒的孝心,會開心的說我女兒終於長大了,會掙錢了,會抱著女兒開心的笑,甚至會留下幸福的眼淚,畢竟這是女孩人生中靠自己的雙手賺來的第一份工資啊!

不料,她媽媽卻劈頭指責:「你倒是掙了多少錢啊?還買這種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本事沒學到,花樣倒學了不少。就不能省著點,讓我和你爸少為你操點心嗎?」

原本笑容滿面充滿期待的女孩低下了頭,委屈地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而當女孩走出自己房間時,卻看到媽媽正喜滋滋地捧著那束花,小心翼翼地插進家裡漂亮的花瓶里,臉上帶著滿足的笑意。

媽媽不是不喜歡那束花,也不是不感激女兒的心意,不過是用錯了表達方式,本能地訴諸於諷刺和打擊。

就像這個故事中,也許媽媽的話,並不是對女孩的心意和熱情不滿意,反而是因為女孩的努力超出了她的預料,讓她感到十分驚奇,內心十分高興,但又不好意思將喜悅的心情坦率的表達出來,於是就說出了這樣帶著諷刺意味言不由衷的話。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家長,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

很多父母之所以諷刺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犯了錯,萌發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對於孩子來說,可以接受父母的批評,但是接收不了父母的諷刺。

實際上,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做到:

  • 多支持、鼓勵孩子:對孩子肯定,常常給孩子正面評價,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自信。比如,可以說:「我相信,只要你認真思考,用心去做,就一定會答對這道題的。」
  • 時刻反省自己的語言方式:有的父母會將諷刺語言「習慣化」,不時就會蹦出幾句,如果有這樣的習慣,那麼必須學會糾正。每個孩子都有成長的慾望,都希望父母誇獎自己聰明能幹。

為人父母者,不應該對孩子說刻薄諷刺的話,要記得:諷刺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大忌,會讓孩子沒了自信,丟了自尊。


杜絕「攀比孩子」,用平常心對待孩子的不足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父母都是望子成龍心切,因此,就會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總是以充滿讚歎的口吻,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誰誰多聰明,你要好好跟人家學學!」「你怎麼永遠不如別人?」

相信這樣的語言,無論孩子還是父母都不陌生吧。

記得有位媽媽留言說過:


我家女寶,見了熟人不愛打招呼,讓她叫叔叔、阿姨,就是不叫,或者就跑開了。每次我只好解釋說這孩子內向害羞。其實她在家挺活潑的,一出門就不敢出聲兒了。看見別人家孩子伶牙俐齒的,自己家孩子在外面連話都不敢說,讓我覺得在熟人面前很丟面子。

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父母盲目地、籠統的攀比,用別的孩子做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實際上既是對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也沒有認真研究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為什麼不如別人,就一味地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斥責自己家的孩子。

這樣的攀比,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精神負擔,把孩子的進取心和自尊心比沒了,現在很多媒體上報道關於孩子逃課、離家出走的報道很多,有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不堪忍受父母的「比」所導致的。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

要正確評價孩子,父母要先從改變自己的觀念開始。

1,保持一顆平常心

父母應該客觀的看待孩子的成長過程,停止對孩子的盲目比較,關注孩子的每一個細微的進步,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這樣會增加孩子的自信,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

人生在世,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各人有各人的天賦,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如果父母一味地攀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長處,而只看到孩子的短處,教育便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2,看到孩子的進步

智慧的比較,不是橫向比,應該是縱向比,拿自己的現在和從前比。父母需要把目光回歸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停止無意義的比較,多一些欣賞和鼓勵,孩子才會自然而然地進步。

多關注自己的孩子,看見孩子自身的進步,客觀評價孩子的成績,孩子才能正確看待自己。

3,尊重孩子的天性

父母要尊重自己孩子的天性,不要盲目跟風,人家孩子學這個我就讓自己的孩子學這個,人家孩子上北大我就讓自己孩子上清華,這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其實,做父母的只有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發展道路,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養他,孩子只有按照他自己的規律去成長的時候,他才可能獲得幸福和成功。

父母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不要總是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要學會讓孩子保持自信!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關上交流的「窗戶」

「等會再說吧,你沒看到父母很忙么!」相信很多的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吧,包括我,有時在很忙的時候,也會對女兒說出這樣的話,可能我們自己覺得沒什麼不妥,但是在孩子看來,這種態度就表明了父母不把他當一回事,時間久了,孩子會覺的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起碼在父母眼裡,遠沒有他們正在做著的事情重要。

有的父母認為,這樣輕鬆的一句話,就能讓孩子「閉嘴」,反正只是孩子,拒絕一下又何妨?他們不會往心裡去的,然而,孩子真的如你想像中的那般「好打發」嗎?

