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了解行走敏感期,讓孩子每一步走得更踏實

了解行走敏感期,讓孩子每一步走得更踏實

在手的敏感期之後,兒童急切地需要擴大自己的探索範圍,一開始他們用爬行的方式,爬行帶來腿和手的協調運動,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運動神經的控制能力,這就為後來的行走奠定基礎。

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一個規律——從最初的需要父母拉著手走,到獨立行走,到上下坡、爬樓梯,再到專門走不平的地方。當孩子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行走」上,孩子會喜歡不停的走,即使走不穩也願意不斷的嘗試,並不厭其煩地走時,就說明他的行走敏感期到來了。

孩子學習行走的四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10-11個月的寶寶

孩子有扶著媽媽的手或固定物站起來的慾望。

● 第二個階段:12個月左右的寶寶

孩子能夠站起來和蹲下來,可以讓孩子通過撿東西,鍛煉孩子蹲起,練習孩子的腿部力量。

● 第三個階段:12-13個月左右的寶寶

孩子能夠扶著東西行走,但還有點膽怯,會緊緊抓著媽媽的手。

● 第四個階段:13-15個月的寶寶

孩子已經可以自己走路了,開始對探索周圍的事物充滿慾望,這個時候父母要多給孩子自由。

二、行走敏感期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1、行走使孩子產生強烈的成就感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孩子不僅會產生強烈的成就感,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得到發展:他們樂於獨立探索世界,開始掙脫成年人的束縛,從蹣跚學步開始,跌跌撞撞地,然而又是義無反顧地走向獨立。所以,鼓勵孩子行走,發展孩子動作的同時,也成長了孩子的精神生命。

2、行走使孩子從不自由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在學會走路之前,孩子對空間的感知和探索都是被動的。孩子一旦學會了自己走路後,他的世界就發生了變化。他的活動不再必須依賴於成人進行,同時他的活動範圍也迅速擴大。此時,不用依靠別人,他們就可以自由地去空間里探索。周圍環境中什麼物品吸引了他們,他們就會走過去看。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盡情地享受著空間和自由帶給他們的樂趣。這對孩子來講,是一個多麼大的突破!這意味著生活開始由他自己支配。

蒙台梭利說,這個時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誕生,是他從無法行動的狀態進入,可以自行活動的開始。從孩子出生開始,經歷了抬頭、坐起、爬行的全部過程。在孩子第一次嘗試著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邁出第一步時,他的身體開始走向獨立。而周圍的環境也刺激著他、鼓勵著他繼續前進。儘管此時的孩子內在並沒有目標,但是,他的走就是全部目標。慢慢的,孩子開始由一個不能自主的人,成長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而這個發展過程,完全是由他的個人努力完成的。

3、行走促進孩子智能的發展

所有兒童的動作、行動,都與正在進行的智能活動密不可分,沒有健康的動作,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智。在生命的初始階段,如果家長常常限制孩子去探索世界的行為,那孩子生命中的那些敏感期常常會無限期地延後,在很多時候,這不僅會阻礙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而且還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處在行走敏感期的孩子,如果家長總怕他受傷,總是不給他自己行走的機會,那這個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不僅比其他孩子漫長,而且他的創造力、想像力等往往也要比同齡的孩子差。

4、行走促使孩子練習其他更加複雜的技能

這個階段的兒童熱衷於走路,同時也促使其練習其他更加複雜的技能。兒童發展這些能力要靠自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如果成人不能了解兒童行走的敏感期,不能理解兒童的內在需要,出於某種原因不能支持兒童的行為,那兒童就要掙脫父母的懷抱,甚至不惜用哭鬧來贏得走路的權利。

5、行走讓孩子感知經驗也更加豐富

可以說學會走路對孩子來說是第二次降生,因為行走能力的發展促進獨立性的發展。而且,行走擴大了孩子的活動範圍,給予孩子更多的機會,他們的感知經驗也因此更加豐富。這個階段寶寶的站立與行走,主要源於探索慾望的驅使,他並不是為站立而站立,為行走而行走,而是想走出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當他能夠站立行走,他會發現自己的世界無比廣闊,自己的探索慾望便得到充分滿足。