有位好朋友,之前和我聊天,她說,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很內疚……很多次,孩子想和我出去玩,但是我都選擇忽視了,我還要做策劃案、聯繫場地,對接設計等工作,真的很忙。有時候,他還老磨人,還跟我哭鬧,我脾氣不好,動不動就罵他,說他不懂事,賺錢這是為誰啊等等,罵完後,我又很後悔,我覺得我對不起他,沒有好好陪伴他。

像朋友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很常見,現在父母經常忙於工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有時回家還要思考工作上的問題,如果這時孩子有需求要幫助,許多的父母會顯得不耐煩,甚至出言傷害孩子。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

以「忙」為借口,實質上就是不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傾聽是父母的必修課,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課,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關注就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這樣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


有一個讀小學三年級的小女孩,有一段時間說怕鬼,不敢自己一個人睡。

孩子媽媽覺得這麼大的孩子,應該要膽子大一些,她跟孩子說,這個世界上是沒有鬼的,然後就沒有再過問了,覺得孩子只是疑神疑鬼而已。

但是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女孩又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說自己很害怕。這次媽媽還是像以前一樣安慰她。

那天爸爸也抱了抱她,但是沒有跟她說「世界上沒有鬼」這樣的話,而是跟她聊了起來。

爸爸問她「那個讓你害怕的鬼長什麼樣子?」

小女孩說:「是黑色的看不見,自己一看,他就消失了。」

然後爸爸又繼續跟她聊了很久,得到了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孩子經常在放學的路上看到這個「鬼」。

這引起了爸爸的警覺,他連著幾天都提前去學校外邊等著孩子放學,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結果他看到了一個帶著黑帽子的中年男人跟蹤女兒。

他果斷的報警了,但是父母還是害怕不已,慶幸發現的早。如果哪天這個中年男子突然動手,後果不堪設想。

而這位爸爸,是位什麼樣的爸爸呢?

孩子的媽媽是這樣說的:

他在日常生活中,永遠有耐心聽孩子胡說八道。

他永遠不會隨意的否定孩子,哪怕孩子說的話有多麼荒誕不經。

如果我們愛自己的孩子,就要學會傾聽孩子,耐心地響應孩子。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往心靈的道路。」

如何做到傾聽孩子呢?

1,選擇一個合適的環境,耐心傾聽

父母選擇一個不忙的時間,和孩子坐在一起,陪孩子一起聊聊天。

多數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他做個「聽話」的孩子。

不聽孩子說,怎麼知道他在想什麼?不聽孩子說,又怎麼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媽媽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並不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耐心傾聽,就可以了。

在傾聽過程中,父母要用精短的語言回應孩子的情緒感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理解和認可。但要注意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不可包含說教和指責的負面信息。

2,要懂得看見、接納孩子的情緒

在我女兒剛分床的時候,會對我說:「媽媽,別關燈,我好怕黑。」我對她說:「每個人都會害怕黑夜,因為沒有光,做不了任何事,所以我們要閉上眼睛,讓自己的身體恢復活力,天亮了,就好啦!」後來有一天晚上下雨打雷閃電,讓她接連幾天都是半夜跑到我們大床上睡,經過跟女兒的談話,她告訴我害怕每天晚上會再打雷,我告訴了她,「害怕」或者「恐懼」這種情緒並不是只是針對小孩子才有的。我很坦誠地跟她說:「媽媽也害怕打雷,聲音太大了」,在後面的幾天,半夜女兒醒了會讓我陪她睡著後再離開,慢慢的幾天後,她不再害怕了,也適應了自己一個人入睡。

當我們聽到孩子說害怕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他們身邊,接納他們的這種情緒,才能讓孩子安心,得到他們更多的信任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

作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及孩子最依賴的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懂得語言藝術,杜絕語言暴力出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里。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裡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孩子缺乏責任感?3個方面讓孩子學會擔當,不做責任感的「逃兵」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