了解行走敏感期,讓孩子每一步走得更踏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三、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行走的敏感期

在孩子的行走敏感期,他們往往會樂此不疲地撿那些臟、亂、差的地方行走,作為父母,不應該斥責孩子,而是要欣賞孩子的這種行為,同時,父母還要做好必要的引導。

1、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行走環境

盡量讓孩子走路在空間開闊的地方行走,避開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電源、熱水瓶、尖銳物體等危險品;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如果遇到突發事故也能夠及時的處理;如果孩子跌倒了,在確保孩子沒有受傷的前提下,堅持讓孩子站起來。

2、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

作為父母,應該知道孩子在行走的敏感期對什麼感興趣。孩子不僅僅對樓梯很感興趣,而且對帶「坡」的空間都非常感興趣,比如,他會喜歡路上的斜坡,會喜歡滑梯,也會喜歡商場超市裡帶坡度的電梯等等。孩子之所以會喜歡這些地方,一方面這是他對空間進行探索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也是他在培養雙腳這個行走工具,增強腿腳的功能。孩子只有反覆地去感知腿腳的功能,他腿腳的潛能才能被逐漸地激發出來。當父母了解了這些,就應該給予孩子行走的自由,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替」孩子,父母應該跟在孩子的後面,他走你就走,他停你就停,這樣才叫幫助孩子。

3、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來走

在孩子的行走敏感期,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走路,有的家長喜歡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規定孩子走路,其實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來走,也只有自己探索過的道路,孩子成長才是最迅速的。

在引導的過程中,還有注意一下兩點:第一, 不要因為覺得不安全或是容易摔,就阻止孩子走路和探索世界的行為,需要順應孩子的節奏來進行耐心陪伴;第二, 不要因為覺得孩子走路晚就強迫孩子學習走路,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揠苗助長得不償失。

4、一定不要厭煩

孩子在這個敏感期內,會發狂般地走路。但是,因為孩子走路不穩子又矮,當他一刻也不停地去他想去的地方時,父母就要跟在他的後面,時刻準備彎腰去扶他,免得孩子摔倒。這就會使得父母非常勞累,寧願把孩子抱在懷中而不想讓自己一直彎腰跟著孩子的腳步。儘管如此,父母也一定不要厭煩。因為這就是孩子行走的敏感期,孩子不這樣反而就有問題了,另外,如果父母因為厭煩而去阻止孩子的話,孩子的這一敏感期就會遲到3歲多甚至是4歲才出現。所以,父母一定要以孩子成長的大局為重,不可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5、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感知材料

處於行走敏感期的孩子關鍵是要用腿腳來感知世界,他想到哪裡去,用什麼樣的形式來讓腿腳獲得感知,只有孩子自己知道。父母只有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才能為孩子做好選擇。不過,有時候,因為天氣條件或外部環境不好時,孩子就不能很好地去感知腿腳的功能。

雖然說孩子行走的敏感期要順其自然,但卻不能由孩子自己發現可供探索的材料。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可以用腿腳探索的環境和材料,並協助他去探索。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為孩子提供一些良好的能用腿腳感知的輔助材料或設施。

6、不要擔心孩子跌倒

很多父母不允許孩子去自由探索,還有個原因就是怕孩子跌倒,怕他遇到危險,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必要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尤其是在探索腿腳功能的時候,不跌倒幾乎是不可能的。有句話說:「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這句話對於這個年齡段孩子也同樣適用。孩子只有經歷過「跌倒」,他才會「爬起來」,才會有新的成長。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看明白這個問題,讓孩子儘可能多去探索。

以保證孩子的安全為前提,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盡情釋放用腿和腳探索的慾望。父母們要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根據需要,並適時地給予協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阻止孩子探索等於扼殺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保護孩子的探索欲
哪裡有你,哪裡就有愛; 哪裡有愛,哪裡就有幸福。

TAG:積極家庭教育 |